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双阳区耕地土壤现状及修复策略

2018-02-26 20:33李秀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养分结构

李秀艳

摘要 肥料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农民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过度追求粮食产量,不断加大化肥的施用量,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料得不到合理补充,加之连年使用农膜、农药、化肥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本文针对农业生产耕地现状,提出了土壤修复建议,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耕地土壤;养分;结构;修复策略;吉林长春;双阳区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192-01

随着化肥的诞生和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目前化肥已成为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化肥也因使用方便、省工省力、见效快等特点在肥料领域占据95%以上的份额。这使有机肥的应用面积逐渐缩小,只有保护地和少量的经济作物田应用,大田作物几乎没有应用。因此,农业生产过程中问题也接踵而至,如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板结和贫瘠程度日益加重、病虫害加重发生、粮食产量和肥料投入不成正比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本文针对长春市双阳区耕地土壤现状,提出了土壤修复建议,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生产耕地现状

1.1 耕地土壤养分

1.1.1 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2011—2015年5年间,耕层有机质平均含量呈略微上升趋势。据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的数据可知,耕层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814%,耕地质量同20世纪80年代的1.800%相比上升0.014个百分点。这与近些年大面积实施秸秆还田、根茬还田等技术措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2010—2015年5年间,土壤碱解氮平均值为110.2 mg/kg,与2006—2010年的平均速效氮102.0 mg/kg相比,土壤速效氮缺乏程度得到了缓解;土壤速效磷平均值为30.4 mg/kg,但与2006—2010年的平均值38.5 mg/kg相比有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128.1 mg/kg,比前5年的141.5 mg/kg下降了13.4 mg/kg,可见缺钾问题仍不能忽视[1]。

1.1.2 中微量元素。农业属于“半掠夺式”的生产经营方式,耕地长期为人类生产粮食等农产品。因此,每年都要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营养元素,而生产者施用的肥料只有氮、磷、钾、少量的中微量元素以及秸秆。作物生长要从土壤中吸收17种元素,这不仅消耗了土壤中的大量元素,同时还消耗一定量的中微量元素。而每年还田的秸秆只相当于作物当年从土壤中带走养分的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梨树县的土壤类型在吉林省具有典型性。199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对梨树县土壤进行取土化验,结果发现梨树县土壤普遍缺乏硫和锌,特别是风沙盐碱区大部分地块硫素含量为0,棕壤区缺硼。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也对梨树县风沙盐碱区的340个点进行取土化验分析,测试了铁、锰、钙、锌、铜、镁、硼等,其中,锌、镁含量低于临界值的占82.9%,处于缺乏状态;硼含量低于临界值的占40.9%,处于比较缺乏状态,其余的元素大多处于接近临界值。因此,可以看出10年来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根据梨树县近年来中微量试验结果可知,中微量元素呈缺乏趋势,大部分土壤施用锌、硼、硫等中微量元素均有增产现象,尤其是锌肥,不论在玉米上还是水稻上都有明显的增产现象,在风沙盐碱土上施用硫肥增产效果明显。总之,中微量元素已成为粮食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2]。

1.2 耕层土壤结构

1.2.1 土壤板结。耕作层土质变硬,透气性、透水性不良,毛细水管破坏;不能很好地接纳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严重影响耕地的抗旱保水性,影响作物根系正常生长。其形成原因一是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中微量元素匮乏,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二是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不能得到及时补充,镇压、翻耕、浇水等农耕措施不合理导致耕层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

1.2.2 耕作层变浅。长期使用旋耕机作业整地及采用免耕式播种等整地作业,耕地长期不深翻,导致大部分耕层变浅,犁底层增厚,有效活土层仅为15~20 cm。犁底层增厚,阻碍了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流通,阻碍了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能力越来越差,使地上作物的抗旱、抗涝、抗倒伏能力不断下降。

1.2.3 土壤被污染。化肥、农药、农膜的长期使用并在土壤中以残留形式不断积累,一旦超出土壤自身净化能力后就会造成土壤污染,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导致土壤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土壤理化、生物性状恶化,活性下降,土壤生态功能退化[3-4]。

2 耕地修复策略

2.1 提高保护修复耕地意识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粮食的增产增收,要从思想上重视土地的保护修复,该项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保持常抓不懈的精神,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2 增施有机肥

广积肥源,大造有机肥,通过秸秆碳化、堆腐、过腹、制造暖熏肥等手段将秸秆还田,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实现土地用养结合。

2.3 研发大型农机设备

发挥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运用大型农机设备深翻,打破犁底层,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高作业质量,使整地水平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2.4 建立土地修复制度

俗语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耕地的修复也需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制约机制,并实行常态化。

3 参考文献

[1] 吴滨,張立.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耕地土壤修复[J].现代农业科技,2017(9):210-213.

[2] 黄吉欣.一个持续有效的土壤修复商业模式[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11(9):48-51.

[3] 王晓君.耕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设备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5.

[4] 廖晓勇.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实践[J].民主与科学,2016(6):20-22.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分结构
为什么植物的根茎向上生长?
树木是怎样过冬的
树木是怎样过冬的
为什么雨水多了瓜果会不甜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发现“结构一样”,积累“基本图形”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挖掘对称结构,简化解题过程
半包围结构
农家肥与化肥混用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