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探究

2018-02-24 11:55胡章生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刚小明道德

胡章生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实验小学,安徽 池州)

教师在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时,往往由于教学策略的不当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不佳,影响了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在小学生涯的成长。教师应立足于传统课堂教学,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的提升,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得以提升。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此进行一番探究。

一、法律案例,提升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法律的尊重、认可和遵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须从小抓起,使学生从小就遵法、崇法、爱法、知法。形成优秀的法治意识,不但可以使学生在青少年阶段不去践踏法律、触犯法律尊严,还能够使学生合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使自己在成长生涯免受侵害,促进自身在小学阶段的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导入法律案例,通过带领学生对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对法律产生进一步的认知,促进学生法制意识的提升。

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笔者便列举了一个法律案例来让学生共同探讨:小刚和小明玩闹时无意将小明推倒在台阶上,导致小明手骨断裂,那么小刚用不用负法律责任呢?随后学生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认为小刚是无意的不用负责任,也有认为小刚虽然是无意的,但小明是他推倒的,所以他需要负责任。然后笔者再引入法律知识对此进行总结:“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如果是无意识对小明造成的伤害没有给小明造成严重影响,则不属于违法犯罪,无需付法律责任,但造成了严重影响,达到伤残标准,则必须负法律责任。”这样,通过这一课的讲述,学生都增加了法律知识,也增长了自我保护意识和不侵害他人生命安全的意识,促进了法治意识的提升。

二、场景扮演,提升道德修养

法制是一种规则,一种约束力量,而道德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力量,道德可以使人恪守内心行为标准,使人在内心情感的驱动下,尊重他人、爱护自己。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场景扮演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一方面,小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同理心,场景扮演可以促进学生同理心的发育,使学生更加能够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境遇,促进道德修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小学生都有爱表演的天性,场景扮演可以切合自己天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感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笔者在讲《请让我来帮助你》这一课时,笔者便营造了如下场景:1.小红要往家里搬水,但是小红搬不动,于是路过的小刚帮小红把水搬了进去,小红对小刚表示感谢并请小刚喝了水。2.小明上学途中自行车坏掉了,正巧路过的小强帮助了他,所以他骑着自行车载着小强一同去了学校。然后挑选了四名同学上台表演,并让同学体会场景中小红和小明的焦急、无助,以及被帮助后的轻松、感激,体会小刚和小强帮助人之后的成就感。这样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在场景中切身体会场景人物的思想情感,继而使学生能够在同理心的推动下促进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

三、问题启发,提升个人素养

小学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展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多种个人综合素养,如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或热爱劳动的品质、爱国精神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

例如,笔者在讲《让我想想》这一课时,笔者便通过如下问题创设了问题情境:“小明同学有五块钱,他准备去买一本字帖在暑假练字,可是他在去买字帖的路上看上了一块儿很好看的蛋糕,如果你是他,你会继续去买字帖还是去买蛋糕呢?”然后让学生去分析思考,启发学生学会自己拿主意,接着通过帮着学生解析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要听从别人意见。

问题可以使人的思维活跃,教师通过问题情境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灵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下得到启发,进而能够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且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面对问题积极探究的精神,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面对问题迎难而上,积极地克服问题。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在小学中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道德修养、法治意识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教师可以参考上述三种教学策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健全的素质发展,进而促进素质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猜你喜欢
小刚小明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小明照相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不足为奇
做不到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