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极端天气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2018-02-25 07:07姚东良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防御措施设施农业影响

姚东良

摘 要:随着全球气候趋于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多发。农牧业既是对气候条件依赖性最大的行业,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脆弱行业之一。气候變暖的不断加剧,致使不断增多的极端天气事件给农业生产、畜牧养殖、水资源等带来严重影响。相关研究表明,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和病虫害等已成为粮草作物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突泉县极端天气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及防御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设施农业;影响;防御措施

突泉县地处中高纬度内陆,距离水汽的输送源地较远,形成了气温低、风大、雨少的半干旱化大陆性气候,随着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多,由极端天气引发的强寒潮降温、干旱、暴雨洪涝和雪灾等严重制约着突泉县农牧业的发展。

一、突泉县极端天气气候特征

1.极端降温天气。低温寒潮天气是突泉县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突泉县每年9月下旬-次年6月上旬均可收到寒潮天气影响,特别是春、秋季,由于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每月平均至少出现1~2次低温寒潮天气,较多时可达到5~6次。根据寒潮移动路径可分为3条路线,其中西北路径约占73%,北路路径占21%,西路路径较少,为6%;降温强度上,以北路寒潮降温幅度最大,通常24h降温达12℃以上,而且常出现持续降温现象,影响时间较长,可达3~4d,西北路径寒潮24h降温幅度为8~12℃,影响时长约为2d,西路路径的寒潮强度相对较弱,24h通常降温8℃左右,寒潮影响时长约为1d。2012年12月21-23日,突泉县出现强降温寒潮天气,其中扎赉特旗站日平均气温下降了12℃,达到寒潮标准,降温后日平均气温-34.8℃,日最高气温-29.5℃,日最低气温-39.1℃,积雪深度达16cm;23日,突泉县站日最低气温为-35.7℃,超过极端低温阀值(-35.2℃),出现极端低温天气事件;正镶白旗多次出现连续降雪、降温天气,当年入冬后至12月中旬,累计降雪量达到41.1mm,为历年同期3.9倍,创下该地区有期限记录以来最高值。

2.极端降水天气。降水稀少是突泉县地区极端天气气候特征之一。突泉县20世纪50年代干旱出现较少,各地干旱发生机率为30%,进入60年代后,干旱频率增加,60-70年代期间干旱出现频率较高,其中60年代荒漠草原干旱率达到了80%,90年代时,干旱又趋于减少,到21世纪后,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又开始明显的增多,达到了80%,1999-2007年进入极端降水季极少期,连续7a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6a达到严重干旱,突泉县处于全盟性连续干旱时期。

暴雨和暴风雪也是突泉县极端降水事件之一。突泉县地区暴雨发生率较低,但雨量集中、强度大、突发性和局地性强,多以对流形式出现,暴雨衍生的局地山洪灾害率甚高,各站年平均暴雨日数不到1d,和年降水量集中出现在6-8月一致,暴雨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8月上旬,暴雨年际变化较大。大到暴雪主要出现在每年的9月-翌年5月,以3月最多;暴雪多发生在我县西北部地区,频繁发生的雪灾使得大面积草场被掩埋,牲畜走失,甚至死亡,是制约当地经济建设和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突泉县灾害性天气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1.冰雹。每年初夏以后,冷锋南下,锋后冷空气在大兴安岭余脉末支脚下与北上暖湿气流极易形成不稳定层结,有利于冰雹天气的发生,因此突泉县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冰雹日数较多的地区之一。全县均有可能发生冰雹,但主要集中在宝石一带,年平均冰雹日数为5d,学田、六户、水泉、杜尔基4个乡镇次之,年平均冰雹日数为4d,呈现出山区多于平原区、西北部多于东南部的特点;每年降雹有3个高峰期,6月中下旬也属于降雹高峰时段,期间降雹日数约为总雹数的12.7%;一日中冰雹多发生在8:00―24:00,其中12:00―16:00降雹日数约占总数的55.1%,此时期冰雹属于午后型冰雹,通常在该时间段内气温最高时出现,受对流性影响较大。突泉县平均每年冰雹灾害损失高达400万元,降雹尤其对局部地区农作物影响巨大,严重甚至造成颗粒无收。冰雹天气常伴随大风、强降雨出现,可造成机械性破坏,刮起或掀翻草帘、棉毡等,刮坏砸烂棚膜,严重的冰雹大风天气可导致设施严重破坏,使得棚内蔬菜等枝叶、茎秆和果实受到冰雹袭击,出现损叶、折杆而减产,开花坐果蔬菜遇冰雹后会出现严重的落花落果现象,出现大幅减产甚至绝产,处于收获期的蔬菜如果被冰雹砸烂、砸坏,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极易腐烂,损失严重。

2.大风。大风也是突泉县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8d,大风多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6月,主要出现在春季(3―5月),春季大风占全年大风日数的66%。一日中,大风常出现在12:00―19:00,此时气温相对偏高,空气干燥,湍流交换强,利于产生大风现象的平均风力为6.0~6.4m/s,最大风力可达17m/s。春季大风属于冷锋后偏北大风,通常会伴随沙尘暴、扬沙天气,而秋冬季大风常带来降温。携带沙尘且伴随降温的大风天气对设施农业影响较大,严重大风可吹毁蔬菜塑料大棚,沙粒刮烂棚膜等。

3.低温冻害。低温冻害又称为哑巴灾,作物生育期内气温若低于作物所需的临界温度就会导致作物受冻。突泉县每年都会出现低温冻害灾害,以4月中旬和5月上旬发生最多,是平凉市春季冻害仅次于最严重的静宁县的地区。设施农业遭遇大幅度降温时,棚内温度也会迅速下降至适宜温度以下,温度骤降可造成棚内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蔬菜等作物生长受阻,生长期延长,发育缓慢,出现不同程度的冷害或冻害,轻者可造成减产,严重冻害可导致作物死亡等,大面积绝产。

4.大到暴雪。突泉县大雪天气主要出现在秋冬、冬春冷暖季节交替时期,即每年的10月至翌年4月,最早可出现在10月中旬,最晚可出现在4月中旬,年平均大雪日数为0.85d。严重积雪可对设施农业造成机械性破坏,积雪堆在大棚上可将棚室压塌、压坏,设施蔬菜变成露地蔬菜遭受严重的冻害,同时还会阻碍太阳辐射,使得棚内光照不足,生长发育不良,抵抗病虫害能力下降。

三、防御措施

1.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进一步优化气象监测业务系统,综合应用各种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加强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和灾害性天气预警工作,提高突发性天气预报的精细化、精准化和时效性,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及时准确地做好滚动预测、预报和预警,并充分利用各类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各种社会资源,着力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工作。

2.积极做好设施农业灾害防御工作。农业气象部门要高度重视设施农业防灾抗灾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提醒农民掌握灾害天气发生的日期,以便积极应对。指导农民掌握设施农业防灾抗灾的技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设施农业基地,实地指导帮助农民搞好设施蔬菜瓜果的栽培管理和灾害防御工作。及时有效提醒农民在强冷空气来临前,及时封闭通气口,并加盖草帘、压紧棚膜,以保证棚内作物正常生长,免遭冻害,对受到冻害影响的作物要及时做好灾后管理工作,确保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影响。

参考文献:

[1]胡宜昌,董文杰,何勇.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0).

[2]张强,邓振镛,赵映东.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28(3).

猜你喜欢
防御措施设施农业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水稻倒伏与防御措施
苏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经济效益分析
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SWOT分析
阳信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探析PHP网站设计中信息安全防御措施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