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对议论文结构教学的渗透性探究
——以鲁迅《拿来主义》一文为例

2018-02-25 07:3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拿来主义论据论点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驻马店 463500)

逻辑思维是人认识的理性阶段,即抽象思维,学界关于它的定义为: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便是其中的题目、论点、分论点、结论之间不可分离的内在思想性的联系性,即如余岱宗教授所说:议论文是论证文,重在论证中“辨”的过程,它是一环扣一环的,重在层次性。下面,我就思维逻辑该如何作用议论文结构的问题从其引论、本论、结论三大组成部分详做阐述。[1]

一、引论——自然而然提出的论点与缜密的论点分析

引论即是文章开头提出论点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关键在于自然无痕但却具有发人深省效果的引入方式,这种方式则贯彻着严密的逻辑性。在逻辑性的指导下沿着提出论点的目标路径通过广泛化话题的切入——具体化材料的体现——重点核心论点问题的提炼这样逐步过渡的方式完成引论部分。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逻辑化话题呈现过程,也是议论文应该第一看重的东西,除此之外,便是以别样的角度看待材料的方式和所提炼出的论点的新颖程度,最后才应是对辞藻的雕琢与文采的装饰,这些自然另当别论。而在论点提出以后,不管预不预备在此部分做缜密的论点分析,它与下文分论点的连接都应是无缝契合的。[2]

例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是一篇经典的议论文范例,在这篇文章的讲解中,我便让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它的引论写作方式。待学生阅读完之后,我向同学们依次提出以下问题:

(1)作者想要提出的论点是什么?(拿来主义)

(2)在论点提出之前,作者做了哪些铺垫?(从中国近代历史文艺外传的现象出发,引出“送去主义”,分析“送去主义”的两面性,在其弊中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3)在论点提出之后,作者对论点做了什么分析?(分析与“拿来”紧密结合的被动性“送来”的害处,突出自主性的“拿来”的必要与重要性)

在同学们对这些问题回答之后,我引导同学们跳出文本,观察逻辑性在其结构中的渗透,进而让同学们领会逻辑写作的方式与其达成的说服力度。

二、本论——抽丝剥茧的分论点与严密的论述

本论即议论文的主体部分,也便是对论点进行有层次、有条理的分析部分。其间的每一个分论点都应是环环相扣而非在学生写作中大量存在的论据叠加并列的呈现方式,如余岱宗教授所说的:“论证是一环扣一环的工作。第一论点为第二论点服务,以此类推。论证就是主动寻求漏洞与不足,利用漏洞或不足为弹跳点,跃入下一个层次”。它讲究在逻辑思维的关照下,全面地看待问题,依靠严密的推理剔除或否定相关因素的困扰,突出自己的论点。所以,在此意义上,有时学生议论文的写作并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给出的理想结构模板进行套用或仿写,而是要在意识思维中生成这样一种需要严密的辨证、推理而非以量化的论据叠加方式揭示某种事物、表达某种观点的观念。

例如:我在《拿来主义》的论证部分的讲解中,先向同学们发问:作者在这里举了几个例子论证他的观点?对于仅仅一例的发现让同学们对自己原本一篇文章最少需要三个论据的固化认知产生了怀疑。于是, 我引导同学们对这仅仅“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一例的分量进行了细致的衡量,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在穷青年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拿来”之后,他可能会有哪几种行为?(徘徊不入、放火烧光、接受一切)

(2)它们是否符合文章的论点“拿来主义”?(不符合)

(3)真正的“拿来主义”下,穷青年应该是怎样对待那所宅院的?(先占有、后挑选分辨)

同学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能够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不“拿来”、“拿来”之后全盘否定、全盘接受皆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拿来”、取精华、去糟粕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进而明白论证不在论据的数量,而在无可反驳的逻辑。

三、结论——一气呵成的总结与论点的强调

结论即在论据基础上总结、对论点的回扣、强调部分,它是对具有隐喻性具体化论据的明确,是基于论据、材料、论题又高于它们的压倒性存在。它不在长篇大论,亦不在语言的雕琢,而重在它使文章呈现有头有尾、首尾呼应的完整结构,也重在它的“一气呵成”,即除却与论点、论据发生关联外,它本身还应是在自己的逻辑思维中的,这表现为对文章内容的灵活攫取,适时融入。

例如:在《拿来主义》的结论部分的教学中,我先让同学们找到作者明确做出的结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再向同学们发问:最后的部分“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为什么扣在了文艺上?同学们经过思考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文艺是作者所想要论述的“拿来主义”的主要方向,这在前文论点的提出过程中便有涉及,如:‘别的且不说罢,但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有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等。我在表示肯定的同时,追问:“最后明确的结论是怎样过渡到文艺上的?”,同学们便发现在这中间,有对论据的涉及:从宅子到主人,以人类比文艺,进而自然而然地让人明晰文艺领域中“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这样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体会领悟逻辑层层深入的思辨力量和表达效果。

理性化的逻辑思维成为区分议论文与其它文体的标准。所以,它亦是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定位与环绕核心。在此认知的基础上,还要正确认识逻辑思维阐释事物间联系的本质意义,避免形成“伪层次”、“伪条理”等写作现象。

猜你喜欢
拿来主义论据论点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行走50国深思对西方“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教学案例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