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2018-02-24 11:55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百家姓鱼戏莲叶

王 燕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第十二小学,宁夏 银川)

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逐渐深入校园的教学活动之中,语文这门学科作为渗透德育的重要工具,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作为学生启蒙阶段的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一切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关键学科。因为这时期的小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园,此时的他们就是一张白纸,是培养他们各种能力最好的时期,而我国传统的国学经典就是培养他们形成各种正确行为、习惯的最好的教材。本文就分析了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德育,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个人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集中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些行为习惯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一年级时期,教师可以教小学生《百家姓》《弟子规》和《三字经》这样的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国学经典。这些国学经典不仅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还能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正确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塑造他们的优秀品质。

(二)提升小学生的记忆力和审美能力

《百家姓》《弟子规》和《三字经》这样的国学经典,简单易懂且朗朗上口,让学生进行背诵,不仅能有效地开发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还能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按音律调整语调和节拍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国的国学经典在内容上包罗万象,语调和节拍也是非常讲究押韵的,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一年级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就要根据韵律调整语调和节拍,让他们跟着教师的节奏一句一句地大声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语速、语调、发音和节拍,随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更正,促使他们的朗读规范化。

例如: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第3课《江南》这节课,就要根据韵律注意停顿和节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这种韵律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享受,在脑海里形成一幅鱼戏莲叶间的美景,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相呼应

新版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增添了不少与国学经典有关的文章,在讲解这些文章时,教师可以结合国学经典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识字(一)”第2课《姓氏歌》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百家姓》对学生进行讲解。下面把我的教学实录呈现给大家:

生读书: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

生(王某):讲述了中国人的姓。

师:学习完这篇课文,小朋友们能想起什么经典的国学内容?

生(异口同声):《百家姓》。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生齐背《百家姓》)

师(总结):小朋友们背得真好,你们的表现太棒了!请大家记住,读书学习,要懂得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迅速掌握了课文,还进一步加深了对《百家姓》的理解。

(三)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用国学经典渗透德育属于隐性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具体、形象的图片,促使学生对文章的意思有更好的理解。

例如,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二)”第6课《古对今》这节课,在讲解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在网上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各种图片,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播放给学生观看,让他们在欣赏美丽的图片时不知不觉学会课文的内容。

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思想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此基础上兴起的国学经典教育,是加强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手段。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对学生渗透国学经典,就能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他们的优秀品质。

猜你喜欢
百家姓鱼戏莲叶
采莲曲
百家姓之“乐”
世界上最大的莲叶
接天莲叶无穷碧
读迷作品
百家姓
百家姓之方(Fang)姓
百家姓之苗(Miáo)姓
江南
植物占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