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习数学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018-02-26 07:23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知识探究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建设小学 云南红河 652499)

一、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新的课程标准

新课标是“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为核心,再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知识与生活相互渗透,用这种思维方式来理解新课标,新课标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积极调动学生有兴趣的学习,让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

二、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实世界的存在为我们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体验数学是让学生直接接触生活中的事例,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回忆亲身经历过的事例,动脑、动手、入情入境地对题意进行切身感受,从中领会其意。感受生活的点滴事情都与数学有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要用到数学知识,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从生活的感悟中理解数学,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就是要充分应用身边的物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用手摸,用尺子量,这样就可以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新课标的数学课本中每一章节都设置了几个探究与思考栏目,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先要亲身体验,在体验中领会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引发对数学知识思考和产生求知欲,在感悟和思考中获取知识。对知识的理解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需要通过感悟去获取,全身心的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因此带着数学问题去体验生活对学习数学和感悟数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课堂教学创设新旧知识的联系情境,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入的,新课标以前数学课多以复习提问的形式开始,而新课标以后,数学则多以观察、思考、探究的形式开始。教师结合课堂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问题情境中,用大量的实际情景材料,加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旧知中产生困惑或新的设想,激发认识新知,发现新知,获取新知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亲身体会、感受、悟出“新知”,经历知识衔接的全过程。

新课标以后,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作用。在数学课堂内,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受,通过对知识的体验,练习巩固中感悟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达到理解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接触更多类型的题型,通过做练习而体验知识的运用和价值、感悟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标准在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指导下,主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课堂内,以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思考为主的合作学习方式较为常见。自主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思维、观点的独立自主性。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彼此相互信任,取长补短,沟通关系,共同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进入和谐的境界。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探究学习主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延续,规律的探索能把三种学习方式融合在一起,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掌握会更轻松。

五、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学习的快乐

数学这门学科,课堂上枯燥无味,气氛沉闷,学生会与不会差别明显,学生没兴趣,老师易发脾气,学生成绩差距较大,严重的扼杀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自身的体验,亲身经历过的感受,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思考,师生共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感染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活数学课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的学习转化为轻松、愉快的做一件事情,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这样才能培养数学情感,产生兴趣。比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要能举一反三,要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以图多用,在数学课堂内,必须为学生的体验探究活动提供广阔空间,学生可以从容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实实在在地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轻松的获得知识。

六、引导反思,从中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

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一种思想行为,让学生学会反思,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活动中,真正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悟出知识的来龙去脉来龙去脉。

总之,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用深心的感受来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反思。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生活的理解。反思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最好的学习是实践,只有学生真心感受,用心思考,亲身体验,才能最终获得知识,才能认识新事物,理解新知识,掌握重难点。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感受过程,体验成功,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来激发,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育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数学知识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