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8-02-26 07:23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交流

(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附属实验小学 吉林德惠 130300)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例如:教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一边欣赏德德玛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边展示出草原的美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让学生感受大草原的壮美,体会草原人们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对草原、对祖国的热爱。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采用“读书三步曲” 有效阅读

正确朗读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任务,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读书三步曲”,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则是读出情感;第三则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读书,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流,这样的读才有实效。

三、加强学生自主感悟、乐于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独立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如“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学,主动学了。

在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完课文后,对于所收集和探究到的信息,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可以鼓励学生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以此更多的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把他们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以达到或超过预期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四、“读、写”结合,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五、做好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展的选材工作

语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其学习目的在于得法课内,施法于课外。因此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触摸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

2.师生共读,体验美妙的感受

当然,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除了上述的“边读边指导”外,时刻不要忘记了另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孩子的“学习伙伴”的身份,当孩子们在阅读时,教师也要投入课文的阅读之中,或与孩子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这样,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在随后的“读的交流”中,教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课文共欣赏,师生一起读”是多么美妙的读书境界啊,它是一种更加让人向往的阅读享受。

3.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

5.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6.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学评价都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进行不同的评价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水平。因此,对于学生阅读的理解,教师也要随机应变地进行多元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艰巨的过程,这其中既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更需要学生不懈努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将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纳入到正常的语文教学计划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摸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如此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生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