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苗木成活率提高措施分析

2018-02-25 07:07石继峰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管理措施成活率造林

石继峰

摘 要:造林技術是林业建设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发育以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三北五期、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造林面积逐年增大造林成活率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结合多年的造林实践经验和体会就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造林;苗木;成活率;管理措施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壤荒漠化和频繁的沙暴天气,我国北方冬季多发的雾霾天气与植被的破坏不无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看出国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之大。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经早多年前推行了植树造林工程,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植树造林,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但是近年来虽然国家每年都投入巨资种植了大片林木,但是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却一直难以提升,部分地区甚至有所降低,导致我国出现造林而不见森林的局面。苗木成活率低的问题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经验,浅谈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措施。

一、提高苗木活力的基础措施

1.选择合适的苗圃地

良好的苗圃地是育苗成活和保证苗木活力的基础,良好的苗圃地不仅要具有土壤条件优良、良好的灌溉水源,还需具备排灌方面、光照充沛、通风良好的特点。另外,育苗前要保证苗圃击飞充足,以土杂肥、有机肥为主;对苗圃土壤进行适当的消毒、灭菌、灭虫工作。

2.选择合适的苗木品种

保证苗木存活率的另一个基础措施是选择合优良的苗木品种。首先根据当地的土壤特性、气候类型和水源情况选择合适的苗木品种,以便随后移栽的苗木在品种上能适应当地环境。其次是根据苗木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移栽时间和供水措施。从基础上保证未来苗木移栽后的成活率。

3.选择合理苗木存放和运输方法

苗木储藏分为临时储藏和越冬出厂,储藏地点的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背风、向阳、土壤湿润的地方开沟,苗木成捆排列、保证每排数目相同,苗木梢叶向下风向倾斜,深埋严实灌水,可以间隔压进农作物秸秆捆,以利于苗木呼吸通风,防止苗木发热霉烂。

如果苗木需要从苗圃地运送到其他较远的地方,必须保证苗木根系的完善。如运输中要保湿、遮阴,确保苗木由于长距离运输而出现失水或者机械损伤。党苗木运输到目的地后不能及时栽种,要注意对苗木进行合理存放,也要做好保湿、遮阴工作。在栽种前还应该进行一定的筛选,防止脱水或有机械损伤的劣质苗木被栽种,提高苗木栽培成活率。

二、提高苗木栽培技术

1.科学的起苗方法

苗木移栽后的成活和生长与起苗时苗的根量和叶量有密切的关系。根数目的减少会显著影响苗木的成活以及根对养分的吸收作用。由于苗木根系数量大分布广,任何起苗方法都不可能保证完全将苗木不损失根的情况下起出,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苗木选择不同的起苗方法。例如,大田裸根阔叶苗木根据苗木的大小选择距离苗木根基30cm处垂直下挖,挖至一半再倾斜挖,这样技能保持根系完成,还能保证根伤最小;而大田裸根针叶苗木起苗时,较小的苗一半要将苗根蘸泥浆和生根粉,大苗根据造林要求带土球起苗,土壤的大小根据苗木大小而定,永麻绳、纱布等打包,避免装卸运输过程中破碎。营养盆、营养袋育苗苗木人工起苗一半逐畦逐行开挖,尽量避免营养袋的破碎。

2.合适的起苗时间

合适的起苗移栽时间是保证苗木成活率的关键。起苗选择苗木的休眠期进行,一般在春秋两季。极个别例如樟子松、油松等是在雨季进行的。但是实际生产中大规模的起苗和造林活动是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进行的,一般存在上文所说的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保存问题。(1)春季起苗。春天土壤解冻前在苗木即将开始萌芽生长的时候,部分苗木可以起苗,例如樟子松、油松、阔叶树类大苗等带着冻土球移栽,可以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土壤解冻后,苗木已经开始萌芽,此时比较适合大部分苗木包括侧柏、沙地柏、白蜡、杨树、柳树、榆树和果树类苗木等,正常方法起苗后既可以造林移栽。(2)秋季起苗。大多數苗木品种都适合秋季起苗,主要原因是起苗移栽后根系在土壤冻结前还可以伤根有一定愈合时间,同时产生部分新根,保证来年苗木正常发育,成活率较高;其次是苗木起苗后进行假植贮藏,来年开春栽种,适宜的品种有紫穗槐、桑树、沙棘等苗木。

3.科学的苗木栽培方法

“三埋、两踩、一提苗”是林业科研工作者提倡的一种科学的苗木栽植方法。该栽植方法需要三次覆土、两次踩实和一次将苗木上提的过程。详细的栽培技术要点分为以下几步:在挖树坑时将表层土壤放置一堆,将深层土壤另外放置,切忌将两种土混放,以便为栽植作好填土准备工作。当树坑完成后,首先将基肥施入树坑的最下层,然后将表土碾碎后均匀地覆盖在肥料上,保证苗木的根部不直接接触肥料,而覆盖的表土又为根部提供了向下生长的良好条件,这是第一“埋”,埋的是肥料和表土。然后放入苗木,苗木放入后覆盖心土进行第二埋,在覆土完成一半时,将苗木稍微向上提一下,这叫“一提苗”,目的是防止树苗根部折叠影响成活和生长。在提苗后切忌立即埋土,而是要将已埋的土向下踩实,以便于树苗的根和土壤密切接触,保证根部尽快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完成扎根生长保证苗木的成活和生长。而后进行第三埋,将剩下的心土埋入直到与地面平齐,再进行二次踩实,目的是使树苗树干挺直不倾斜,再次使树苗与土壤紧密结合,防止苗木被外力作用而发生倾斜。最后将土在苗木根部打成围堰,最好打成倒漏斗狀以便于承接雨水和灌溉水使雨水可顺着树根流下。切忌打成覆碗状,使水分散向四周,不能顺树根集中流下。每次浇水后,再次覆土并保持倒漏斗状,防止水分和养分流失提高成活率。

参考文献:

[1]何红 . 关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质量的技术分析[ J ] . 科技致富向导, 2015 (3 ): 5.

[2]范振国 . 造林苗木的保护与管理[ J ] . 现代园艺, 2015 ( 18 ): 229.

[3]周梅花,尹存国,吴莲英,等.大规格苗木与小规格苗木在造林中的成活率分析[ J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 9 ): 528~529.

猜你喜欢
管理措施成活率造林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如何抓好羔羊的疾病预防和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