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麻水稻机播机插栽培技术实践与思考

2018-02-25 07:07赵玉山王定石丁国才段再燕赵晓韬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机插机播水稻

赵玉山?王定石?丁国才?段再燕?赵晓韬

提要:丙麻乡水稻生产产一直采用以往的种植模式,人工投入量非常的大,而且水稻种植效率也非常的低,在劳动力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改变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已成为丙麻乡农民的迫切愿望。通过对机播育苗和机械化插秧的水稻新型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劲,破解了新形势下水稻生产的矛盾。

关键词:水稻;机播;机插;育秧技术

一、水稻是丙麻乡的主要粮食作物

丙麻乡位于隆阳区东南部,东与昌宁县大田坝镇、柯街镇交界,南与西邑乡毗邻,西与汉庄镇接壤,北与瓦渡乡相连,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1公里,国土总面积219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31591亩,其中水田11035亩,雷响田1704亩,地18852亩,山林面积193918亩,森林覆盖率54.1%,山区面积占75%。乡域内最高海拔位于阿贡田村的大朝山顶2383米,最低海拔位于东河与沙子河交汇处1050米,呈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7.5℃,年平均降雨量在850~1290毫米之间。

丙麻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全乡共13个村委会,2个社区,96个自然村,145个村民小组,有丙麻、太和2个农村小集镇。 2017年底,有总户数7793户,总人口29106人。适宜水稻、柑橘、甜柿和优质烤烟等农作物生长,水稻是丙麻乡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万多亩,水稻单产多年来位居全乡粮食作物之首,上世纪八十年到九十年代丙麻以优质大米而闻名于保山。

按照不同气候海拔类型,丙麻乡的水稻种植分为两个区域,一是海拔1000米~1470米的热区、温热籼稻区,常年种植面积在0.6万亩左右;二是海拔1450~1700米之间的中海拔温暖粳稻稻区,常年种植面积在0.4万亩左右;丙麻乡水稻种植面积随着产业的布局发展,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二、水稻机械化插秧新技术有七方面的突出优点

为提高丙麻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丙麻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科技人员引进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新技术,经2014年在丙麻村通司寨试验示范50亩,2015年在丙麻乡迭水村试验示范200亩,2016年在丙麻村推广应用1000亩,2017年在河新村推广500亩,通過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节本增效显著。

实践中如果选用机械化插秧方式,则其突出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比如,可以有效节省育秧田面积,尤其是采用软盘育秧法使得育秧更加的灵活,可以使大田内育秧苗,也可以在沟渠甚至庭院中培养秧苗。从实践来看,软盘育秧方法应用条件下,秧田大田比大约在1:100左右;如果按照丙麻乡现有水田种植面积1万亩来计算,则育秧所需的田地只有500亩,由此可以节省大量的秧田面积;值得一提的是,利用软盘育秧法,可以有效节约用水,较之于常规旱育方法或者传统的水育秧法,可以节约用水大约半数以上。事实上,软盘育秧方式有很多的有点,比如较之于传统干旱育秧方式而言,能够有效节省用肥一半,而农药节省了也超过了60%;起秧速度比较快,而且无需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拔秧,由此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采用播种机播种,均匀、省力、省时、省种,出苗整齐。

三、水稻机插育秧技术

机插育秧作业方式时水稻栽培过程中的重要高产技术手段,较之于传统育秧模式,机插水稻在种植过程中其育秧特点也非常的鲜明。比如,播种密度相对于以往模式而言更大一些,而且实现了高标准化种植,培育出来的秧苗更加的标准而且布局也较为均匀;该种技术应用条件下的秧苗根系盘结在一起,比较适于机械栽插,加之秧苗本身个体比较健壮,而且一般不会受到病虫害的危害。

1.育秧苗准备工作

(1)准备好营养土。①合理选择营养土。以肥沃且无残茬的土壤为宜,而且土壤中不能有杂草、砾石等杂物。实践中可以看到,比较适合的营养土以菜园土、旱田土(在当季不能喷施过除草剂的)为最佳选择。②筛土。用0.5厘米直径的铁筛过筛,去除杂物。③营养土用量控制。通常情况下,每亩大田育秧过程中需准备营养细土大约100千克作为床土,同时准备未培肥过筛细土25千克作盖种土使用。④营养土的加工。将选做营养土的土壤在冬季完成取土,统一堆放在适宜操作的场地,选择较好的天气在土壤中的水分较为适宜时(一般含水率控制在10%至15%之间,其中细土用手可以直接捏成团,然后松开落地即散)过筛,细土粒径应当控制在5mm以内,粒径在2至4mm的土粒不超过超过60%。过筛后每100公斤土放45%氮、磷、钾复合肥0.5—1公斤(用机械粉碎),有机肥20公斤,敌克松20克,旱育秧壮秧剂0.15kg混合搅拌均匀后堆放,然后用农膜进行有效覆盖,使其能够集中堆捂在一起,从而促使肥土能够自然熟化。

(2)准备秧田。以平坦地势为宜,确保排灌便捷性,最好时背风向阳。秧田与大田之间的比例应当控制在1:90左右,每亩大田地中需秧田大约7至10m2。秧苗播种之前10天内应当准备好秧墒,墒宽140厘米,沟宽30厘米,沟深15厘米,长度视需要和地块大小确定,开好秧田四大沟,沟深20厘米,埂面一般高出秧床15~20cm。视秧田保水情况,可以做成高墒低埂或者低商高埂。播种前两天,每分秧床用25%的氮、磷、钾复混肥4—5kg均匀撒施于墒面后浅翻挖10厘米,平整待播种。

(3)其它需准备的材料。首先,秧盘。一般情况下每亩大田地要准备的育秧软盘以18—20张为宜;其次,覆膜。通常采用机插方式种植的大田需提前准备大约2米宽的绿沙农膜,其长度为4米,用于覆盖秧苗。

(4)准备种子。①合理选择品种。实践中应当以适合本地种植条件的优良品种为最优选择。②精量用种。一般粳稻品种每亩大田用种量不少于1.5—2公斤。③确定播期。实践中如果采用机插育秧方式,则其较之于传统的育秧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播种密度相对较大,而且秧苗根系通常多集中在2.5cm厚度的薄土层之中,而且根系是相互交叉生长的。为此,秧龄时间应当准确把握,一般以25-30天秧龄为标准进行播期推算。④处理种子。基于机插面积以及播种时期等条件,提前将种子进行浸种以及催芽,一般浸种之前应当先进行晾晒,然后再做好选种工作。选用 “施百克”1包(2毫升)兑水6~7千克浸5千克种子24小时。浸种后用清水洗种后再放入清水浸泡48-72小时,然后捂种催芽12—24小时,达到90%以上“露白”,然后摊晾炼芽4-6小时即可播种。

2.播种机播种

(1)精量播种。用播种机播种,秧盘内的底土、播种、盖土都是播种机全程完成,一般常规稻控制播种量为每盘300g—350g。底土2厘米,盖土的厚度以0.5cm为宜。

(2)秧盘摆放。将播种好的秧盘用抬盘架抬到秧田按序整齐摆放的墒面上,顺次铺盘以后在墒面上进行平铺秧盘;每一个墒秧盘应当横排两行,然后对其进行依次平铺,确保其整齐紧密,两个盘角边应当进行重叠排放,而且要使盘底、床面之间紧贴在一起。

(3)及时盖膜。秧盘摆放完后,要及时盖好农膜,须将四周封严封实,及时灌水在沟上至秧盘平。

3.苗期管理

(1)秧苗培育。播种后7—10天见绿揭膜,早揭晚盖练苗5天以上,遇气温低的天气(膜外最低气温为15℃以下),延长盖膜保温至气温稳定在18℃以上(至三叶一心)全部揭膜;遇气温高的天气(膜外最高气温超过25℃),4—5天揭膜,并在傍晚盖膜前用喷雾器喷洒清水,以墒面湿润为佳,既防烧芽(苗),又使出苗整齐, 提高出苗率;一叶一心期每分秧床再用“苗青壮”(旱育秧壮秧剂)4—5kg拌土撒施作“断奶肥”后浇透水(或速灌水);移栽前2—3天用“苗青壮”(旱育秧壮秧剂)4—5kg拌土撒施,或者每分秧床用尿素3—4㎏撒施作“送嫁肥”后浇透水(或灌水),人工拨除杂草,移栽前一天傍晚浇透水,秧龄25-30天移栽。

(2)病蟲害防治。在秧田期,秧苗病虫以稻蓟马以及灰飞虱和螟虫等为主,而且秧田期应当注意发病情况,对症下药。

(3)选择合适的时间移栽。在秧苗起运移栽过程中,应当根据育秧方式和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搬运秧盘的次数,以免造成秧苗枯萎。如果在烈日高温条件下运输秧苗,则需要采取遮阳措施予以保护。如果条件允许,则可随盘平放并且运送到田间地头,同时还可先进行起盘并小心将盘内秧块卷起来,然后将其叠放在运输车中。其中,堆放的层数应当控制在2至3层,不宜过多,否则会因增大底层压力而导致秧块变形或者秧苗折断;当秧苗运输到田头时,随即将其卸下来并且进行平放,秧苗能自然舒展开来,便于机插作业。

4.抓精确定量栽培及大田管理

(1)基肥深施以及大田整平。实践中应当提早进行翻犁晒垡,并且多施一些腐熟的农家肥;进水整田之前,应当确保每亩秧田中施农家肥的量超过1500公斤,并且严格按照定量标准进行施肥,两犁一耙,人工整平,宽超过25米的田块,在中间设置一条排灌沟(丰产沟),大田整平以后应当保持薄水,而且澄清大约1至2天的时间再进行移栽。

(2)适时移栽。通常在小满时节来临前的5天时间,就要完成栽插。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基本苗定量,通常每亩栽植2.0至2.3万丛秧苗,其中每丛以2苗为宜,分蘖期应当有18至20万,高峰苗25—30万。

(3)科学施肥。实践中为了能够攻大穗以及提高肥效,基蘖肥以及穗肥的用量之比为1∶1或3∶2,基肥、分蘖肥用量之比控制在3∶2左右。

(4)灌溉管理。在水浆管理过程中,坚持“清水澄田、浅水栽秧、寸水活苗、露垡分蘖、 薄水孕穗、湿润壮籽”的原则,而且要进行干湿间歇的管理。实践中,在大田整平以后,应当沉澄大约1至2天的时间,浅插秧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栽植,移栽后大约10天内进行灌浅水;而且秧苗移栽以后后9.5叶时,利用浅水进行灌溉,同时根据苗情晒露田,一般在1至2次为宜;当秧苗长到10.5叶期时,需分次搁田,首次在秧苗10叶期时进行轻搁处理,以后再隔5天的时间进行重搁,直到风吹稻叶发出响声、水稻叶尖刺手掌为止。

(5)预测体育防治。坚持“绿色植保、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的工作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合理设置测报点,通过预测预报,投放性诱剂,在二代螟虫发蛾始期投放二化螟、三化螟性诱剂防治;选用低毒环保农药嘧菌酯、吡蚜酮等,在秧田期、分蘖盛期及破口期组织联防2—3次。

(6)机收机干、提质增效。抢晴天择时采用机械收获、机械烘干,提高稻米品质,提高种稻效益。

猜你喜欢
机插机播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基于产投比的大蒜机播经济性分析
马铃薯机播取得新突破 每亩节约成本360元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精量机播与普通机播的产量比较试验
南粳51不同机插密度试验初报
潭两优83在湘北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