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充满对话
——道法课堂活动设计之我见

2018-02-26 07:23
关键词:下楼梯启迪同学

(包头市东河区西脑包第二小学 内蒙古包头 014040)

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结合对新教材框架结构、编排立意全新设计的深入理解,和使用两年新教材的课堂实践,我认为作为道法课堂核心的活动设计,应该更注重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在活动中多维度地引导学生逐步探寻自己与外物和自我的关系,唤醒学生体认和内省,并找到自己知、意、言、行的准确定位,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终极目标。

一、活动设计应启迪学生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对话

在道法课堂教学中,新课标提倡教学活动要从内容、空间、时间上开放和延展,正是这样,我们选取事件题材才需要细心琢磨和体会,避免课堂活动内容松散,目标不精确。我认为活动设计要能启迪学生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对话,尽力做到选取的现实生活事件能将本课教学主题喻于其中,注重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视角审视事件,用充分的时间从各个角度解析现实事例和它展现出的社会现象,让学生与事实产生心灵的对话,将未经历的变成经历,将疑惑得到解答,将与以往认知冲突的见解思考明晰。比如教学《校园生活有规则》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平常同学们下楼梯的各种表现,孩子们说得饶有兴趣,有时还会发笑,当时我就出示了2009年发生在湖南省某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当死伤学生的照片呈现有学生眼前时,学生被惊呆了,他们此时的潜台词是:下楼梯不慢行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呀!那个哥哥已经死了!他的妈妈哭得好伤心啊!我下楼梯可不敢再跑了!我真的不想遇到这样可怕的事情……此时课堂再找不到神情淡然的脸了,学生都在与这件事情紧密思考和对话,有惋惜、有震惊、有害怕,但更多的是心有余悸……类似事件学生生活中并未遇到过,但是这样设计产生了同经历过事件相同的体验,学生的认知由肤浅变为深刻,由漠视变为警醒,相信每位学生在下楼梯时,都会对自己说:“下楼梯,靠右行,慢慢走,不推挤。”

二、活动设计应启迪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对于小学生,根据他们的生理特征和认知能力,道法课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他们能够适应步入小学后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能够感受在班队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学会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基于这一重要目标,我认为设计活动时,要重视启迪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最好是能展现多元的学生为人处事的特点,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引起学生之间的观察和思考:某某同学说话为什么同学们都爱听?某某同学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就有这么好的主意?某某同学这次真的生我气了,真的是我不对吗?等等。让学生个体之间的彼此磨合的对话产生他律的教育力量。如果活动中能提供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自由思考、产生矛盾和内心冲突的交往氛围,这也是在促进个性发展,学生之间互相的影响过程是学生自省内化的过程,除了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见解,也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和态度,学生的言行方式才会改变,合作的精神才能逐步形成。

三、活动设计应启迪学生与自我的对话

新课标中提到道法课堂主要是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发现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痛苦困惑存在,有时是对外矛盾,但更多的是自我经历改变时产生的矛盾,这既是道法课想要攻克的难点,也是我们教师设计道法课的燃点。我认为在设计活动时,根据教材内容确立角色身份,让学生以主体角色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启发和纵深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尤为重要。我在教学《自己的事情主动做》一课时,提前征得家长的配合,采集了大量学生在家管理自主事务的图文资料,并且制作成电子相册进行播放,自主事务做得好的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得到了赞许,都特别自豪。我请小记者们对其中几位进行了采访,中心提问为“请问你是用什么时间来整理书桌和床铺的?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呢?”;“这些时间你想不想用来玩呢?为什么?”;“你是怎么做到主动做,而且坚持了下来呢?”我相信在这些学生进行实情表述的时候,那些平时东西不懂得整理,内务比较乱,经常找不到东西的学生定会产生这样的自我对话:“我也想有这么整齐的书桌和小屋。”“原来整理东西也用不了很多的时间啊!”“我今天也好好收拾收拾我的物品吧,好几次我都找不到东西” ……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想象、移情、神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自我对话,产生新的思考和见解。最后,又通过自我反思使经验内化为自我的感悟,使感悟到的东西成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

四、活动设计中要充满师生的精神对话

道法教育是一种感动。我认为,焕发生命活力、闪烁人文精神、凝聚理性智慧,才是理想的道法课。教育家朱永新老师说“学生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所以,教师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要彰显个人的魅力,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地将有价值的资源吸纳到教学中去,使生成变为帮助学生探寻“道路”的突破口。其次,活动进行中,不要总想着预设的内容,要以平等接纳的态度,细心倾听学生的声音,引导学生不做任何掩饰和伪装,不为了迎合老师或者同学而表达自己。再次,课堂活动中要留有充分的空间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评价时不受先入之见的影响,在这种充满精神交流和价值分享的师生对话中,学生得到了热情的关爱和激励,积极探索得到了真诚的赞赏,而在认识和情感的深化交融中也将产生教学预期行为动机,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能很好地实现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所以,道法课堂活动设计中要充满如上四种能够触动学生内心世界的对话,这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与思想的重要路径。让道法课堂活动中学生与事件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和学生与教师的精神对话成为常态。

猜你喜欢
下楼梯启迪同学
一二一,下楼梯
老人下楼梯宜侧着走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下楼梯找规律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自然的启迪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不等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