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防治对策

2018-02-25 07:07杨志勇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生态文明防治

杨志勇

摘 要: 林业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则是影响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春季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季节,在春季进行防治工作,对全年的林业生产都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首先对近年来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部分原因进行了介绍和简要分析;其次对防治病虫害的整体对策进行了阐述;再次介绍了春季病虫害的具体措施。通过本文希望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春季病虫害;防治

我国当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林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而苗木的病虫害则是危害林业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春季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时期,在春季做好防治工作可以提高治理效率,能有效减轻全年的病虫害影响,加强春季的林业苗木病虫害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在自然的环境中,森林苗木病虫害的发生本是一种常见现象,整个生态系统存在着较强的自我平衡和恢复能力。但自从人类在经济导向下,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地滥用各种技术手段后,尤其是作为产业化的林业方面,在很多方面只重视短期经济利益,而缺乏全面和系统的生态意识,从而导致了某些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程度愈加严重,有以下几种因素加剧了这种趋向。

1.人工林在林业中的比重逐年扩大。林业资源经过长期的过度利用,已经造成严重的生态害,这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政策保护的压力下和利益导向下,人工林在林业中的比重逐年提升,这是一种长期性的趋势,但问题是,这种人工林的营殖,仍然过度注重经济的和短期的利益,而长期的生态因素则未得到充分的探讨,这种人工林,很难自然地发展出一种平衡的生态系统,这种人工林的生态一般来讲异常脆弱,不仅没有抵抗能力,极易受到病虫害影响,本身发生灾害时,还很容易蔓延到整个周边的自然环境,反而加剧了病虫害影响。

2.农药的滥用。从林业的经济利益来看,农药在病虫害防治的效果明显,实际上使得林业过于依赖农药,现在已经到了滥用的地步。农药的滥用,造成了几个方面的重要危害,一是农药本身的毒性成分在很多时候难以降解,积累在各种林木和果实中,最终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环境和食物安全;二是农药的滥用,尤其很多农药没有针对性,往往对很多益虫也灭杀,影响了生物防治效果;三是农药滥用对害虫易产生抗药性,从长期来看,反而对病虫害防治产生消极作用。

3.生物侵入。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带来了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由此造成了外来物种的侵入,这些外来物种在当地的生态系统中不存在天敌,只要适宜其繁衍,就很容易发展成规模巨大的病虫害灾难。

二、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思考

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们要针对性地采取各个层面的对策。

1.大力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病虫害防治从根本上来讲,是要加强生态建设,重建完整的生态系统。从林业角度看,是要从战略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指导思想,真正地把长期的生态效益和短期的经济效益进行政策上的平衡,并大力进行生态系统建设的科学研究,大力推进生物防治和绿色产业发展,推动针对性强、污染危害小的农药研制,从战略和国家发展的角度来推进病虫害防治工作。

2.提高海关生物检疫水平。如前所述,防止生物侵入是防止病虫害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提高海关的生物检疫水平,不仅从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还要提高生物检疫的研究和生态危害的研究,进而从理论水平上提高防止生物侵入事件的发生。

3.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工作。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工作,是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对人工林更要加强。监测工作尤其要从体制上和组织上来落实,要建立区域性和全局性的监测平台,加强各层级和各区域、机构的互联互通,厘清各个机构的职责,只有从整体上把病虫害的监测,才能更好地统筹安排防治工作。

三、春季苗木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我国林业病虫害种类多而高发,是林业发展过程中的长期性因素,而春季随着温度回升,种类病虫害逐渐复苏,进入繁殖期,如果不在这一时期加强防治,就会造成后期灾害的广泛扩展,影响整个年度的防治工作和生产。

1.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通过宣传,提高群众和基层人员的认识,及时反馈病虫害的灾情,尽量把防治工作做到灾害发生的初期。同时,加大对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能把各项措施落实下去。

2.加强种苗选育。春季也是加强营林工作的时期,在这个环节尤其要重视种苗的选育和管理,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加强对苗圃的检疫和选育,从根本上强化苗木的对抗病虫害能力。

3.加强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白粉病。白粉病实际上是林木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其危害的表现为树叶卷曲,整个苗木从形态上来看也会产生扭曲,严重时整株死亡。发生了白粉病,我们要把发生病变的树叶和部位进行修剪摘除,如果是发病初期,则整株喷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发芽期之前则整株喷涂3-4°的硫合剂。

(2)立枯病。立枯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初期主要作于苗木的根茎,发展下去就会导致根茎腐烂,最终苗木死亡。立枯病的防治要在越冬期就要着手,这是因为病菌会在越冬过程中就存活于土壤中,只要具有比较湿润的地表环境,就会发展病变。对这种病,处理的重点在于其根茎周边的土壤,需要按45-55mL40%浓度的福尔马林:1亩土壤的比例进行消毒作业。后期要在苗木萌发后,用硫酸亚铁或是托布津试剂对根茎进行处理。

(3)黄化病。黄化病的发生机理是由于苗木的营养缺乏或者失衡,尤其是铁与镁的缺乏最为严重,表现为叶片枯萎、脱落。防治黄化病的方法是对环境以及营养加强培育和改善,选取浓度为70%的敌百虫1000倍液对苗木进行处置。

(4)介壳虫。介壳虫是当今苗木最常见的虫害,这种虫害的高发期是5-6月,在发生时,一般已经比较普遍,这种虫害主要是由于害虫对苗木的汁液吸取,影响整体苗木的生长发育,最严重的也会导致死亡。对这种虫害的防治重点是要着手提前预防,在春季害虫孵化期,喷撒浓度为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在高发期应当加大频度,以加强持续的防治。

四、结语

春季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在春季开展病虫害防治,不仅成本低,效果明显,可以把病虫害的发性消灭在萌芽阶段,是贯彻预防和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但我们应当看到,当前以农药灭杀病虫害的常用手段,只是技术性和临时性的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且农药的有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是逐渐下降的,这又需要新的农药和技术,这种循环对抗的病虫害防治机制日益突显出其局限性。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而林业生产对生态和环境具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应当更加注重长期利益和生态利益,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从根本上确定和认识我們林业的发展政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北方园林绿化植物养护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5,(1).

[2]米晓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

[3] 王金红,刘菲.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16,(2).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生态文明防治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