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水稻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

2018-02-25 07:07胡显钊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金沙发展趋势存在问题

胡显钊

摘 要:水稻是金沙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第二位,本文通过概述金沙县水稻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了金沙县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沙;水稻;生产情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金沙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光、水、气、热较为充沛,年均温15.3℃,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1048㎜,日照时数1118h,无霜期280d左右,境内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水稻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水稻生产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

一、金沙县水稻生产情况

1.发展概况

水稻是金沙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十一五”时期,年均水稻种植面积1.0333万hm2左右,稻谷产量7—8.1万t,其中,2006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072万hm2,稻谷产量7.42万t,占粮食总产的27.79%,2010年全县水稻面积1.0233万hm2,稻谷产量7.84万t,占粮食总产的30.5%。

“十二五”、“十三五”时期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发展,使得水稻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十二五”时期,全县水稻年均种植面积0.9万hm2左右,稻谷产量5.5—6.2万t,其中,2012年全县水稻面积0.918万hm2,稻谷产量5.98万t,占粮食总产的26.01%。2015年全县水稻面积0.879万hm2,稻谷产量6.15万t,占粮食总产的25.55%。

“十三五”期间2017年全县水稻面积0.8566万hm2,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3.07%;稻谷产量6.0690万t,占粮食总产的23.61%,水稻总产量居全县粮食产量的第二位。

2.杂交水稻优良品种推广普及率稳步提高

据统计,“十一五”时期全县年均水稻种植面积1.0333万hm2左右,其中杂交水稻推广普及率为98.9%,其杂稻品种主要为:两优系列、宜香优系列,Ⅱ优系列等品种。“十二五”时期全县水稻年均种植面积0.9万hm2左右,其中杂交水稻推广普及率为99.2%;“十三五”时期的2016年和2017年全县水稻年均种植面积0.84万hm2左右,其中杂稻推广普及率为99.6%。“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其杂稻品种主要为:川江优系列、中优系列等品种。由于着力推广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使得水稻单产和品质得以不断提高。

3.不断配套完善水稻模式栽培技术

金沙县稻田种植制度主要为稻-油两熟最具代表。水稻栽培技术主要经历了湿润育秧—保温育秧—温室两段育秧—旱育秧稀植等栽培技术过程,现全县水稻主要栽培技术模式为:杂稻+旱育稀植+宽窄行移栽+平衡配套施肥+水浆管理,通过推广杂稻及其配套技术模式,使得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普遍提高。

二、金沙县水稻生产存在问题

1.种植面积减少、单产徘徊不前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据统计,水稻播种面积2006年1.072万hm2,2010年为1.0233万hm2,2015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为0.879万hm2,与2006年相比较,减少0.193万hm2。2017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为0.8566万hm2,与2006年相比较,减少0.2154万hm2;与2015年相比较,减少0.022万hm2。水稻单产从2006年至2017年在434kg到510kg之间徘徊。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山土多田土少,地形复杂多样,大力兴修水利设施有困难;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三是水利设施老化,缺乏及时的维护和修善,功能衰减。

3.水稻种植分散、产业化发展规模小

当前金沙县水稻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户集约化种植意识淡薄,责任田块小而零星,连片种植规模小,结构调整难度大;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较少,初加工水稻米业的规模相对较小,档次不高、没有品牌效应;三是产业化运行不够规范,销售渠道不宽,不能适应水稻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金沙县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

1.加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支农惠农补贴政策的宣传,使支农惠农政策家喻户晓,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其次是加大农业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2.不断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就是要充实基层农技人员,并举办各种培训学習,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其次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使水稻增产技术成果及时转化,实现水稻高产稳产。

3.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兴修水利,建成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科技新、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三是健全机制、加强农民群众维护、保护基础设施的意识。

4.进一步推动水稻产业化的发展

推动水稻产业化发展,一是要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二是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实现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提高水稻的规模效益和集约化水平。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加快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树立标准意识、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三是鼓励和引导农户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生产,提高水稻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5.大力推广水稻绿色增产技术

通过绿色增产技术的应用,增施有机肥,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等,既保证产品质量,又减少环境污染,极大地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金沙县水稻生产的发展,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广大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将得到保护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全县水稻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梅香,优质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农业科技通讯》2011(1)13-15.

[2]曾良贵,湖南水稻生产概况及发展策略,《湖南农业科学》2013(2)17-19.

猜你喜欢
金沙发展趋势存在问题
当远方不再遥远
如果……就……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