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性问题驱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

2018-02-24 11:55张晓花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索亚本源汤姆

张晓花

(江苏省泗洪经济开发区小学,江苏 泗洪)

在哲学中,“本源性”是指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在小学课外阅读中,关注“本源性”,主要是指重视课外阅读的实质作用和根本意义。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内容而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许多教师追求课外阅读的形式和数量,忽略了学生阅读内容对他们个人发展的实际推动作用,并且学生在长时间的阅读中也基本处于完成阅读任务的状态中,对自己为什么要阅读以及阅读的意义在哪里了解甚少。在这样的阅读任务中,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也逐渐消退,因此利用本源性问题去驱动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教学的改革需要。

一、关注阅读意义,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丰富的课外阅读能够使学生发展得更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走入了一个误区,把课外阅读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要求,按时按量地规定学生的阅读内容,学生阅读并不是出于自身的好奇和热情,甚至在他们完成阅读之后也并不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阅读这些内容,久而久之失去了对阅读的热情。因此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就必须让学生从自身的探索需要出发,真正想要去了解阅读的内容。比如在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选读课文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好奇心,用文章中节选的一些精彩片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家纷纷沉浸在汤姆·索亚的精彩冒险之中,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表示很可惜地告诉学生,课堂时间太短,远不够把汤姆·索亚的故事讲完,再接着告诉学生书中还有许多精彩有趣的片段,十分精彩,大家可以在课下进行阅读交流。

在课堂上学生对这本书的好奇已经非常浓烈,再加上一些精彩片段的诱导,许多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都迫切寻找这本书进行阅读,了解汤姆·索亚历险的过程,这样的课外阅读,既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本身的理解,又有效发展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并且他们很清楚自己为什么想要去阅读这本书,也十分享受阅读的过程。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驱使学生在课外书籍中寻找答案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积极阅读。比如“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学生都很疑惑,为什么听到鸡叫声就会起床舞剑呢?教师不要着急给予回答,而是让学生在课下去阅读相应的成语故事,再告诉学生许多成语都包含着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大家可以在阅读之后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阅读成语故事,了解成语意义就成为学生的阅读目的,学生的阅读目的明确了,阅读热情也会更加高涨。

二、重视阅读问题,记录阅读过程

阅读的主体是学生,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课外阅读中,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阅读状态,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不仅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本源性问题驱动,更要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受,学生之间由于性格、成长环境、思维等因素的不同,对于阅读内容的阅读感受也是不同的,他们自身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就是最本质的,他们在阅读中也时常会遇到许多不能够理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成为他们思考的动力,比如主人公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举动,可能就需要学生从主人公的生长环境、性格等来进行思考和判断。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和感悟是好的事情,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下自己的阅读问题和感受,并进行积极的思考。

三、开展阅读活动,体现阅读效果

教师在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实际需求,同时也要规划好阅读目标,可以适当举行一些活动来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比如在学生坚持阅读与成语相关的书籍时,教师可以举行成语接龙、成语故事大赛,让学生把自己阅读到的内容在班级中进行充分的展示,让学生也感受到自己在阅读中的改变,提升学生的阅读成就感,给他们更充足的阅读动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关注本源性问题,让学生明确阅读的内容和目的,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改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索亚本源汤姆
探本源,再生长:基于“一题一课”的生成式专题复习课的探索
贪吃的汤姆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百年畅想
一只小海狗的使命
掉钱
客利尔镇的巫女
童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