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地发展地林下经济的几点思考

2018-02-25 07:07罗烜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产业化培育林业

罗烜

发展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以林为主,建立林下种植、养植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经济效益,对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林业产业链,实现森林经营的良性循环,增强林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狀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规模小,品种多样性,产业化水平落后。多数以单个家庭为单位进行发展,认为船小好调头,发展规模较小,种植品种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不利于统购统销,起不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科技普及率低,缺乏技术支持。农户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只是凭借以往的种、养经验,没有及时的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形成不了品牌优势,致使经济效益低下,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3.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进行统一调配,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平台,农户市场信息不灵通,在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零散销售,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4.资金制约因素大。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养殖、种植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

二、措施及建议

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应将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倾注人力、物力、财力,逐步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1.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手机、微信等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通过计算收入对比、邀请专家开展技术讲座、科普宣传、参观考察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2.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要根据群众意愿,围绕林下养殖和林间种植做文章,科学选择种养模式,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不能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3.培育龙头,示范带动。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养户搞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大做强,培育1-2个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4.强化服务,合力推动。发展林下经济,需要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协调服务、形成合力。成立专业服务队,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同时,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间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大上级扶持资金整合力度,在不违反项目使用范围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与林下经济结合起来,进行整合和捆绑投入,共同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大力发展经纪人队伍,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使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猜你喜欢
产业化培育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land produces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系统产业化之路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