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2018-02-24 11:55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教学法阅读教学

曹 琼

(永州市冷水滩区杨家桥小学,湖南 永州)

小学教育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在新课改中要求培养学生转变学习的态度和方式,实现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思维上的转变,实现由填鸭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型教育方式的改革,逐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这就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在阅读中培养学习兴趣,达到知行合一的改革目标。

一、“行为—认知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1.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还缺乏创新性,只是按照西方的教育模式稍作改革,这显然不能与我国的教育需求相适应。一方面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国只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实现在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时他们会为学生创造训练的语言氛围,我国相比之下就不能实现。因为我国小学生的学习都是在课堂上学习,课下练习较少,这样的学习模式就不能符合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求。笔者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学生的读写能力提升了,那么他的听说能力也有很大的进步,而进行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教育界相关学者和专家经过仔细钻研,最终找出了能够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学生培养方式,这就是对学生的行为和认知能力进行同步培养。

2.“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提出

“行为—认知”这一教学方式的提出经过的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最终得以落实。首先对于知识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共同培养研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变化规律,以及学习效果吸收规律和学习过程中情绪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其次对行为和认知中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进行了研究和借鉴找出符合教育改革的观点。最后将乔姆斯基对于语言研究的观点作为蓝本,提出了“行为—认知”的教育改革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提出后,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也不断进行完善,在1993年进行初次改革,1993年要求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共同发展。此后又提出,“读听结合,读说并进,读写互补,先说后写”的教学目标,这就形成了独具我国特色的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共同培养的教学模式。

二、行为—认知”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1.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

小学教育培养的对象是7~13岁的儿童,在教学中要设置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学工作。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他们智力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不足,学习能力欠缺,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授课中要结合小学的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阅读资料的选取。在选取阅读资料时资料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可以减小学生阅读压力,进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此外,由于孩子对于事物有着强大的好奇心,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2.结合阅读内容开展教学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在选取好阅读的内容之后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对文章的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在阅读中学习知识。就《观潮》这篇文章进行举例说明,首先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找不同的学生进行分段阅读,然后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提出文章中重要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刺激学生的语言系统,进而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除了阅读之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好词、好句、好段的积累,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在课外教师还可以创新学生的复习模式,充分利用家庭作用,引导学生将自己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课下用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讲述给家长,加深知识的理解。

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学生阅读有所冲击,但是阅读作为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将阅读重视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增强学生交际能力,增加学生文化底蕴。但是在目前的实施中可能靠学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落实好“行为—认知”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培育新时代的创新性人才。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教学法阅读教学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Letter time 书 信 时 光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国际扫盲日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