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2018-02-24 11:55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火柴分母乘法

张 丹

(江苏省徐州市祥和小学校,江苏 徐州)

一、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而不是教导学生

启发一词最早源自我国古代的儒家圣贤,因此可见,在教学中使用启发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并不是一件最近才产生的新鲜事物,而是自古有之,源远流长。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启发式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现代的启发教学已经不单指古时候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而不是通过语言去牵着学生到达教师所期待的正确答案。点拨也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线索,通过探索得到正确答案。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因此,在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列举让学生找出里面的规律,如让学生笔算 10×2,10×20,110×20,然后计算110×220,因为数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并初步总结出三位数乘法的规律,然后在再一步进行深入教学,让学生利用所学和总结出来的规律去计算 78×34,178×34,178×134.通过学生的练习和思考,最后再给学生进行规律上的难点总结:“当用乘数的百位数去乘被乘数时,得数的最后一位和百位要对齐。”在进行了学生自己的思考之后再把这个规律告诉他们,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也给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探索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好动力,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学生的学习就会有积极性,而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想要达到一个好的效果,自然是要想办法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探索,积极思考知识内涵,并且想办法进行理解,那么课堂的学习和知识的掌握就是积极且有效率的。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去启发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而不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的灌输,那么学生就会主动进行尝试和探索,从而发现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规律。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减法”时,笔者在班级内开展了一场“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游戏教学,同位两个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每人准备好20根火柴,然后提问:假如卖出去了8根,那么售货员的手里还剩下几根火柴呢?有的学生会先数出8根给“顾客”,然后再数数剩下的火柴有多少,也有的学生会先数出10根火柴,然后把剩下的火柴数成2和8,再用10+2得出结果,还有的学生先提前在纸上列好式子算出来,然后再分火柴,同学们都十分热情,将学习和游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借着学生算数的热情,又提出了一些类似的问题,并“趁机”将怎么算最快教给他们,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算数的方法,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掌握得也十分牢固了。

三、教师把握课堂节奏,保证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我们提倡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学习,但是学习是教与学的双向关系,所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教在整堂课中起到主导作用,学生的启发学习,学习的是他们能够通过努力而达到的部分,而那些他们达不到的教师可以先对其进行引导和点拨,使一部分较为优秀的学生在老师的助力下能够跳得更高,随后便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扎实的知识讲解。教师要把握好整堂课的目标,不要让整堂课化为无用的探索,而是有用的追求和知识解读的结合体。

例如在学习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笔者提问: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中有的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却不能,那么这个问题是出在分子上,还是分母上呢?有什么特征呢?这个问题因为涉及的逻辑思维能力太强,学生在讨论中屡屡碰壁,思维已经难以有效地进行下去,于是笔者即时指点道:“那么你们尝试一下把分母分解质因数,看一下有什么变化?”这一句话让学生一下子找到了新的突破点,发现如果一个分母中除2和5之外没有其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这样在学生努力思维的情况下,及时给他们提供助力,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进行知识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上的满足感,从而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手法中是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一定会对学生的各项能力有很大提升,坚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使用启发出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孩子从小就奠定一个好的学习思路和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火柴分母乘法
算乘法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火柴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