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性评价思路

2018-02-24 11:55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尝试主体阅读教学

王 永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中心小学,江苏 宿迁)

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指能够通过评价对学生产生一些启发,评价的主体也由最终的一个分数转而关注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发展性评价,是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给出的答案,更要关注学生本身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关注学生的态度与方法。

一、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尊重评价主体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发展性评价,需要教师充分尊重评价的主体,尊重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在小学阶段,尽管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尚显片面,但是在教学中,仍然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也正是新课标下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能力。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实现发展性评价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要辅助、引导、鼓励学生,而不是课堂的主宰者。在这样的教学思路之下,学生能够得到尊重,才能更进一步实现教学工作的开展。

2.鼓励评价主体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为学生传递鼓励与支持,引导学生。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已经能够尝试积极地构建课题,丰富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互动,将更多的主动权、表现机会留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在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就已经含有评价的作用。小学阶段学生给出的答案有可能是不完善的,思考的内容也有可能是片面的,当然也有时候学生本身后就没有自信说出自己的答案。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大胆表达,无论对错,前提是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独立思考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鼓励,是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环节。

3.宽容评价主体

在教学中,学生给出的答案也许并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此时教师要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地寻找原因,进而加以引导,而不是直接指出学生的问题。实现对学生的宽容,能够引导学生发展,启发学生共同推进教学工作的完善。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学生开始学习,学生的表达、行动、语言、语音、胆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此时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进行悉心的呵护。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比较小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加以引导:“你回答的思路挺清晰的,能不能声音再大点呢?让全班同学都听到你的声音,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宽容地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

4.对评价主体要投入情感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对学生产生启发。综观我国当前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的评价工作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形成一些固定的语言,如“你真棒”“回答得真好”等,很多教师将这些口号式的语言作为一种惯性作为表达,学生在长时间地听取这些内容之后,完全感觉不到惊喜,即使回答的是正确的也不会感到开心,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中投入真情实感,打破固有模式,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1]。

二、发展性评价的具体运用

1.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在评价过程中,要尝试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使评价主体多元,吸引学生尝试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到最终的一个答案或者是结果。在整个多元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关注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等,这才是推进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邀请家长进入到评价环节中,真正实现课上课下的全面、多元互动[2]。

2.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实现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全面结合,最终实现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日常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及评价进行关注与记录,在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教师也可以考查学生是否有所发展进步。直到最终的成长,需要教师关注到学生的整体成绩发展,关注到学生一个学期是否有所进步等,做出综合的衡量,在当前教学发展做出推进[3]。

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开始接触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不仅要将基本的语文语言知识教给学生,更要鼓励学生做出阅读的判断,寻找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实现发展性评价,对传统教学做出突破,以期为学生的成长做出引导。

猜你喜欢
尝试主体阅读教学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