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18-02-26 07:23
关键词:学段数学课程标准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胜利街小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一、《标准》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2011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

《标准》的总体内容。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建议。前言中描述了课程性质、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中给定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课程内容中将九年义务教育分成三个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6-8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像”、“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实施建议中给定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文后还两个附录,一是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二是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的实例。

《标准》的设计理念。设计理念阐述了六条:第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性质(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第二,数学的工具性(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第三,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规定(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第四,数学教学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学术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第五,数学评价的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学术的数学学习历程);第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标准》的设计思路:分为三个部分,即关于学段、关于目标、关于学习内容。学段中将九年义务教育分成三个学段;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总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关于学习内容,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像”、“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二、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2.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三、提升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1.创设有效的生活化的情境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最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关注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难以畅通地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一致,想到的不一定能全面地说出来,小学合作学习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学生表达机会,锻炼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些问题不能离开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也不能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要使问题经过小组的努力合作能够得到解决。

3.有效运用激励性的评价

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就是因为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了更多的挫败感。激励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方面的赞许,哪怕是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进行适当的鼓励。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一次激励性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其一生。这种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增强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根据《标准》,数学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课上有理念,在三尺讲台上,师生共同实现“人人学有意义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不同成长”的数学理想。

猜你喜欢
学段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