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26 07:23
关键词:教材语文老师

(吉林省德惠市惠发街道中心小学 吉林德惠 130300)

小学语文对学生来说是启蒙教育里最早开始的学科,近年来语文学科多次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学问,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前提。小学阶段紧抓语文教育,对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语言、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起着推动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一、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

1.老师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教学方式

目前全国范围内使用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组严格筛选出来的,认为适用于大部分人的教材。但是这样选择教材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材里的名著节选,学生并不能理解他的意思,甚至于这些名著和现实社会完全是不相同的理念,脱离了社会现实。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课本和老师的讲解,老师如果一直按照教材一章一节的讲解,对学生的帮助会变小。况且学生刚开始写作时会套用书本上的模板,例如:“在我的后花园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这句话,学生会将其引用为:“我有两支笔,白色的那只是我的,蓝色的那只也是我的”等其他可以置换的词语。这样一来,不仅老师看到这个会头疼,连学生在写作时也会产生茫然无措的感觉。因此,老师在进行备课时,有时不必要按照书本知识照本宣科,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安排。

2.老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这个阶段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阶段。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发育成熟,行为举止会比较活泼、注意力没法集中,并且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以往的按照教材去进行讲课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得枯燥自然就不愿意听课,从而走神、开小差,导致无法汲取知识。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比较好,但是老师不会去使用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

3.教学没有融入生活

所有学科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处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语文是一门社会学科也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的魅力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体验,人们所说的高情商,其实就是语文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结合生活进行讲课,学生会认为学习语文是没用的,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也不能理解语文的语言魅力。

4.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进行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个很大弊端就是,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没有认清楚自己的定位。以前的讲课模式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样的教育模式一时间很难改变。这就导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由原本主动学习知识变成了被动的接收知识,长时间下来,学生一直处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己思考的能力都会相应减弱。例如在《孔子拜师》一文中,老师问学生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有学生回答时间顺序、有学生回答时间发展顺序写的,这个时候老师并没有鼓励学生,而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按照拜师过程的发展顺序写的。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答案会影响孩子的一个自我判断能力。

二、如何改进这些弊端

1.老师在课堂是多和学生做互动

想要提升课堂的教学成果就必须要和学生做互动,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在做课程安排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的现状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特色。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和想要的课堂方式,合理的安排课程,选择多样化教学设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变学生以前被动接受知识的想法,改变为主动学习。此外,还需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不能存在心态偏差的问题,要与学生保持一个友好的状态,拉近距离。

2.老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结合情况进行课程的安排

小学生处在教育的第一阶段,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老师按照课本一章一节的讲,学生会产生枯燥的感觉,所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老师应该在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后,采取多样化教学。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二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学习全凭兴趣,如果在学习中丧失了兴趣自然对学习就不上心了。所以,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科学实验,给学生多样化的教学体验。

3.结合现实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给予

现在的教科书虽然是专家教授在一起经过推敲选出来的,但也不完全适用于所有学生,有的课文节选内容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可以把可以删除这些陈旧不符合当代价值观的内容,选取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就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除了课本知识,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出相应的学习建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认识更多的感兴趣的新鲜事物。

4.改变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作出相应改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转变之后成为自己主动学习,一起探索研究不懂得事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例如,老师在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不用完全按照书本上的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只要学生的理解是对的就可以认同他的观点,给学生最大程度的鼓励。发展学生的思维走向多元化,让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

结语

针对小学语文教育,现在已经引起社会和教育局的广泛关注。学校和老师方面应该着重抓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应该学习新课程的内容,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安排。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关系着他们以后的学习发展,所以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学校和老师也要从自身做起,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好的语文教育平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猜你喜欢
教材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