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路径探究

2018-02-25 07:07张慧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态理念环境设计培养路径

张慧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生态设计理念的主要特征,随后文章介绍了促进高校环境设计课程中有效培养生态设计理念的具体措施,包括设置科学的教学架构、主动感知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尊重自然环境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环境设计;生态理念;培养路径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于环境保护和自然系统维护的力度也逐渐增加,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也逐渐提高。为此在当今这一发展环境下,我国高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设计理念,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为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促进我国自然環境的不断发展,应该对环境设计专业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让课程教学能够彰显出时代特色。

一、生态设计理念的主要特征

生态设计也可以称作是环境生态设计或是生命周期设计,也就是通过生态学相关方法和原理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融入环境元素,需要设计师将生态环境因素融入到所有设计环节当中,减少设计生命周期这一因对于环境的不良影响,明确设计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生态设计理念指导下,还能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才能够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减少制造成本,降低能源资源浪费,促进环境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环境设计课程中培养生态设计理念的有效路径

1.设置科学的教学架构。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设计理念上,从而将生态设计教学内容添加到课程教学方案当中。不只是将部分生态设计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将生态设计教学有效融入到各种专业课程当中,随后结合居住区域、滨水区域、商业区域、街道区域等景观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等不同的主题课程进行合理的内容设计,并通过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适度设计相关内容,让学生逐渐习惯从生态设计角度来进行环境设计。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设计观念,从而能够在日后设计过程中一直坚持生态理念,并不断寻找低污染、低消耗的环境设计渠道。

设置科学的教学架构,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设计理念为基础,促进环境设计课程体系的优化,扩展生态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也应该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比如在学生大二之前讲授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原理、环境学概论以及设计学概论等基础性的理论课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理念。在大三和大四阶段,可以增加生态设计法规、生态设计方法、生态环境元素以及生态环境策划等课程,同时结合相配套的实训实物以及实验教学等内容。

2.主动感知生态环境。形成生态设计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日后进行环境设计时养成一种生态设计的思维方式,在设计过程中主动感知生态环境,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的核心内容就是生态设计,为此教师应该将生态设计理念以及重要意义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拉近自然和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所有的环境设计工作中,学生都应该先对生态给环境中人群、水景、道路、建筑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非是先对环境中道路、建筑等元素先进行设计,随后在结合生态性这一步骤,而是在最开始设计之前,就从生态化的角度出发,对环境中道路、建筑等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在环境设计中也不能抛弃生态设计理念而独留创意个性元素,不管是在哪种设计环节当中,都应该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来设计环境的构成。除此之外,在评价环境设计成果时也不应该将重点只放在设计方案的个性特征和外表上,以及所呈现出来的美观效果,应该注重环境设计的寿命问题,也就是将环境设计和生态观念充分结合起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只有将生态设计理念全面融入到学生心中,学生才能在设计实践中对生态环境进行积极感知,从而认真分析环境与设计之间的联系。

3.节约能源资源。在传统环境设计教学中,通常都将教学重点放在环境艺术感、功能特点和外在形象等方面的训练当中,同时技术、工艺、构造和材料等课程又和实践教学完全脱离开来,增加了环境设计学生的学习难度。技术、工艺、结构以及材料等都是设计立意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假如没有对材料等进行生态观的思考,就会让整个设计作品失去其中的生态性特征。为此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选择一些生态性的材料,设计师是环境设计中也应该尽量选择自然材料或是当地原有材料,结合当地现实条件和发展状况,合理设计建造形式,选择构造技术,除此之外,还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可降解、能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尽量延长环境寿命。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还应该加强生态系统和自然元素的保护力度。比如保护好当地的原始森林和自然水体景观等,从而减少生物资源、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大部分情况下,为了避免物质能源的无故消耗,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将自然中的土壤、植被、水体、风以及自然光等元素融入到设计当中,从而让其为环境设计增添新的功能,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比如部分西方国家在环境设计中,就会为一些废弃工厂增添新的生命活力,通过生态技术,让其恢复过来,并重新利用起来,将其变成当地市民的一种新型娱乐休闲场所。为此设计师应该提高对于环境生命周期的重视,降低物质能源消耗。

4.尊重自然环境。如今在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逐渐增加,各种自然气息和自然元素也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化出去,为此对于自然的向往也成为环境设计师的一种新式诉求。针对这种现象,环境设计师应该坚持生态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将当地的乡土情怀和传统文化突显出来,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各种原有资源,创造出一种自然美的环境。迎合大众亲近自然的要求。为此相关环境设计师也应该学会从自然中寻找设计灵感。环境中的建筑物属于一种实景,以此为基础,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想象空间属于一种虚景,和建筑物一起共同构成了虚实融合的环境空间。比如地形变化丰富的场地中,地形环境通常也比较复杂,场地中会出现多雾、多冰雪、多植物、多沙土以及多岩石等景象,其中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为此在设计建筑物时可以结合自然环境特点、优势进行设计,将冰雪、植物、沙土等融入到环境当中,通过微气候、风雨和阳光等创造空间意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设计课程中有效融入生态设计理念,能够促进环境设计这一学科的持续发展,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应该培养新时期的环境设计人才。相关环境教育者也应该时刻保持生态设计理念,从而让我国的环境设计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改变不实用的设计作风。放弃物质享乐以及片面化的经济增长,建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和生态观。

参考文献:

[1]薛梅,崔寅.浅析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路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123.

[2]郭晶,徐钊.论生态设计理念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83-84+86.

猜你喜欢
生态理念环境设计培养路径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