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思考

2018-02-25 02:12李四达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科数字艺术

李四达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当代艺术门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无论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地位还是专业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都是有目共睹的。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无论是传统视觉艺术还是数字媒体都需要不断更新的价值观来适应新的时代环境。

一、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的发展历程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在1996年5月15日第一次在国内报纸的头版上发表关于数字艺术的文章,自此以后,国内研究者开始慢慢接触到数字艺术。经过数年的探索之后,《数字媒体概论》一书于2006年得以出版,它是国内第一本全面论述数字媒体的历史及关键技术的高校专业教材,也是“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008年,同样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数字媒体艺术史》一书出版;2012年,《数字媒体概论》第二版出版并获得了广泛好评;2015年出版的《数字媒体概论》第三版已成为至今国内高校使用最多的数字艺术类教材。由此可见经过十几年对于数字媒体的研究和探索,我国数字媒体专业的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专业性规模,这对理论建构和学科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关于数字媒体的研究,除了有关于数字媒体本身的教材外,数字媒体艺术中其他领域的教材也在这一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出版的《迪士尼动画史》是一部专门研究迪士尼艺术发展历程的动画史论类书籍;2010年创作的《数码影像概论》一书专门讲述了数码影像在整个电影发展时期所体现的新美学特征;2013年出版的《新媒体动画概论》一书专门叙写新媒体时代动画的形式,尤其揭示了其在特征方面的新变化;2009年出版的《交互设计概论》一书是国内第一本关于交互设计的书;2017年创作的《交互与服务设计》一书用课程的形式为我们阐述了当今国内数字媒体在交互与服务领域方面的发展趋势。此外,2017年出版的《数字媒体简史》一书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介绍了数字媒体的发展历程,同时提及到了从交互到服务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及对本学科未来发展的设想。总之,在过去20年中,数字媒体艺术这门学科涌现出了多种理论研究著作,这些理论、文章和教材为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特征

对于科学艺术和数字媒体特别是数码影像及它的动态影像而言,研究者可以从四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首先是技术、服务和媒体三个层面,最后是相关产业链条层面。艺术家引领时代潮流,而企业家则追求投资回报,技术赋予艺术灵感,技术和艺术之间的定义就运用了“金字塔”的模式。这种研究模式也可以应用在高校的教学研究中,它主要包括研究方向、学科构成及支撑体系,这些都体现了数字媒体的整个理论体系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另外,在一些杂志上关于数字媒体整个学科的边界叙述中会提到游戏,而游戏之所以能与数字媒体进行联系是因为游戏也是一种互动娱乐,当然交互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产品设计也在此范围中,这是数字媒体在学科建设上的内涵与外延。因此,在广泛的数字媒体学科框架中,实际上包含了很多不同门类的艺术,怎样研究现在及未来本学科的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话题。对此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来表示(图1),这张图的横轴是从历史到未来的时间体系,纵轴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思想体系,思想体系包括它的范式、美学下面的媒介环境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数字媒体来说,一方面是传统与创新的对比,一方面是工业与智能的发展,整幅图代表了对数字媒体学科本质特征的思考。

数字艺术作为当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门类,它与传统艺术之间既有继承关系又有一定的对立性。在数字艺术的发展历史中,1919年出现最早的拼贴艺术就已经具有了数字艺术的雏形,这也是代表现代艺术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领域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欧洲到北美范围内,人们开始运用一系列现代新思想与新方式来解读艺术,并使这种新思潮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20世纪60年代时,拼贴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大量媒体包括漫画都呈现出了非常经典的时代性特点,这些特点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成为后来媒体艺术中基本思想观念的来源。此后在日本的艺术展中,新型数字媒体的特征开始完全出现并广泛传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形式就是将体验和沉浸的交互感觉联系在一起的设计。随后此类展览影响力逐渐增大,开始在全世界各个地区进行展出,且在展览末尾处显示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了数字艺术的本质,即所谓数字媒体艺术就是“This is adream, You can touch this dream”,这句话体现了现代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数字媒体能够吸引全社会观众目光的最重要原因。最近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关于艺术电影、音乐、电子游戏的沉浸体验展览,这个由两位数字艺术家策划的展览中包含了各种新的表现形式、装置和体验,在这里,艺术有很多奇幻的表现方式,引人入胜。类似这些展览的涌现代表了数字媒体的兴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数字媒体艺术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是国内高校艺术学科中学生满意度较高的专业之一,这是所有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高校教师与专业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世界范围内,数字艺术是从20世纪60至80年代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实际发展时间很短,仅有几十年的历程,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传媒大学关于数字媒体专业的谱系图把数字媒体进行了类别划分,又以学院的方式把数字媒体类的专业交叉组合在一起,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音乐学院、影视学院都有数字媒体的硕士、博士体系,谱系图的呈示基本代表目前国内完整的数字媒体学科建设已经出现(图2)。另外,中央美术学院的数字媒体专业学科体系建设也值得研究者学习和借鉴,这里的学科体系更为丰富,更多强调学科专业的交叉互动,课程中包括机器人、VR及更多的跨媒体创作。除了中国高校的专业学科发展外,国外高校的数字媒体学科发展也有其独到之处,例如,美国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科教学主要有这几类,首先Graphic School,是美国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Med ia Sc ho ol也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还有最重要的是跨媒体艺术,以及一些专门制作电影的学院和数字艺术学校等。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等几所全美数字领域比较权威的院校内,都开设了媒体专业,这些院校的课程设置从大一开始就是完全交叉的,分为专业课、时间课、空间课、绘画课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科。学校特别强调交叉学习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在大一课程(素描、彩绘、摄影及后期、平面设计等)中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想象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不同数字媒体学院教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国外很多数字媒体学院的教学注重前瞻性、科技性、关键性和社会性,而国内很多院校的教学则主要以就业为基础,因此在服务性和关键性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在前瞻性和科技性方面做得还不够。对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认识和评价国内数字媒体教育和国外情况的差异,研究在前瞻性、关键性、科技性、社会性和交叉性等这些方面如何能让国内学院快速实现与国际间的接轨,这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挑战。

另外,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科发展中,将科技创新及时应用于艺术领域是十分重要的。众所周知,在当今和未来已经出现或将会出现更多的实验性艺术,例如,芝加哥大学一位教授把水母的基因转移到兔子身上以求让兔子在夜晚发光,这个实验试图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体现艺术,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大胆探索。又如,一位日本先锋艺术家试图通过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让蚕吐出彩色的丝。《未来简史》中提到了人脸加漫画合成技术,当今我们运用神经网络算法,可以直接做出影视作品,这种新型技术是未来可广泛运用于艺术行业的技术。摄影加上非真实算法,通过一种神经网络应用到画面处理上,能使人产生许多非常奇幻的感觉,这会带给艺术从业者和受众群体别样的感官触动。除了上述这些实践上的例子外,还有很多理论家一直在提出和研究不同的理论,例如,纽约城市大学新媒体教授列夫·曼诺维奇(Lev Mannovich)提出一个基本思想,即19世纪的“文化”由小说定义,20世纪的“文化”由电影定义,而21世纪的“文化”由交互界面定义。在时尚艺术与数字科学的关系方面,美国理论家把整个纽约时代杂志从1923年创刊起一直分析到现今,研究其杂志封面在80年的发展历程中风格发生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共性和差异性,由此总结出不同时代人的审美趋向特点。

从过去的纸质媒体到现在的数字媒体,媒体艺术一直在发展和演变。美国著名咨询机构预测,在未来,中国的设计师及相关岗位需求人数将会增加80%。以腾讯QQ大数据联合《中国青年报》对中国18岁以下人群就业意向的调查为例( 图3) , 其 结 果 显 示, 大 部 分 人 最 想 当 艺 术 家, 占 比24.5%,多数00后更希望当设计师,而不愿意进入教育、军队、法律、金融等行业如今众人趋之若鹜的传统领域,此项调查结果显示了下一代人对创意工作的重视与向往。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从业人才,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兴趣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学校与社会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今,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结合计算机或其他数字科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教育,因此,任何高校在力求创新时必须将计算机课程和艺术课程并重,不可偏废。

图1 影响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创新思维变迁

图2 学科蓝图:从科技走向艺术

图3 00后画像报告:这样看未来

四、结论

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艺术形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历程的研究,我们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理论体系及学科建设有了初步了解,但也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研究者自身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开拓数字媒体的边界研究才会不断出现,推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更好地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在未来很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面向未来是每一个研究者与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学科数字艺术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纸的艺术
答数字
“超学科”来啦
数字看G20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