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选择与编排研究

2018-02-26 17:20邱腾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邱腾飞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和录像分析方法,基于里约奥运周期第44~46届体操世锦赛和里约奥运会单项决赛,结合2017-2020年奥运周期体操新规则,分析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动作选择与编排特征及其发展趋向,提出新奥运周期自由体操动作选择与编排方案。研究表明:“前团2周”“前直900°”和向后“旋空翻”是新周期难度选择的热点动作,连接编排以“D+D”高难短连接和“B+D+B”低难长连接为主。

关键词:里约奥运会;自由体操;编排特征;评分规则

中图分类号:G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7)06-0089-06

Abstract:Using literature and video observ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action selection, composition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world men's floor exercise based on the 44-46th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the Rio Olympics individual final and new rules in 2017-2020 Olympic cycle, according to which it proposes action selection and composition scheme for the floor exercise in new Olympic perio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double salto fwd. piked" , "salto fwd. str. with 5/2 t." and "double salto bwd. tucked with 1/1 turn"are the hot action in the new period, "D+D" and "B+D+B" are the mainstream of the connection arrangement.

Key words:Rio Olympic Games; floor exercise; composition features; code of points

1. School of P.E.,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Fujian, China; 2. Sports and Health Sciences Center,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2017-2020东京奥运周期,FIG对男子体操规则进行大幅度修订,有关自由体操项目的主要变化:一是动作组别数由5个减少至4个,原有的第Ⅳ组动作根据起跳方向并入到第Ⅱ、Ⅲ组内;二是删除所有跳起或前手翻成俯撑、侧向落地、空翻成劈叉、B组或以上滚翻动作及空翻接滚翻动作(保留“楼云”空翻);三是取消回笼连接和“D+A”低难连接,允许使用由3个动作构成的长连接串,但成套动作只计算2对连接组合的连接分。基于以上3方面的重大变化,如何在新周期伊始迅速理解和应用新规则,是当前我国男子体操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以里约周期第44~46届体操世锦赛和里约奥运会自由体操单项决赛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规则变化对难度动作选择及成套编排的影响,依据规则精神提出编排方案,为我国男子自由体操提高竞技实力提供有益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里约周期第44~46届体操世锦赛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决賽运动员成套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C组及以上难度动作选择趋势和空翻连接形式为主要考察指标。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参考2013年以来有关男子体操评分规则修订和应对策略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包括论文、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等,深入理解男子体操规则导向和世界体操发展趋势,全面掌握各参赛国体操发展水平以及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从中筛选相关信息。

1.2.2录像分析法反复研究第44~46届体操世锦赛、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决赛视频资料,对所有运动员的成套动作进行统计和处理,并对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分析,从中辨析优秀运动员独具特色的编排理念。

1.2.3专家访谈法针对2017版新规则的主要变化及其所倡导的新理念,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和电话访谈等方法,与国内部分体操教练员、裁判员和研究者探讨新规则下的自由体操编排策略。

2结果与分析

2.1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动作选择与编排趋势

2.1.1难度是男子自由体操永恒不变的主题

从里约周期难度动作选择看(表1),计算有效难度的动作共使用320次,其中B、C、D、E、F、G组难度分别使用15、99、115、71、18、2次,分别占4.6%、31%、36%、22.2%、5.6%、0.6%。数据显示,难度动作使用比例存在明显的集中趋势,C、D、E组动作占据89%,作为主干难度体现了成套编排的难度价值。与伦敦周期相比,里约周期B组动作使用比例由8.4%降至4.6%。C、D组动作使用比例持平,而在E组难度使用上出现较强的上升趋势,里约周期新增10人次E组难度动作,F组动作使用也稍有增加。从“D”分总体趋势看,伦敦周期最低、最高平均难度分别为6.35和6.71分,到了里约周期最低与最高平均难度达6.70和6.88分。由此体现了B组动作缩减,E组动作激增对提高“D”分所带来的实际效果。然而,并非盲目提高成套难度价值就一定能取得比赛的优胜,在规则加大动作姿态和落地稳定性扣分力度的情况下,伦敦和里约周期F、G组超高难度动作并没有明显增加,说明运动员在能力范围内,正通过渐进式提高动作难度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endprint

在里约奥运会自由体操单项决赛上,所有运动员都采用3串短连接的方式获得连接分。其中,日本运动员白井健三使用2串“D+E”和1串“C+F”获得0.5分。然而,在东京周期通过增加连接串数量获得加分的形式将不复存在。

2017版规则规定一套编排只能计算2次连接加分,因此,东京周期成套编排最高可获得0.4的连接分。其重大变化体现在:一是“D+A”不算难度连接。在“前团180°”由B降至A的情况下,里约周期大量使用的“前直720°+前团180°”等连接形式遭到瓦解。二是连接加分可在一个D组动作的两边使用,例如,“B+D+C”可获得0.2的连接分。三是规则对使用自由操场地的同一条对角线次数没有限制。因此,新规则对高难空翻连接能力强的运动员产生了抑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低难连接完成质量高的运动员。规则不要求连接动作计算在10个有效难度中,编排时可通过增加单个难度动作数量来提高成套价值。

以里约奥运会白井健三的连接编排为例,“后直1260°(E)+前直720°(D)”和“后直900°(D)+前直900°(E)”(表2)的难度价值为2.2分,属于典型的高难空翻连接,然而绝大多数运动员不具备这样的连接能力,新规则提出“长串连接”的方案,以平衡运动员实力上的差距。例如,“B+D+B”的连接分为0.2,难度价值为1.0分。如果按照传统编排方式“B+D”和“D+B”,连接分为0.2,难度价值为1.4分。长串连接的优势在于凭借1串低难连接获得0.2加分,只需完成1次D组空翻,连接失误的风险小。同时,长串连接相比于传统2串连接节省体能,运动员有更充足的体能完成高难单空翻,以提升成套难度价值。前文中“B+D”和“D+B”的传统编排比“B+D+B”的难度价值高0.4分,在体能水平高的情况下,运动员只需增加1个D组空翻即可与前者在难度价值上持平。同理,若采用增加高难单空翻数量来制衡2串“D+E”高难连接,则需要在“B+D+B”连接的基础上增加3~4个D组空翻。因此,“长连接”必然催生大成套编排。

2.1.3鼓励发展单个高难度空翻

新规则允许D组空翻与其他空翻(A组以上)产生前后直接连接,为不擅长高难空翻连接的运动员提供了编排新思路:一是采用体能消耗较少的“B+D+B”低难连接获得0.2加分,增加单个大空翻数量提升成套动作难度值。二是采用“B+D+D”中等难度连接获得0.3加分,编排中完成2个难度动作,然后额外增加2个E组动作即可超越2串“D+D”编排的难度值。规则为运动员提出一种新的编排策略,即兼顾动作连接,大力发展E组及以上难度大空翻。

规则还增加了一项特殊规定,要求成套编排必须完成一个“2周空翻”类动作。考察难度动作结构分布可知,“2周空翻”类动作主要集中在D及以上难度组别中。因此,分析认为这一特殊规定亦在鼓励运动员发展大难度空翻。“前团2周”“前屈2周”和“前直900°”将是新周期的热点难度动作,参与连接编排是它们存在的主要形式。在特殊规则的引导下,向后的“旋空翻”类动作是提升成套难度的重点类型,由于动作技术复杂且难度大,因此“旋空翻”主要以单个难度动作参与编排。规则对部分动作进行升值,例如“前团2周180°”“前屈2周180°”“后直2周900°”和“后团3周”等,在原难度基础上提升一个组别。分析认为这些升值动作均是多周高难空翻,与规则的特殊要求不谋而合。因此,新周期发展多周高难大空翻是自由体操项目的特征之一。

2.2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动作难度变化趋势

2.2.1非技巧动作难度选择

梳理竞技体操发展史可知,近年来非技巧组没有创新难度动作。一是非技巧组采用上肢支撑完成静止用力、全旋和俄式挺身转体等垫上平衡动作,其动作结构不利于难新动作的创编,动作难度越大越容易失误。二是非技巧组不能与其他动作连接产生加分,编排该动作类型主要是为满足动作组别的特殊规定,因此难以产生创新需求。

根据成套动作的编排结构来看,非技巧动作被安排在成套动作的中间部分,有利于丰富动作类型,起到承上启下、调节运动员动作结构和缓冲体能的作用。如表3所示,里约周期非技巧动作使用41次,其中24次采用C组难度的“日本倒立”,可见非技巧类动作编排过于集中且难度偏低。从运动员参赛心理角度理解,在动作难度相当的情况下,采用当前流行的非技巧类动作不易于被裁判员区别对待,在这个环节可以避免处于劣势。然而,新规则要求所有“日本倒立”必须由并腿姿势完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动作完成难度,以期改变非技巧组编排过度集中的局面。英国运动员维特洛克独树一帜,在里约奥运自由体操单项决赛中完成3个非技巧类动作,其中2个是D组难度的托马斯打滚360°和托马斯起倒立接后跳倒立接托马斯,为自由体操赛场增添了一些新意。在规则引导下,非技巧类动作选择将趋于分散,但“日本倒立”仍将是该组别的潮流动作。

2.2.2向前技巧动作难度选择

根据表3所示,里约周期向前技巧动作使用达110次,难度动作结构分布为“7B42C34D22E5F”,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4个动作依次是“前团360°”“前直540°”“前直720°”和“前直900°”,它们占据向前技巧组使用总量的77%。值得注意的是,向前技巧动作只有6次以单个难度形式存在,绝大部分与其他空翻构成连接,这体现了向前空翻动作较强的连接适应能力。分析认为,编排中使用的向前空翻整体难度偏低,主要是在满足动作组别要求的前提下保证连接成功率。国家队总教练黄玉斌曾指出,运动员不擅长向前的空翻类动作,主要是高难度向前空翻(E组及以上)的技术复杂,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转体意识要求极高。

继2013版规则取消“以滚翻结束的空翻动作”获得连接加分之后,2017版新规则直接将该类动作删除。在向前技巧类难度列表中,6个C、D组动作受到影响,只剩下14个B组及以上动作能够参与难度连接,由此导致向前技巧动作的使用更加集中,连接形式趋于单一化,“前团360°”和“前直720°”几乎成为运动员的常规选项。随着近年来运动员空翻转体能力的提升,“前直900°”的使用頻率越来越高,它既能够与endprint

其他空翻连接产生附加分,作为单个难度动作使用也极具吸引力。第45届世锦赛冠军阿布梁齐将“前直900°”作为开场难度动作,可见在当前“拼难度”的大背景下,“前直900°”作为单个难度动作和高难连接编排核心动作,其创编价值在东京周期将被充分体现出来。规则要求所有运动员必须完成一个“2周空翻”,因此,创编“前直720°(D)+前团2周(D)”的连接组合,不仅符合规则的特殊要求,而且拥有较高的难度价值。分析认为,“前直720°(D)”与“前团2周(D)”将成为新周期的主干难度动作。

2.2.3向后技巧动作难度选择

向后技巧组是自由体操成套编排的主要动作类别,一是源于人体向后、上方向蹬地起跳的结构优势,运动员在能力范围内可掌握更多高难空翻动作;二是向后空翻类动作在翻转过程中能够提前观察落地区域并调整身体姿态,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较高。

由表3可知,里约周期向后技巧动作使用达115次,难度动作结构分布为“8B18C59D19E9F2G”,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3个动作依次是“后直900°”“后直1080°”和“后直540°”。与向前技巧类相比,向后技巧类动作主要难度集中在D组,F、G组的使用也有明显优势。D组及以上难度使用量占该组别77%,而向前技巧类D组及以上难度只占到55%。成套编排对向后技巧动作的选择趋于多样化,2013版规则难度表中13个D组及以上难度动作,有10个动作被列入成套编排,可见,运动员对向后技巧动作有着较好的适应性。在保证完成质量的前提下,运动员更倾向于采用单个动作形式完成高难向后技巧动作。如表4所示,里约周期运动员46次使用单个向后空翻,D组及以上难度占据绝大多数。除“后直1260°”以连接形式完成外,其他所有E、F和G组动作都以单个难度动作使用。综观向后技巧类动作编排布局,研究认为“后直540°”“后直900°”是构成连接组合的基本难度,“后直1080°”“后团360°旋”和“后团720旋”是运动员优化成套编排的主干难度,而“后直1260°”“后直720°旋”和“后直1440°”是运动员为冲击奖牌要重点打造的精品难度。

表4里约奥运周期向后技巧类单个难度动作使用一览表难度价值CDEFG动作名称后直540°(2)后直1080°(15)后团720°旋(7)后直1440°(4)后团1080°旋(2)后直720°(2)后团360°旋(5)后团900°旋(1)后直720°旋(5)后直2周(2)后直360°旋(1)

2.3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动作连接变化趋势

当前,竞技体操水平发展到较高层次,进入单项决赛的运动员都具有争夺冠军的实力。里约周期3届自由体操冠军的D分都超过了7.0分,最高达7.6分,其中连接加分就是重要组成部分,里约周期平均连接分达0.35分。如表5所示,在自由体操成绩因素相关性分析中,里约周期连接分与D分的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P值分别为0001(<005)、0013(<005)、0011(<005)、0008(<005),从体育统计学上认定,里约周期连接分与D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19、0821、0828和0846,说明连接分在D分构成中不可或缺。

23.1连接加分的获取难度加大

连接编排不仅体现运动员高难空翻的完成能力,也展示出对时空转换、落地再起跳技术和身体姿态的掌控能力。擅长连接编排的运动员在连接分上就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甚至主导比赛结果。以第44届体操世锦赛单项决赛为例,白井健三的成套编排穿插了4串连接,总共获得0.6的连接分。其他运动员几乎都是3串连接,获得0.3至0.4的连接分,汉布钦则以单串连接获得0.2的连接分。连接加分是自由体操评分体系中的一项构成因素,但不是比赛成绩的主体部分。从竞赛结果来看,对于某些空翻连接能力强的运动员,占据连接加分的优势即可转化为比赛的胜势。

遵循FIG促进世界体操普及与均衡发展的思路来理解,新规则修改动作连接相关条款,一是认为连接加分主导比赛结果,对于不擅长连接编排的运动员有失公允。二是从规则上提出“限高保低”措施,让“连接加分”回归“附加分”定位。三是突出竞技体操“难、新、美、稳”的项目特点,引导运动员发展高难空翻。

首先,新规则将“前团180°”降为A组,并取消A组空翻参与连接编排的资格。里约周期共12次使用“D+A”编排,因此,新规定阻断了部分运动员依靠低难连接获取加分的渠道。近年来,“前团360°”大量参与连接编排,例如“前团360°+前直900°”和“前团360°+前直1080°”颇为流行,但新规则将其降至B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前团360°”参与编排的实用性。

其次,规则要求一套动作只计算2串连接,若运动员凭借2串“D+D”及以上难度连接获得0.4的连接分,其完成难度和失误风险较大;如果编排类似“B+D+B”的3连接,不仅只有0.2的连接分,而且在完成大成套编排时扣分因素增多。因此,“短连接”与“长连接”编排对运动员来说是艰难的博弈过程。

综上所述,新规则下自由体操连接加分获取难度加大,对所有运动员都是全新的考验,但对于不擅长做大空翻连接的运动员来说或许是新机遇,应提前谋划新周期成套编排。

2.3.2新连接编排模式具有鲜明的竞技能力适应性

里约周期男子自由体操连接编排得到迅猛发展,创新了“后直900°+前直900°”和“后直1260°+前直720°”等高难连接。以“后直900°”为前导动作构成“D+E”和“D+D”组合使用量达12次,是高难连接类型的核心难度,且发展态势正逐步提升。同时,A、B组动作参与低难连接仍占据着主体地位。例如“后直1260°+前团180°”,其目的是在完成高难空翻的基础上,附带一个“D+A”低难连接获取连接分,因此这类组合具有“凑”连接倾向。里约周期共使用95串各类连接编排,A、B组参与的连接达54串,严重影响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新规则对连接编排展开系统性修订,目的之一是避免低難度连接盛行,导致自由体操项目发展停滞不前。endprint

竞技体操倡导“难、新、美、稳”的发展理念,“难”是竞技体操动作的基本呈现形式,也是区别于其他项目最典型的特征。忽视“难”这一核心理念,即失去了通过身体语言展示人体运动技巧和阐释动作技术的魅力。运动技巧和动作技术具有“不确定性”,不同运动员的理解各异,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同时,它们还充满着“未知性”,发展体操项目必然要继续深入探索运动技巧和动作技术的内在规律,其难度必然会逐步提升,这也符合“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宗旨。

新规则对自由体操连接编排提出3项新规定,一是不承认“D+A”编排;二是限制一套动作只计算2串连接;三是允许高难度空翻动作形成前后直接连接。后两项规定导致在连接编排时,要权衡各类因素对编排效果的影响,例如大空翻能力、大空翻连接能力、动作完成质量、落地稳定性以及体能状态等,忽视其中任何一项因素都将严重影响成套动作的竞争力。这些因素集中体现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技术风格,在成套动作编排时要以运动员为本,以服务运动员获得制胜优势为宗旨,将竞技体操竞赛理论与训练实践相结合。基于当前世界优秀选手的竞技能力特点以及新规则下的自由体操项目制胜规律,分析认为“短连接”与“长连接”共存,有助于打破部分运动员依靠高连接分值形成的垄断局面,有利于自由体操成套编排多元化发展。

2.3.3新周期男子自由体操连接编排趋势

成套动作编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基础,统筹有效难度动作组别、难度价值、连接价值以及动作线路布局。连接编排是成套动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优质的高难连接不仅能够获得加分,而且相应地完成了高难空翻,为成套动作打下坚实基础。依据难度动作结构和当前男子体操发展水平,遵循自由体操动作编排规律,归纳了4种“D+D”及以上难度的短连接编排(图1),其中“编排1”和“编排2”各存在若干组合形式。里约周期“后直900°+前直720°”“后直900°+前直900°”及“后直1260°+前直720°”发展迅猛。分析认为,在强制完成“2周空翻”规则导向下,“前直720°+前团2周”“后直900°+前团2周”及“后跳前团2周+前团2周”将是潜在的优质连接串。

与高难短连接相比,“B+D+B”类低难长连接虽然动作难度值偏低,且连接分只有0.2分,但是对于不擅长高难连接的运动员而言,也具有较大的编排优势。一是长串连接难度低,不容易产生大失误,且动作完成质量有保障,扣分因素相对较少。二是单串低难连接对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小,体能消耗也相应减少。在体能和心理状态占优的情况下,运动员可通过增加单个高难空翻数量来弥补连接价值的不足。依据当前世界优秀自由体操选手的竞技能力和规则导向,分析认为,在新规则实施伊始“B+D+B”3连接编排即可被运动员熟练掌握。有实力竞争奖牌的运动员必定会重点攻关“B+D+D”连接(图2编排3),不仅要获得0.3的加分,还要借此完成2个高难空翻。图2中“前直360°(C)+前直1080°(F)+前直540°(C)”的完成难度和失误风险极大,对于擅长前直转体类空翻的运动员或许是潜优势连接。如图3所示,以后空翻为轴的3连接编排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快速”作为前导的3连接编排,在难度系数上并没有明显提升,此类编排将是高难长连接的重点发展对象。

3结论

3.12017版规则删除部分动作类型以保护运动员安全,使以往流行的“团身/直体托马斯”等动作成为历史;回笼连接极易造成踝关节和跟腱部位损伤,新规则一并将其删除。突出竞赛安全性是新周期男子自由体操规则的亮点之一。

3.2新周期对“2周空翻”类动作提出强制性规定,表明提升动作难度是男子自由体操发展新方向,由此增强比赛的惊险性和观赏性。基于向前空翻动作的结构特性,以动作连接为主要形式的“前团2周”“前屈2周”和“前直900°”将是新周期的热点难度动作。向后“旋空翻”是第Ⅲ组别中的主要难度类型,是提升成套难度价值的重要来源。

3.3新规则调整连接编排策略,使成套编排形成2种不同风格。一是采用2串“D+D”高难连接为基础的短编排;二是以单串“B+D+B”类低难度连接为基础,增加高难空翻数量提升成套难度价值。可见,连接编排新规则对东京周期自由体操成套编排造成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体操协会网.裁判不是失利主因[EB/OL].[2016-08-19].http://gymnastics.sport.org.cn/cga/inland_gymnastics/2016-08-19/512267.html.

[2]國际体操联合会.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2017-2020年[S].北京:国际体操联合会,2017.

[3]郑湘平.基于2013版新规则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难度选择与编排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1):61-67.

[4]夏书宇.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动作发展特征:基于伦敦奥运周期规则体系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2):306-311.

[5]刘金.2013-2016奥运周期国内外男子自由体操比赛特征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3):51-56.第33卷第6期2017年1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Vol.33 No.6December 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