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有效教学浅谈

2018-02-24 11:55江萍侠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断句国学古诗

江萍侠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江集镇江集学区江新营小学,安徽 亳州)

国学经典历经时代沉浮,走过五千年历史依然熠熠生辉,背后的深奥含义和至理名言需要我们去深入学习。贯彻国学经典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大概了解字词的表面意思,继而在对内容的解读下继续体会内涵和情感,意思、情感是两大主要教学侧重点,针对如何让学生更直观了解意思和如何让学生身临其境领悟情感,教师要具体分析找到有效策略。

一、朗诵经典,知情晓意

国学经典多涉及古代文言文和古诗词,内容篇幅大多短小精悍,具有特别的韵律和节奏,正确朗诵经典是学习这些文章的第一步。朗诵要求字音准确,断句合理以及情感饱含。在学习国学经典时,首先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朗诵时,教师要强调学生学会自己断句,读出节奏和意思。例如古诗《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讲究二二三的断句,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又如王维的组诗《少年行四首》中每一首都遵循二二三断句,鲜明的节奏感读出王维的少年豪情和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只有断句适当,找出节奏才能通读全文,以此了解文章意思。朗诵除了读音和断句,还需要朗读者丰富的情感。教师在讲解完文章后,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再次朗读,把握字音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读出充沛的感情。学习从朗诵开始,读出意蕴,知情晓意。

二、多媒体教学,丰富知识背景

国学经典中的古诗和文言文都有着其丰富的创作背景,有关于诗人的所处境地,也有象征时代的特殊印记,这些背景都可以成为教学国学经典的突破点,要想实现这些背景的引入就要借助多媒体技术。例如在学习《画菊》《白梅》等这些描写植物的古诗时,教师可以加入菊花梅花兰花的图片,让学生对照诗文直观感受诗人的写作立场。在学习《宿建德江》时,结合诗词描写的意境,教师可寻找一些小舟停靠在岸边,夕阳西下,烟雾迷梦笼罩下周围一片旷野的图片或动态图,衔接在一起还原这篇古诗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深受感染,从而体会诗人的羁旅之愁。除了图片和视频,声音的融合也能渗透国学经典的学习。古文《明日歌》有着很多歌唱版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加入歌唱版的《明日歌》,增添了课堂趣味性。歌声的吸引让学生更专注诗词,是讲授诗词含义的有效手段。

三、扩写诗文,深刻领悟情感

三年级国学经典中的古诗词大多短小精炼,言简意赅,领悟诗词内涵就需要把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在课堂学习时,教师讲解每句话的意思,将文章翻译为普通话,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教师要求学生扩写诗词,在翻译的基础上增加描写手法,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把简短的几句话扩充为一段文字,要突出主旨,强调情感。例如杜牧的古诗《归家》中,学生可以从稚子和诗人两个对象出发,进行扩写。前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出孩童的天真和单纯,在稚子的追问中,诗人扪心自问,陷入沉思。对后者描写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通过表情和思想斗争来扩写诗词,让学生在对诗人心思的揣测中体会到诗人对日薄西山的淡淡感叹,想象诗人露出苦笑,继而领悟到诗人在岁月流逝后的安详和平静之情。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和描写,诗人的复杂内心活动跃然纸上,千丝万缕的情感也被深刻领会。

四、学会摘抄,渗透国学积累

在充分领悟国学经典的深层内涵后,学生能基本掌握这些经典的内容,但要长久记忆还要让学生学会摘抄,但摘抄不是一味地抄写,是要让学生自主决定,碰到十分喜欢或者理解深刻的诗词或文言警句都可以记在摘抄本上,随时翻开阅读品味,加强记忆和体会。摘抄不仅适用于课文知识,同样适用于课外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多阅读相关其他国学经典,要求学生在自学时摘抄下自己喜爱的内容,在“烂笔头”的积累下渗透这种国学学习的习惯。摘抄本上也可以记下学生不能理解的字词诗句,然后在学校里请教老师,做到学无止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在课文基础上注重引入新知识,例如介绍《少年行四首》时,也可以加入其他同类型的诗,比如李白豪情壮志的“将进酒”。这些国学经典学生也可以记录在摘抄本上,丰富积累,增强国学经典学习的氛围。

国学经典教学是教改的一大重要措施,教师要积极促进学习,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兴趣和着重积累渗透等,当面加强小学国学经典教学。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教师要本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初心努力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教师和学生都要全力以赴,学好中国优秀文化。

猜你喜欢
断句国学古诗
“垂”改成“掉”,好不好?
“拟古诗”之我见
文言断句判断法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妙用标点巧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