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

2018-02-26 19:18
人力资源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生人才工作

话题一

争夺人才红利 “抢人大战”提前打响

“以为十月来招人,不晚了,没想到需要的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毕业生还是被‘抢购一空,要是早来就好了!”一位HR在微信群里抱怨。不管来早来晚,还得咬着牙招聘,这个学校的人才被抢光了,就接着去下一个高校路演,各种看家本领全部拿出,自家研发的飞机飞到学校表演,科研专家亲自宣讲……今年秋招在高校提前进行,既是去年以来“抢人大战”的延续,也反映出人口红利正在被人才红利所取代。为此,作为企业该如何面对呢?

@文霜

近年来毕业生考公务员、考研率比较高,导致招聘市场存在一定的“供不应求”,另外,因为许多学生在大三、大四就开始到企业实习,毕业后自然而然就留在企业,致使招聘市场存在一定紧缺。因此企业要在高校提前做好布局。

@就业处

以往就业季,高校就业部门都希望优质企业增加招录名额。但最近一两年,主动到学校招人的企业越来越多。据调查,今年秋招期间,各个企业的校园宣讲会比去年增加60%以上。

@多多

企业为何提前到高校“抢人”?一方面各行业新旧产能转换,对创新人才需求量加大,一方面也是城市争抢人才现象的升级版。

@高萌萌

以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更多集中在芯片、人工智能、智能装备、IT行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这种特殊行业及学科的“抢人”现象,高校也应注意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短期人才结构性短缺因素,从而以更为扎实的办学态度,培养专兼结合的特色型、复合型人才。

翻转君

既有引进人才的诚意,也有经济转型的迫切期望。企业提前进入高校揽才,有国家政策、形势变化、区位优势、办学定位等因素,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向生产率驱动型的转变,新的发展方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话题二

工作可以“闪辞”,成长不能“闪退”

不久前,有研究报告显示,年轻人从事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时长在不断缩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择一行、终一生”到“工作闪辞、频繁跳槽”,就业选择反映出不同的就业观念、动态的用人需求。不少人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所感染,觉得潇洒、随性。然而,辞职不能是冲动之举,而应是深思熟虑的选择,要有对未来和人生负责的态度。一份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一种价值追求。如果只是几个月的浅尝辄止,没有掌握做好工作的方法,无法感悟到进步,又怎么能体现奋斗的价值?

@松松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人民教师。從最初被学生气哭、胆战心惊走上讲台,到后来收到孩子们的祝福、胸有成竹地讲课,这样的历程,绝不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可以体验到的。当老师的这份经历就是我人生中难得的财富,每每想来都有无尽的触动。

@嫣然一笑

人生走过的每一步,都是生命的印记。工作是成长的一部分,工作中增长的经验、经历的挫折、收获的情谊,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做铺垫、打基础。稳扎稳打,才能聚沙成塔,最终走到事业的巅峰,成就更好的自己。仅仅因为冲动就选择“闪辞”,恐怕会错过一段人生旅程中本该欣赏到的美景。

@吃葡萄不吐不葡萄皮

年轻人“闪辞”现象,值得关注却无需紧张。敢于“闪辞”的最大底气,是时代创造了多样化的职业选择。改革开放40年来,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人生价值的实现路径有了多种可能。“闪辞”看似冲动,但也反映出追逐梦想与时代机遇不断适配的过程。从初入社会到发现自己的舞台难免几经波折,年轻时多些尝试并非坏事。

@精简健身

有人担心年轻人做人生选择题时常“涂改”,安不下心,成不了事。然而,换个角度看,眼下走点“弯路”恰恰是为了将来能够顺顺利利。作为一名80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只做了不到8个月,在经历国企、民企和创业的诸多尝试后,最后成了一名公务员。每段职业都有难以替代的收获,每种身份都能让我以不同角度观察社会,这样的历练如今大有裨益。从经历中萃取成长的养分,就会让我们认识未知、弥补欠缺。

翻转君

对一个企业或者行业而言,人才是关键。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留住人才,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闪辞”现象凸显出人才的重要性,把员工的现实需求、发展空间、职业规划等诉求摆上更高位置,提供更多人性化关怀和培养,将成为用人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风向标和增长点。把心留住,才能把人留下。

猜你喜欢
人生人才工作
人才云
人生中的某一天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