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创新

2018-02-26 01:25宋华玲
教师·中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创新

摘 要:二十一世纪,大数据渗透到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同时也冲击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在大数据视野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研究模式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04

基金项目: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会科研项目(DS201802)。

作者简介:宋华玲(1968—),女,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社会信息技术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应主动参与研究,积极探索,更有效地利用大数据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一、大數据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在大数据被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以大量数据事实为基础的一种对受教育群体或个体进行的有针对性和可预测性的教育。其中,大量应用到大数据是其主要特点。以下就来谈谈大数据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具备的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在大数据视野下,每个人不可避免地会与大数据打交道,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就不可避免地会留下大数据的痕迹。大学生更是大数据时代的宠儿,他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更加依赖于网络,在网络上留下了众多的痕迹,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就可以预测教育对象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

第二,通过大数据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做出科学的决策。教育对象的日常行动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客观地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捕捉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掌握互联网随机事件得到的全部大数据记录比从传统的人为选择的部分记录中得到的数据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前者由于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和反映教育者的行为真相,使得数据更具有说服力,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第三,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在大数据视野下更具有实效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掌握教育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差别性。同时,根据大量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科学预测教育对象的行为趋势,防患于未然,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大数据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的影响

大数据视野下,每个人都是数据的关联者和发布者,大数据的覆盖范围空前广阔,并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非常深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1.大数据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的积极影响

(1)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说服性。由于受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教育对象的“三观倾向”产生了多元化趋势,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就难以具体掌握教育对象最贴近现实的思想状况,因此,在提出教育的对策上就会产生覆盖面不够广、决策不到位的情况。在大数据视野下,要利用更多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相结合的案例,比如,利用大数据可以统计和分析出大学生的就业、考研等信息,应用大数据可分析学生的“三观倾向”等,这些一手的素材,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从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与行为,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使其内容更具有说服性。

(2)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研究产生推动作用。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引导性等多种特性于一体的学科。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教育对象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个性差异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大数据时代,教育对象留下的各种信息和痕迹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思想动态、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等提供了大量的准确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良好局面。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性研究主要依赖于样本调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效果不好。而对于大数据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获取教育对象的日常数据就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性研究提供有利的素材,因而能够更好地产生说服教育作用,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水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2.大数据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的消极影响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受到挑战。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人来说,要有优于教育对象的大数据知识,才能利用大数据来管理教育对象。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开放性也更高,各个移动终端的信息也更加全面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获取有效性信息的手段和途径有时甚至还不如教育对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变以往的角色定位,树立自身的数据意识,及时转变教育方式,否则是很难起到教育作用的。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式受到冲击。在大数据视野下,很容易出现“唯数据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忽视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解决问题时过于夸大数据的作用,忽略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学校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等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对大数据的缺陷视而不见,比如数据不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数据忽视传统价值观等,所以在解决问题时也就背离了数据应用的目的。

三、大数据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途径

1.树立大数据意识,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当今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突破,也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它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数据的作用,是一次巨大的思维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庞杂丰富的各类数据中了解到教育对象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想动态、价值取向等,从而更好地掌握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更新。

2.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缺乏大数据的应用,因而科学性和说服力就不够,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前期就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用鲜活有力的数据增强教学的效果和科学性。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关键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师本身来说,如果自己缺乏大数据专业知识,又不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那么自身的教学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会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缺乏说服力和时代感,这样,就会阻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首先,鼓励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参加培训的方式,掌握大数据的专业知识,以此来改进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的大数据专业知识缺乏,就会使得课堂教学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其次,教师要有整合、分析和合理应用数据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有效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授课资料,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最后,教师还必须具备融会贯通的能力,将所掌握的网络信息资源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大数据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服务,从而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3.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大数据技术来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模式提出挑战,教师要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让学生真心喜欢这门课程,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

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意识,在编写教案和教学设计时就要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借助大数据的优势,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加入一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上没有的东西,只有延伸第一课堂,才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学生也只有具备了充分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大数据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同时,教师只有立足于线上大数据,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三观”倾向,才能在线下的课堂上因材施教,与学生平等交流、答疑解惑,掌握主动权,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师生互动,帮助大学生提高分析社会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协调大数据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在大数据时代,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大数据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合理利用大数据资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不断优化。

第一,对大数据资源进行整合,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畅通。当前,面对日益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人们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各部门之间收集的数据是不共享的,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仍然有较大的难度,面临着数据难以整合、信息不全面、沟通不畅等实际问题。当务之急,应该呼吁立法部门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管理的相关法律,呼吁社会有关部门打破数据壁垒、拓展开放数据,从而促进各行各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

第二,实施数据规范化管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大数据时代,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离不开网络,在网上会留下许多痕迹,而且有些活动还要求实名注册,这样,个人的隐私包括身份、联系方式、个人喜好、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等情况就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泄露。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不泄露、不扩散,一定要对大学生加强互联网安全教育,并呼吁有关部门完善互联网安全立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些信息被动机不纯的人所掌握,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四、结语

总之,在大数据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线上活动留下的痕迹和线下行为数据来总体把握和揭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識动态和行为习惯,这为探索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刘 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的现实困境与诉求[J].思想理论教育,2015(9):60-65.

[2]王青耀,廉永杰.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6(6):71-74.

[3]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7.

[4]寻找通往未来的钥匙[N].人民日报,2013-02-01(23).

[5]腾 珺,朱晓玲.大数据在美国基础教育中的运用[J].人民教育,2014(1):74-76.

[6]肖 娜.论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36.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创新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