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引种驯化繁殖与生态养殖试验研究

2018-02-25 07:07向振博叶红英周理阳张忠庆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引种梅花鹿

向振博?叶红英?周理阳?张忠庆

摘 要:梅花鹿能适应多种气候和自然条件,且南方较北方植物资源丰富多样,这对降低梅花鹿饲养成本,提供丰富充足的营养条件更为有利,在圈养及做好清洁卫生的条件下,梅花鹿较少生病。梅花鹿(Cervus nippon taiouanus)隶属偶蹄目鹿科花鹿属,是亚洲东部的一种珍贵特产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梅花鹿的利用价格较高,鹿茸、鹿血、鹿肾、鹿心、鹿鞭、鹿尾、鹿筋等都具有很高的保健和医用价值。其中鹿茸更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和滋补珍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梅花鹿主产东北三省,其鹿茸在各种药用鹿茸中药效最佳。因此,从驯养历史悠久的东北引种梅花鹿到南方,开展驯养、取茸的研究及商业性经营利用,对满足人们对鹿茸等鹿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发展农村经济和特种养殖,具有良好的前景和意义。

关键词:梅花鹿;引种;驯养;取茸

一、材料和方法

1.鹿场的自然条件

梅花鹿场位于贵州省纳雍县雍熙镇,属中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3℃,极端高温41.0℃,极端低温-11.4℃,平均无霜期261.5d,年均降水量1621.9mm,年均相对湿度80%。梅花鹿场坐落于龙游南部山区,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及较好的小气候条件。

2.鹿种引种与选购

2009年、2013年分2批自东北吉林省引种双阳、长白山、西丰3个品系50余头种鹿。鹿种选购时,剔除老、弱、病残鹿,选择当地表现良好,经多年选育的优良品系,一般选购3-5年龄的健壮鹿为佳。

3.观察与研究

自引种始,密切观察梅花鹿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特点,详细记载各种驯养技术及管理措施,选取同一鹿圈10头公鹿长期记录鹿茸的收茸时间及鲜鹿茸的产量等。

二、结果与分析

1.生物学特性

梅花鹿是草食性反刍动物,主要以各种植物为食,食性杂,能食用200多种植物,主要采食植物的叶、嫩尖等,包括青、干树叶、草类、豆秸、玉米秆及各种农副产品的剩余料。圈养梅花鹿每年每头需粗饲料(可食用部分)300 kg左右。梅花鹿驯化历史长,驯化程度较深,但仍具有敏感宜惊,喜群居等特点。长茸期温顺可爱,发情期野性好斗。

2.生长发育特点

梅花鹿出生以后可分为5个生长期:(1)初生哺乳期。这一期长2-3个月,仔鹿主要靠母乳喂养,生长发育迅速,体重较刚出生时增加4倍以上;(2)幼年期。从断奶后到性成熟时的一段时期,一般为3-16个月。此期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食量不断增加,消化和生殖器官生长发育迅速,体重可达成年期的80%左右;(3)青年期。自性成熟到生长发育成熟,一般为17-48个月。该期各组织器官发育完善,体型、体高、体长基本定型,(4)成年期。从生理发育成熟到开始衰老前的阶段,此期为最佳生产时期,公鹿的产茸量达到顶峰并维持在一定水平,该期可保持8年左右;(5)衰老期。此期公鹿产茸量逐步下滑至无生产价值,梅花鹿的自然寿命为25-35年。

3.驯养技术

(1)饲喂技术。东北梅花鹿的饲喂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一是以青、粗饲料为主,精料为辅。根据季节不同,充分利用自然界青、粗植物性饲料及当地农作物剩余料。在枯草期、生长旺季用精料补充。精料主要以玉米粉、豆粕拌饲,并添加微量元素。一般母鹿年需精料250 kg左右。二是合理搭配,力求饲料多样化。保证饲料的多样化和全价性,可增强机体代谢水平,提高产茸量;要注意饲料品质,做好饲料调制,不喂腐败霉烂饲料。三要定时定量,严格遵守饲喂次数和顺序。四是调换新饲料要逐步进行,饲料变更时,新料的饲料量逐步增加,使鹿对新饲料逐步适应。

4.鹿茸收获

(1)收获方法。合理掌握鹿茸的收获时期,对提高鹿茸产量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公鹿从1年龄开始直到5年龄,茸产量急剧上升,6-8年龄为产茸高峰期,13-14年龄以后茸产量显著下降,公鹿一般于每年4月脱盘长茸,5—6月为长茸盛期,7—8月为长茸后期或再生茸生长期。一般采用器具保定或药物麻醉后,用钢锯锯茸的方法收茸。操作前消毒钢片,锯茸时锯口离角盘上部2cm左右,锯时收集茸血,锯后迅速止血。采用麻醉取茸的,锯后要解除麻醉。锯下的鲜茸清洗称重后,冷冻贮藏或浸酒保存,量大的一般加工干燥处理。

(2)鲜茸产量与收茸时间。鹿场为商业性经营利用的小型养鹿场,其主产品为二杠鲜茸,即在主杆上第1侧枝成熟时收获头茬二杠茸,其后再收取二茬再生茸。选取同一鹿圈的10头公鹿(3年龄鹿),从2003年始逐年记录产量。

每头公鹿脱盘长茸时间不一,达到收茸标准的时间也不一致,要根据每鹿的具体情况逐鹿收茸。记录试验鹿圈历年的头鹿收茸时间及二茬再生茸最后一头鹿的收茸时间。

随着鹿龄增长,产茸量逐步提高,头鹿的收茸时间也逐步提前,至2007年8年龄时茸产量达到最高峰,说明该段时期鹿茸脱盘时间逐步提前,生产力日益旺盛。2008年、2009年产茸量从高峰期下滑,2010年鹿茸产量恢复到次高峰,而头鹿收茸时间与2007年高峰期相比,推迟了2周左右,说明鹿茸产量达到高峰后,公鹿经恢复休养,产量可维持一定水平,但生产力已开始逐渐衰弱。

三、结论和讨论

1.梅花鹿生态可塑性较强。毕节试验区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与东北的寒温带气候条件迥异,引种后的梅花鹿依然能很好地适应引种地的自然条件,说明梅花鹿能适应多种气候和自然条件。这也为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野生梅花鹿的历史记载所印证。而且南方植物资源更丰富,这对降低饲养成本,提供更好的营养条件有利,同时南方地区发展梅花鹿生产也应尽量创造类似原产地的各种条件,如做好夏季喷水降温或用遮阳网遮荫等。

2.科学饲养和管理是提高鹿茸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根据梅花鹿的生理特性和习性,应多喂纤维粗、含水量较低的木本嫩树叶、嫩树枝或优质牧草,控制鲜嫩多汁、纤维细的草本植物的饲喂量,以防肠胃不适。在圈养及做好清洁卫生的条件下,梅花鹿较少生病,梅花鹿发生伤亡事件,大都在公鹿发情期。因此,公鹿发情期要减少或停喂精饲料,以控制膘情,降低激素水平,防止争斗激烈造成伤亡。

3.提供市场适销鹿产品,提高经济效益。鲜鹿茸含水量高,带血易腐,不适合长途运输。因此,在养殖规模大、生产加工技术成熟的东北三省,鮮茸大都经水煮排水、烘烤风干成干茸,以利于贮藏或切片。南方引种梅花鹿时间短,鹿场规模大都较小,一般采取冷冻贮藏,以鲜茸供应周边市场。二杠鲜茸骨质化程度低,药效佳,茸形美观,大小适宜,颇受南方市场欢迎。但4年龄以上公鹿,自然生长情况下可形成三杠茸,在生长旺盛时提前收割成二杠茸,伤口经20 d愈合后再生长再生茸,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产量下降可达1倍左右。

猜你喜欢
引种梅花鹿
梅花鹿和棉花
贪玩的小梅花鹿
贪玩的小梅花鹿
节节红板栗引种表现及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骄傲的梅花鹿
北京地区野生草本地被植物的引种与推荐
梅花鹿养殖又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