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爱的教育渗透到美术课堂

2018-02-26 07:23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语言

(长春市双阳区山河中心小学 吉林长春 130600)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你就注定与学生为伴,做到对学生的尊重与包容,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与责任,但身为教师不仅有精湛的技艺,还要有具备一颗爱心,把爱渗透到每一堂课中,这是教师的品德,身为一名美术教师,深知专科教师的在课堂管理上有时会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拉近距离,形成平等友好的对话平台,这个平台就是课堂,如何在这个平台上把爱真真正正的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堂,喜欢上美术老师,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爱,这值得我们深思。

一、在美术课堂活动中传递爱

曾记得我教过的六年级四班的一节课,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中《彩球的设计》。在这节课中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本课艺术实践的内容,因为班级的人数问题就出现了三个人不能在组成一组的情况,本节课动手制作课,学生人数少很难在规定时间完成,而且这是班级中最不听话的三个孩子,平时的绘画作业也需要督促在督促,在我下去巡视的时候三个人没有要做的想法,窃窃私语消磨时间,其他小组已分工合作,尽然有序。我走过去,他们是茫然的,看着我 ,突然我有一个想法,我说,老师自愿加入你们这组你们欢迎吗?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学生逐渐展开的笑容,并且一个同学说他有一个设计方案,想一起实施一下,就这样我的俯身加入,使这个小组产生了神奇的变化,在课堂展评阶段,作品被全班评为最佳创意奖。学生对我的加入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也给我惊喜,从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营造的氛围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使得学生感觉到教师与她们之间的距离,通过美术活动中的爱联系的更近了。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老师,也会更加热爱老师的课。你给学生的爱,学生会以更加浓烈的方式回馈给你,使你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

二、在欣赏作品中传递爱

本学期初,我上了这样一堂课,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人美版六年级下册《人民和总理》。学期初的一节欣赏课,在讲授本课时,我先对周恩来总理做了介绍,在欣赏作品中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思聪先生以情感触摸画中人物的心灵,上到八十岁白发苍苍的老者,下到还在襁褓中孩子,受到地震灾难的那种彷徨和无助,还有看到周恩来总理对灾区人民的亲自慰问,从新燃起的希望,学生们自主学习,学生看到了爱的传递,那是母爱母亲对儿女的爱,那是无私的爱;学生看到了关爱,那是陌生人的爱;那是人民解放军的爱,是最坚固的爱;那是来自祖国的爱,是博爱。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整堂课同学们都沉浸在爱的教育中,并学会深深思考,爱在我们身边,父母老师给予他们深深的爱。这种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到的爱在生活中生根发芽,蔓延开来。在美术作品中学会欣赏、学会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三、在平时的言语中传递爱

人们常说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包含着特别多的智慧,在平等、活泼的美术课堂上,孩子们学习的心情是愉悦的,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教师带有欣赏式的语言去肯定学生,这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鼓励。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发现,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给予肯定,少用、慎用批评挖苦式的语言,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完成美术作品的兴趣。比如:当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回答了我给出的问题,就算回答的不是很完整,我也会给与肯定,这时我会说:你今天表现的真棒,老师希望下次还能看到你积极回答问题。再例如:有一位学生平时画画不是很干净整洁,但在学《设计生活标志》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学校乒乓球比赛的标志,标志颜色搭配的特别漂亮,设计特别新颖,但还是存在画面脏的情况,在本节课最后展评环节,我把他的画作为范画,在设计思路和色彩使用方面提出了表扬,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同时也做了一些期许,希望他在下次创作时注意画面干净整洁,他欣然接受,并在以后的作业中看到了他的进步与成长。通过语言更好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把爱在言语间传递。

美术学科的三维目标最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通过美术活动,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来实现,并不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加入。而是靠老师的爱,这种爱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上,体现在课堂活动中,体现在美术课欣赏的每一幅艺术作品中,通过师与生的互动,生与生的交流,让学生得到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的体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术教师要做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把爱渗透到美术课堂中,让教育中充满爱,就能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语言
语言是刀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我有我语言
美术作品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