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造林中的环境保护思考

2018-02-25 07:07张贵生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考研究营造林环境保护

张贵生

摘 要: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虽然进行了营造林工作,但是受到重视度不高的影响,使得环境保护问题不断出现。因此在发展中要从环境保护上入手,落实环境保护问题,在保证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上来做好各个环节的处理。基于此本文针对营造林环境保护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营造林;环境保护;思考研究

由于过去并没有认识到营造林工作的重要性,使得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出现,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营造林作为基本的环境建设内容,要从完善环境保护工作体系上入手,制定出有效的保护路线,以此来满足发展的要求。

一、营造林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不足

1.造林技术的不足

首先,在林地清理方式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开展林地清理工作时,最为常用的就是炼山,其有着省时与省力的优势,但是同样存在着植被烧死后地表裸露与母质层风化速度加快等问题,不仅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同时也影响到了土壤养分的保存效果。其次,整地方式的不足。营造林工作大多是从山坡地带上来进行的,且在开展不同的整地方式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所以说想要提高营造林的环境保护效果,要从科学选择整地方式上入手,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的冲刷,确保养分的合理性。再次,幼林在抚育中存在的不足。从幼抚时间上来说,在雨季前进行幼林抚育很容易产生出水土冲刷问题。从幼抚方法上来说,通过采取除草松土等措施,使得地表状况发生了变化,不仅增加了对地表土层的破坏度,同时也产生出了一系列的水土流失问题。加之受到樵采林下的枯枝与落叶影响,在养分积累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最终也就难以提升土地的养分情况。最后,在施肥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进行林地施肥已经成为了开展丰产林与经济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受到研究不足的影响,使得相关的数据指导与规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从而也就出现了盲目施肥等问题,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会使得林地出现富营养化问题。

2.栽培制度的不足

首先,在纯林栽培制度的不足。作为我国人工林生产中的重要方式之一,纯林栽培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将天然混交林转变成为人工春纯林的现象也是极为常见的,尤其是受到大规模人工造林不断发展的影响,使得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在稳定性与抵御灾害能力上也出现了許多的不足,从而影响到了林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针叶纯林来说,很容易出现地力下降等问题。其次,连载制问题。对于连栽来说,就是在同一土地上连茬栽植同一树种。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对土壤产生严重的影响,不仅降低了土壤养分情况,同时也对土壤的生化活性产生影响。随着地力的不断衰退,使得其生产力不断下降,最终也就出现了林木产量减少等问题。

二、营造林中环境保护措施

1.保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在开展营造林工作时所进行的环境保护设计要从保证环境多样性上入手,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从而在提升土壤肥力的基础上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首先,要做好空间配置。对于所选择的林地来说,要从空间地域与多种生态系统融合在一起,在保证布局合理性的基础上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优化,实现对不同资源的保护目标。其次,做好造林地的选择工作。在选择新造林地时,要选择具有一定价值的天然林地上来进行,而对于一些益林荒山等来说,要将其纳入到新造范围中。对于一些坡度相对较大的农耕地来说,要在政策允许的基础上来做好退耕还林处理,以此来将其转变成为新造林。对于一些具有其他意义的森林生态系统来说,要做好保护工作。再次,积极开展多树种造林处理。在坚持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来选择不同的造林树种,同时还要从树种多样性上出发,避免出现单一树种问题。最后,做好混交林的营造工作。对于森林树木生态来说,有着互利互补的关系,所以通过发展混交林,能够实现对不同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生林地抗逆性与综合效益的基础上提升林地的生产力。第一,在开展宜林地造林工作时,要适当保留其周边的天然林,以此来形成空间层面的混交格局。第二,对现有的针叶化状况进行调整,在坚持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来做好改造工作。第三,在选择混交方式时,要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来提高生态效益,减少经营管理中的复杂性问题,提升林分的稳定性。

2.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避免出现肥力退化等问题

首先,要做好林地清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严禁采取炼山措施,对于杂灌与采伐剩余物等要及时进行清理。如可以采取堆烧的方法,以此来将剩余物进行放火处理。在采取堆腐处理时,要将所需要清理的对象进行堆积,让其自然腐烂,从而实现对土地肥力的维护。对于疏林地与一些低产林地来说,在清理过程中要适当保留天然的阔叶树,通过及时清理杂物,从而减少土壤的裸露面积,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其次,要做好整地处理。通过及时进行整地处理,在提升林木成活率的基础上来确保林木处于正常的生长状态。在研究中可以看出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能够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水平沟整地方法中能够提升土壤的理化性质,同时也可以提高速效N与P。在开展新造林设计中要从经济的原则上出发,做好整地方式的选择工作,确保规格的适度性。对于一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坡地来说,就可以结合工程措施来进行处理,确保整地的科学性。但是也应当要明确的是,不论哪一种整地方法,都要做好天然植被带的保护工作。最后,要做好幼林抚育工作。在设计中就可以从局部抚育上出发,避免采取全面扩大松土范围方法,而是要控制好时间,保护枯叶落叶层,从而实现养分的积累,在改良土壤的基础上来提升林地的肥力情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营造林环境保护设计中要从不同环节上入手,结合现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来制定出有效的措施,以此来提升森林的生长效能,确保生态效益的有效性。只有从不同层面上入手,以此来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促进营造林的发展,落实环境保护的标准与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洪明, 王玲. 浅谈营造林中的环境保护设计[J].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6):51-54.

[2]于小环. 试论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J]. 中国科技投资, 2018,(08):34-34.

[3]王洪彬. 刘蕊. 论营林造林工作中的基础建设[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05):89-89.

[4]董伊秋. 营林工作中基础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 赤子(上中旬), 2015,(11):326-326.

猜你喜欢
思考研究营造林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及管理研究
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关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思考
对教育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