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与探讨

2018-02-25 07:07张增林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秸秆还田特点技术

张增林

摘 要:农作物秸秆通过还田等综合利用,既解决了秸秆的焚烧问题,又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逐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水平,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灌南县两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本文在秸秆还田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方式、应用以及秸秆还田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上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秸秆还田综合利用上寻求出路。

关键词:秸秆还田;特点;方式;技术

一、秸秆还田的原理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直接或间接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在归还于农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烂分解后,就可以转化为有机质和作物养分,既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也能给作物提供一定的微量元素养分。秸秆还田可促进农业节约成本、增产增效,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秸秆还田的特点

1.秸秆还田的优点

增强土壤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元素,这些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为土壤微生物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为有效的措施,还田后可使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料,富含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秸秆直接还田,使土壤的保水、透气和保温能力大大增强,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略有提高,秸秆中钾很容易被分解释放并被作物吸收利用。

减少化肥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作物所吸收的氮主要来自土壤中的原有氮素,即使施用化肥,土壤有機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仍是最重要的,而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秸秆还田是弥补化肥长期使用缺陷的极好办法。以前,除去少部分的秸秆被作为农村生活燃料及其他利用外,大多数的秸秆主要采取燃烧处理,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土壤表土焦化,有时还易引起火灾。通过实践证明,秸秆还田技术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是节要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

2.秸秆还田的缺点

影响播种质量、出苗和苗期生长。秸秆还田虽然是对秸秆有效利用的一种途径,但如果还田数量过大、土壤含水量不足、粉碎程度不够、翻压质量不好等,则秸秆不能充分腐烂分解,会影响播种质量、出苗和苗期生长,秸秆还田要配施一定数量的氮、磷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秸秆还田后土壤湿度大,地温升高,在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条件的同时,也为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而且秸秆覆盖后,秸秆中一些病菌难以被消灭,从而增加了病菌的数量,使病害率增加。因此,秸秆还田时,要求使用无严重病虫害的秸秆。

三、秸秆还田的方式

秸秆还田按途径分有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直接还田一般有高茬还田、粉碎还田、覆盖还田、直接掩青等方式[1、3、4]。间接还田一般包括堆沤还田、过腹还田、崔腐还田、焚烧还田等。就地焚烧秸秆是不可取的,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只留下田间一些灰分。同时焚烧时还影响交通,易造成火灾。

1.直接还田

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方便快捷,可大大减少用工,且还田数量较多,增产作用明显。因此,近几年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常用的直接还田方式主要有高茬还田、机械还田、覆盖还田、直接掩青等几种,本地区主要还田方式为机械还田。

机械化秸秆还田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机械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翻埋还田。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收获后,把秸秆碎成6~8 cm,均匀撒在田的表面,其核心技术是采用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还入田中,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黏接、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

2.间接还田

利用生物学技术,将秸秆堆沤腐熟后还田和过腹还田,这种技术受条件限制,还田数量有限,但也是一种秸秆还田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生化崔腐还田等3种方式。

四、机械还田技术做法

根据灌南县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本地适宜推广、应用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将还田技术做法总结如下:

1.旱田还田

收割时联合收割机要求安装切碎抛撒装置,并要求保证秸秆能均匀抛撒,留低茬收割,茬口高度在10公分以下,秸秆切碎5-10公分。如收割茬口过高,可进行一次灭茬作业。

首先要进行田间匀草工作,使秸秆均匀覆盖田面。如果不匀,则厚处很难耕翻入土,使田面高低不平,易造成作物生长不齐、出苗不匀等现象。还田前施好基肥,撒好籽种,比机械条播要适当增加播种量。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具,旱作灭茬还田,还田机械匀速作业,旱田作业深度10-15厘米左右,使秸秆均匀分布在土壤耕作层中,达到地表平整、土壤疏松、减少深籽、丛籽和露籽的目的。秸秆还田后,土壤过于疏松,大孔隙多,种子不能与土壤紧密接触,影响发芽生长,要适时镇压,使土壤密实。

2.水田还田

前茬作物收割时,收割机械必须配套粉碎、抛撒装置,粉碎和抛撒1次完成,将收获粉碎后的作物秸秆均匀平铺在田面,忌碎草成堆。如果秸秆覆盖不匀,田间有草垄、草团时,还必须进行一次田间匀草工作。还田前施好基肥,选用中、大拖拉机匹配秸秆还田机具,旱作灭茬还田,还田机械匀速作业,作业深度大于等于15厘米。

放水泡田,浸泡时间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然后进行二次旋耕作业。一般浸泡36—48小时,严格控制水层,掌握水深1-3厘米为宜。水层过深,浮草增多,影响秸秆掩埋效果,耕地平整度差;水层过浅,作业后田面不平整,不起浆。起浆整地可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转耙也可以选用手扶拖拉机匹配的旋耕机。还田起浆平整后,要沉实(本地粘土)2-3天,以防僵苗不发。

3.注意事项

秸秆还田是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但若方法不当,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为了避免因秸秆还田引起的一些问题,对于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应使用无病健壮的植物秸秆还田,防止传播病菌,加重下茬作物病害。同时,必须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以确保农作物优质高产。由于秸秆还田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加快了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缩短了药剂的残效期。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土壤中施用化学除草剂等,特别是播前施用的,其有效施用剂量应适当提高。

(2)加强田间管理。秸秆全量还田的水田,水稻活棵后一是及早排水露田通气增氧,排除有害气体,促根促蘖防僵苗。适时搁田,改善土壤通气性,控蘖控病。新鲜的秸秆施入田地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肥现象。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补充土壤中的速效养分,以缓解麦草腐烂耗氮矛盾。

旱田秸秆还田后,土壤过于疏松,大孔隙多,种子不能与土壤紧密接触,影响发芽生长,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除提高秸秆粉碎质量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施足氮、磷、钾肥料;提高土壤墒情;提高播种质量;适时镇压、浇水。播种后,晾晒1天,进行镇压,使土壤密实,提高出苗率,以促进早出苗和齐苗。

五、结语

秸秆还田解决了大量秸秆剩余的问题,又避免了因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以及乱抛乱堆引起的环境污染,减少了因秸秆焚烧引起的影响交通等问题。秸秆还田是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既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增加土地肥力,又能保持和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因而秸秆还田是一项需要长期应用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加大推广力度,使农民自觉接受、使用秸秆还田这项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冯玉苗。秸秆还田作用[J].现代园艺,2009(3):63-64.

[2] 陈芹,陈长红,李浩波.秸秆还田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45.

猜你喜欢
秸秆还田特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