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8-02-27 08:24蔡奕亮
新课程(中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耐力竞争

蔡奕亮

(广东省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广东 潮州)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应离开德育,体育也应如此,毛泽东在著作《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可见体育与德育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当前若干体育教师忽视了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缺少有效地利用体育特有的功能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笔者将从4个方面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若干方法与途径。

一、树立体育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

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回忆与体育老师马约翰一起训练时说:“马约翰先生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了我们的人格,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即使在我生命中最艰难的时期,也没有倒下,依然乐观向上。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使我有勇气承担风雨,有毅力克服困难,有意志不断战胜自我。”由此可见体育教师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是能影响和感召学生的。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技能,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体育教师应利用教材的特点,适时渗透德育

体育课的教材都具有很强的主题性,如力量、速度、耐力、团体协作等,体育教师应抓住各种运动项目所隐含的不同德育素材,适时渗透德育。

(一)利用速度类型的项目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竞争具有一种社会性刺激,它会对个体产生一系列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因此常处于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将变得更为强烈,求胜心会变得更强,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坚定,而经常没有竞争意识的人将变得越来越懒惰和堕落,容易被社会淘汰。

中学教材中的速度类型体育项目主要是短跑,短跑是指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距离,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往往第一名与第二名的成绩相差不到一秒的时间。为此,体育教师在安排这类教学内容时,要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让学生在激烈的角逐中培养其争分夺秒的竞争意识,并把这种竞争意识带到现实生活中去。

(二)利用团体类型的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因此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当今的社会变得尤其重要和必要。

中学教材中的团体类型项目主要有篮球、足球、排球等,这些项目除了要求学生自身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技术外,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要具备团队的合作精神。因此在安排这些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等意识,让学生明白个人能力再强,如不注重与队友的团结合作也很难取胜对方,相反如能通过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很可能弱队也会战胜强队。

(三)利用耐力类型的项目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

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能控制好消极情绪和不良言行,不灰心不气馁。耐力跑是中学的重要教材,经常练习耐力跑能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坚毅、顽强的意志。当前大多数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怕脏,谈耐力跑就色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当前各省市大都把耐力跑作为升学考试的必考项目,如我市的中考必考项目就是男生1000米跑和女生800米跑。因此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利用考试这根有力的指挥棒,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其不怕苦不怕累、勇于进取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体育教师应利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适时渗透德育

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或上一级组织的田径、篮球、足球等运动会对学生进行德育,如在进行体育竞赛前,我们应教育学生进行赛前热身运动,让学生养成赛前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另外体育竞赛中难免会出现运动损伤,这时我们应教育学生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和受伤后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注意防患运动损伤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以及受伤后常规的处理方法。从情感方面,有比赛就有胜负,当学生获得较好的名次时,我们除了肯定和表扬学生,也要教育学生戒骄戒躁、尊重对手等体育精神;当学生遭遇失败时,我们应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培养其从容面对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

四、体育教师应因材施教,及时转化后进生,使其健康成长

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技术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对于个别后进生要重点关注和悉心指导,使其尽快步入正轨。如笔者在担任校田径运动队训练工作中,有一位男同学纪律散漫,无视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经常扰乱课堂秩序,习惯性迟到、旷课,无心向学。然而该同学身体素质较好,得知后笔者多次与他谈心,并利用运动队中多名同学因体育成绩突出而最后被重点学校录取的例子,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使他重拾信心,并主动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到学期末,该同学的组织纪律性明显好转,文化课的成绩也稳步提高,不再成为班主任老师关注和重点帮扶的学生。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时机,认真钻研教材中隐含的德育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体育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1]陆汝标.体育课堂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3).

[2]马万卿,孙立艳.浅谈如何提高体育德育教学实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耐力竞争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感谢竞争
“好奇”的代价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