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采种及播种育苗技术

2018-02-25 07:07王琇珺裴志远李诚林卓强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播种育苗樟子松

王琇珺 ?裴志远 ?李诚 ?林卓强

摘 要: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育苗实践,对樟子松的采种方法与播种育苗技术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探讨,对创优林业六大工程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樟子松;采种方法;播种育苗

一、采种与种子烘干法

1.樟子松采种

天然樟子松15-20年左右开始结实,丰年间隔期3-4年,其中有的个别年出现小年。春秋两季均可采种,秋季在9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春季3月上旬到4月中、下旬。结实中等年份,一般每株母树可采球果8斤左右,每人每日可采球果50-80斤,每斤40-50个球果,一个球果中含种子25-40粒。但因树龄不同结果量和球果内种粒多少也有差异。

2.种子烘干法

因球果坚硬,不易开裂,种子调制较困难。露天凉晒虽简便易行,但脱粒时间过长,最好采用室内烘干法,将选净的球果放入分层木架的种盘上(或帘子上),在室内加温烘干,室内温度要保持在45-50℃(以上层为准),不宜超过50℃以上,经过3-4天,60%以上的球果开裂,用手摇净种器或敲打振落脱粒。如球果开裂不完全,可放入40--50℃的温水中浸泡5-10分钟,浸透捞出再烘干,经2-3天,球果可大部开裂脱粒。干燥过程中要注意勤翻动球果(每天5-6次)经常检查室温,注意通风换气。一般球果出种率为1-2%,经过去翅筛选,种子纯度可达90%以上。

二、樟子松育苗方法

1.圃地选择

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苗圃地。如有条件,做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较多,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1年生与2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育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2.施肥方法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2-3万斤。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犁或人工进行搅拌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3.种子处理

为促进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1)雪埋处理。在1-3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或地面上,厚度30-50厘米,然后将种子用3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及四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融化,在雪上覆40-50厘米厚的杂草。播种前3-5天将种子由雪中取出,置于向阳处(或用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2小时,捞出后稍阴干即可播种。亦可将种子置于温暖处进行短期催芽,当有50%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发芽率达70.1%,如冬季无雪亦可将种子混于碎冰中(冰快越小越好),进行埋藏。

(2)混沙埋藏。播种前10-20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埋藏坑,坑深宽各50厘米,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消过毒的种子混两倍湿沙放入坑内,夜间用草帘盖上,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并适量浇水,经15-20天大部分种子即裂嘴,就可将种子由沙子中筛出进行播种,发芽率达62.5%.如不能及时播种时,则应停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荫凉处,降低温度,控制发芽。

(3)温水浸种。播种5-7天,先将种子消毒后,再用40-60℃水浸种子一昼夜,捞出后放在室内温暖处,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到种子有50%裂口时播种,发芽率达34.5%

三、作床方法

一般采用高床作业,床高10-15厘米,小步道寬50厘米,床面1米,长10米。

作床时可先作下床,充分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压实,并保持创面平坦,以免遭雨或浇水时,种子幼苗被冲淤,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四、播种技术

1.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对促进种子发芽,保证苗齐苗壮,增强幼苗抗病能力是很重要的。根据几年来各地不同播种时期试验证明,平均地表温度达8-9℃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大兴安岭林区适期为五月中旬。

2.播种数量

樟子松种源少,种子珍贵,要节约合理用种。通常每亩播8-10斤。

3.播种方法

播种前苗床表土要保持适度湿润,如干燥应少量浇水,待床面稍阴干时,用耙将床面搂起0.5-1厘米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滚,横床条播,播幅宽3-4厘米,行距8-10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以防芽干,覆土约0.5厘米,不宜过厚。否则幼苗出土困难。

参考文献:

[1] 李东升等. 长白落叶松的采种与良种选育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2):49和51.

[2] 李东升等. 兴安落叶松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3):40和41.

[3] 李东升等. 试述兴安落叶松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及木材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4):46和79.

猜你喜欢
播种育苗樟子松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红叶小檗的育苗技术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天女木兰人工不同苗木繁育技术的比较
无患子育苗试验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红花尔基樟子松天然林更新的影响
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其管理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