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实画派”的风格类型与形式特征

2018-02-27 15:25赵瑜月
艺苑 2017年6期
关键词:写实主义

赵瑜月

【摘要】 油画在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时代背景与文化环境相结合,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艺术。“中国写实画派”(原“北京写实画派”)成立于2005年,是当代中国艺术圈中重要的艺术团体之一,他们坚持写实主义的油画创作手法,获得较高的社会关注,代表了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新成就。

【关键词】 中国写实画派;写实主义;多元化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西方油画自传入中国以来,逐渐与中国文化交融,发展成为中国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画种,尤其是写实油画,曾备受人们推崇。但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写实油画在21世纪的中国,却面临着“已经过时”的论断,在“观念比技术重要”的新时代艺术特征中面临被边缘化的窘境。事实上,写实油画在中国发展的百年间,已经逐渐累积了较为深厚的写实传统与底蕴,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油画题材,有很大的成长發展空间。

“中国写实画派”(原“北京写实画派”)在一批有志于发展写实油画的画家的倡导下成立,囊括艾轩、王沂东、杨飞云、陈逸飞、何多苓等画家,他们致力于用本源的油画语言与油画内涵传承中国文化,提倡严谨的艺术表达方式。“中国写实画派”呈现了写实油画在21世纪中国的新面貌,或许将会是引导中国油画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中国油画的写实传统

新中国成立(1949年)以前,我国的文艺普及运动多以作品通俗易懂为目标,写实油画因其造型刻画生动明了,受到油画爱好者的赞赏。与此同时,学术界的前辈们也对西方油画的写实主义进行了不少文学上的争辩,如康有为、蔡元培、鲁迅等提出“输入写实主义”的见解、徐悲鸿与徐志摩在第一届全国美展上关于“写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二徐之争”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写实油画在中国的传播。

194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此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工作者未来的工作明确指出了应走的方向和路线,即:文艺为大众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在政治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文艺工作上延续毛泽东的指导方针,坚持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旨在推广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写实油画的艺术形象易被人民看懂与接纳,题材多贴近生活,从而深入人心。

除自身发展外,中国油画的写实主义深受苏联影响。20世纪50至60年代,苏联艺术歌颂人民劳动之美与国家繁荣发展的主题,以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中国艺术的标杆与楷模。为了向苏联学习美术经验,我国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邀请苏联专家前来讲学;二是派遣留学生出国,前往苏联学习艺术。画家们在接受苏联的学院美术训练以及艺术氛围的熏陶后,多在美术院校任职,将学习苏联艺术的经验与心得体会融入到中国油画教学中。

我国的艺术趋势从为人民大众而制作,转向为不仅要使大多数人民能够欣赏,而且要具有教育的使命。20世纪的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尝试和努力,显示出其应有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二、中国写实画派的成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对外开放,西方的绘画流派与思想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展览频繁举办,开阔了中国艺术家的视野,刺激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给艺术圈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现当代艺术形式如野兽派艺术、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都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绘画开始面向多元化发展。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行为艺术等形形色色的艺术形式活跃在中国艺术圈,不断刷新人民群众的视野和眼球。

在百花齐放的现代艺术圈中,写实油画的生存环境与空间被挤压,坚持写实油画的创作愈加艰难。写实油画对画家的绘画能力与技法要求较高,基本上很难速成,逐渐成为画家们不愿花费精力研究的对象。写实油画在经历一次次冲击之下,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在多种艺术形式的竞争中谋求发展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新写实主义油画名家作品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成功举办,这是“2001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要画展之一,参展的有靳尚谊、艾轩、王沂东、杨飞云等14位优秀的写实主义画家,这次画展的会晤成为“北京写实画派”成立的先声。

2004年春,在艾轩、王沂东、杨飞云的牵头下,13位画家相聚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会议室,成立了“北京写实画派”。同年10月,他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北京写实画派首届年展”,以画派的团体形式向社会展示了中国写实油画的艺术水准,体现了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的新面貌。

2005年,在艾轩与陈逸飞的一次私下会面中,陈逸飞建议将“北京写实画派”改为“中国写实画派”,并邀请全国各地的优秀写实画家,扩大写实画派的影响力。这一年,“北京写实画派”吸纳了陈逸飞、郭润文、何多苓、冷军、徐芒耀等5位来自广州、四川、湖北、上海等京外地区的画家,画派成员扩充为18人,正式定名为“中国写实画派”。

在此基础上,画派于2006年新增了陈衍宁、忻东旺2位画家,2008年吸收了朝戈、李士进、庞茂琨、尚丁、石良、王宏剑、王少伦、王玉琦、徐唯辛、殷雄等10位画家,至此,画派不再接受新成员的加入。因陈逸飞、忻东旺的离世,“中国写实画派”目前还在创作中的成员人数为28人。

“中国写实画派”以个人创作、集中展出的方式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展览,至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展览,画派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获得的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他们的作品均以写实主义为创作手法,尽管写实风格各异,但画派整体的艺术主张是崇尚传统文化与理性精神,坚持完美的油画品质与本源的油画语言,提倡认真且严谨的绘画态度。

三、中国写实画派的成员与艺术宣言

“中国写实画派”是在历史潮流的推动中产生,在组建上水到渠成。画派里中年以上的画家多资历深厚,已是某一时代或地域的代言人,较为年轻的画家也锋芒毕露,有深远的发展潜力。endprint

在年纪上,30位画家中以徐芒耀(1945-)年纪最长,其余画家多数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以1955-1959年居多,目前正是他们绘画风格的成熟期和创作高峰期。

在职业背景方面,以画院画家和高校在职教师居多,少数职业画家与国外画家,其中包括中国油画院、北京画院、武汉画院、成都画院等知名画院机构和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教育学府。从地域上看,他们来自于全国各地,具有广泛性;从学历上看,画派成员多接受过高等美术教育,有扎实的油画功底和知识涵养,多数画家曾有到欧洲或美国的油画学习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油画技法上的精进;从工作上看,画派成员多在体制内工作,将他们的创作经验心得稳定地传承给年轻的油画家,有利于写实油画的后续发展。

在画派成立之初,每位画家均草拟了自己对写实油画的看法与立场,由李贵君执笔整合,在会议上一致通过,正式确立为“中国写实画派”成立宣言, 明确画派的艺术理念:

我们热爱写实绘画,并坚信这一方式具有恒久的价值和生命力。不断完善各自的语言方式和画面特点,相互促进,形成高水准的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学派。

我们尊重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和理性精神,坚信: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

我们提倡认真的做事态度和严谨的艺术表达方式,真诚地对待生活与艺术,倡导精品文化,追求尽善尽美的表现力!

我们对现代文化生活中低级、随意以及不负责任的处事态度绝不苟同;对浅薄、粗俗及反文明的方式不屑一顾!期待整个社会文化与文明的提升。

我们关注人类的情感与生活,崇尚真切与自然,是追求精神与理想的集体,作品是人类文明的赞歌。……

短短不到500字的宣言,从写实绘画的技艺要求和严谨的表达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传承、对现实生活的引导与提升等三个方面做出了对画派全体成员的要求,意图规范画派的发展方向、严格要求画家的艺术行为,建立有目标有纪律的现代绘画流派。

“中国写实画派”宣言是画派发展史上的重要艺术思想,它在21世纪复杂多元的艺术文化圈中为写实油画立下了鲜明的旗帜,与浅薄的快餐式艺术相对立,致力于创作有情怀的艺术精品。

四、风格类型与形式特征

“中国写实画派”的画家们在当代写实油画的风格表现、形式语言、题材内容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及代表性,但整体上依然坚持现实主义的基本创作手法,这一创作手法贯穿“中国写实画派”发展的始终。

以郑艺、王宏剑等为代表的乡土现实主义,切实描绘了中国的乡土社会,多表现辛劳的乡村生活、淳朴的农民形象以及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以中国写实画派画家集体创作的《热血的五月》为代表的宏大现实主义,再现重大社会历史事件;以杨飞云、张义波等为代表的唯美现实主义,塑造现实生活中优美的形象,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以徐唯辛、冷军等为代表的观念现实主义,在写实的手法中融入某些隐喻性的主题,引起群众遐思;风格现实主义更是多样化,以艾轩、刘孔喜等为代表,作品中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画家们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发展壮大,和油画的本体语言、画家的个性化创作理念结合起来,灵活创新地运用到写实油画的创作中。

“中国写实画派”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两种发展倾向,一种是在原来的风格基础上继续精进,另一种是在保留写实主义的基础上,尝试其他风格的创作。延续原先的风格并不代表一成不變的复制,而是继续完善成熟。如艾轩一直以高原藏民为题材,但对藏民眼神的描绘上依旧不满意,仍在不断探索中,近年来,他更是将油画风格扩展到水墨画领域,创作了一批表现藏民的写实水墨画作品。

从画家的教育背景、学术谱系、创作方法、主要作品风格和艺术思想等方面出发,对“中国写实画派”的整体风格类型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古典风、民族风、乡土风、风格化等四种风格。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风格上的划分不意味着给画家贴上标签,而是便于观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写实画派”的全貌。这四种风格并不能将画家与作品完全囊括,某些作品也具有多种风格并存的特征,本文选取较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进行阐述。

(一)古典风

油画的古典主义来源于欧洲,旨在传承古希腊罗马的传统美学理念,常与文学、建筑、音乐等关联,强调严谨、理性、崇高与和谐。中国写实画派的古典风格不是标准的欧洲古典主义油画,而是在古典油画技法和古典精神上向其靠拢。

“中国写实画派”中的古典风格主要以两条线路发展,一条是以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为主)为基础的绘画团体,试图进行油画语言上的纯净与回归,代表画家以杨飞云为核心,下启李贵君、夏星、张义波、朱春林等人。这一条发展线路可以看作是20世纪80年代油画界以靳尚谊为代表的“新古典风潮”的延续。在油画的面貌上,他们追求极其精微的具象写实,从油画的三维空间、构图的基本样式、光影和明暗的处理等古典油画技艺出发,加之以中国化的精神境界,开启中国古典风油画的道路。

杨飞云的代表作品是人物肖像油画,他早年多描绘生活中熟悉的女性,表现女性群体本身柔和恬静的特质,如《北方姑娘》《蓦然》等,个人风格上基本没有很大调整。这类作品一般采用简洁单纯的构图,人物以半身像为主,或倚或坐,姿态祥和,呈现出稳定的感觉;背景过渡细腻,以纯净的深色背景或简单的室内家居装饰,简化空间上的纵深感。画中也常有刺绣、蜡染和传统家具等中国元素,试图表现出中国油画的古典风范。

《蓦然》是杨飞云自认为最成功的一幅油画作品,画面人物以他的妻子为原型,抓住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一瞬间,采用“室内近距离”的基本场景,描绘模特回头一刻的情调。杨飞云认为,“只有画和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和实物,才能非常容易地把自己真实的情感抒发出来”,这种亲密的熟悉感,使他容易掌控画面,近距离观察模特,形成画面上逼真的效果。

另一条发展线路以陈逸飞、袁正阳等为代表,将欧洲古典油画与中国古代文学结合,相互参考,在油画画面中表现出独特的中国韵味。陈逸飞在旅美期间,曾凭自己扎实的油画功底,接到一份在博物馆修复油画的工作,这使他有机会接触西方大师的油画原作,根据大师的笔触和思路探索,以油画本来的肌理融入色彩,让他的写实油画技巧进一步提高。他早期创作了一批英雄写实主义作品,如《黄河颂》《占领总统府》,后期则转向对东方美的关注。他的古典仕女系列作品《丽人行》《浔阳遗韵》等,将写实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意结合,表达了更加生动的文化情怀。《浔阳遗韵》创作于1991年,灵感来源于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将古典仕女置于虚拟的时空中,赋予了其诗性的意象,无论是三人像或大场面群像,画面中仕女的旗袍、扇面的刻画均细腻逼真。endprint

袁正阳的绘画风格与艺术基调的改变较大,早年创作的《一把椅子和战争的幸存者》,在写实的创作手法中体现出战争的残酷与忧伤,有反思和批判的隐喻。近期的油画创作则试图体现出空灵淡然的中国意境与心情,将西方现代艺术理论与中国的诗文禅学结合,其代表作品有《初春》《雕花的门》等。他的作品往往弱化空间感,采用虚拟的人物与背景关系,在人物的处理上将中国画与油画技法融合,如人物轮廓和衣褶的处理上,疏密长短有致。

(二)民族风

“民族风油画”主要指少数民族题材油画,画面中有明显的民族化特征。热衷民族题材的“中国写实画派”画家不在少数,代表性画家有艾轩、朝戈、龙力游、张利等人,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相比于汉族的现代化,少数民族因其聚居地的隔离与偏远,多保留有原始且传统的宗教、人文民族文化,拥有独特多彩的自然风景与风土人情。画家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写生,试图描绘在原初环境下的少数民族生存状态,刻画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向社会传达质朴灵性且健康向上的少数民族形象。

艾轩的代表性作品是藏民系列,如《穿越狼谷》《秋风掠过荒原》《远方的歌声》等。受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的影响,他通常将画面主体人物置于空旷冷寂的雪草地背景中,独特的地平线构图,把诗人般的抒情孤寂与神秘感结合在一起。藏族的儿童与年轻人是他喜欢描绘的对象,感触于西藏地区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对年轻生命的摧残,画面人物的眼睛神态有坚毅且深邃苍凉的感觉。除基本的写实手法外,艾轩的作品对观众震撼主要来源于对藏区自然环境、生存状态的关注,对内心中精神人文关怀的传达。

艾轩的藏民题材创作始于1982年,他试图在画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在大自然面前的坚毅与渺小脆弱并存。《冻土带悄寂无声》这幅油画创作于1991年,艾轩着力刻画了女孩的皮袄、寒风中凌乱的头发、背景中的断壁残垣般的裂缝以及隐隐含泪的凝视着画外观众的眼神,用蓝灰色的色调,表达出一种略带凄婉的情绪,让人忽略掉脑海里的杂念,静穆地观画。

朝戈与龙力游都是蒙古族题材画家,但他们的画面风格截然不同。朝戈本身是蒙古族人,从小经历过传统的蒙古族教育,蒙古草原是他恒定的主题,即使在非蒙古族的作品中,他也经常以草原为背景。朝戈的每一幅作品均严格按照古典主义油画的程序进行,主要以灰色调为色彩语言,人物和背景处理追求平面性,“把内心壮阔的自然图景变成激越的绘画”,代表作品有《盛装》《浩特》《阿巴嘎旗》等。

龙力游的草原题材作品则重视画面的体积感和三维空间感,强调色彩的丰富性和明暗对比性,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常表现朴实自然的草原日常生活场景,代表作品有《暮咏蒙古秘史》《读书》《瑞雪邀约》等。他有意运用保留色点的笔法,形成微妙的肌理感,使画面语言更为丰富。在构图上,通常以宽阔的草原为背景,点缀着牛、马在其中,动静相谐,在视觉上直观与含蓄并存,透露出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和美感。

(三)乡土风

20世纪80年代的乡土写实油画在中国美术發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符合改革开放初期画家回归生活和感情的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写实画派”中何多苓、郑艺、王宏剑、王沂东等人的作品,从题材与画面内容上,体现了多元的乡土风,画面中透露出画家的真情实感,以及对乡土中国的感触与热爱。

传统的乡土风油画代表画家有郑艺、王宏剑等人,他们扎根于农村生活,切实描绘中国农村的原初状态。郑艺用“毕恭毕敬的态度和宏大叙事的手法”来描绘东北农民大众,背景中常采用平涂的手法,有浓厚的装饰性意味,构图上运用自称为“阳光美学”的方式,将光线聚焦在画家最想表现的地方,展现了农村特有的温暖、欢乐与惆怅,代表作品有《共享和谐》《同一个梦想》等。

王宏剑则着眼于黄土地上的农民和农村生活,代表作品有《阳关三叠》《天下黄河》等。他的作品在形式上将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与抽象意向结合,用不同层次的色块叠加表现背景,构图上吸收中国山水画留白精髓,安排大面积的天空、旷野或高坡,凸显出天地高远的北方特色。《天下黄河》从构思到完成一共花了10年时间,表现的是一个现代机械化生活中不常见的场景:在陕北黄河上的一个渡口,一群船夫正搬运粮袋,迈着沉重的步伐,缓慢地走向画外。一个普通黄河百姓的小场景,却用了“天下黄河”这样宏大的名字,隐约可察觉其深意,黄河为中华文化之渊源,普通人如同浩荡河水中的一滴,但也是中华文化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另外一种伟大的景象。

何多苓曾是20世纪80年代“伤痕美术”与“乡土美术”的代表人物,他的乡土,是对“文革”结束后农村生活的反思,带着一丝清愁的情绪,作品中透露出伤感迷茫的文艺化美感,早期的代表作有《春风已经苏醒》《青春》等。《春风已经苏醒》缘起于舒伯特为一首诗谱的曲,诗的第一句话是“温柔的春风已经苏醒”,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情绪。画面风格明显受到安德鲁·怀斯的影响,用抒情优雅的背景、朴实的农村少女表现出画家内心的感伤与怜悯,与中国文化里天人合一的情调暗合。

同是乡土题材,王沂东的作品风格与前两种截然不同,他通过画面上明亮清新的色彩与形象展现了唯美理想化的乡村生活,与粗犷乡野的农村有着明显的区别。王沂东描绘的是家乡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在题材与人物形象的处理上追求中国乡土特色,情境上常采用中国民俗场景与元素,如闹洞房、赶集、红棉裤、大花被套等,色彩上善于运用传统中国色如红色、黑色、白色的对比,画面简单干净,形成一种具有东方神韵的乡土风格。王沂东的代表作品有《初雪》、《远方来信》等,或静或闹的氛围中,让人感受到乡村的温情与善美。《初雪》的模特是王沂东6岁的女儿,血缘之间的联系,让他更想把对家乡的感情传递到画外。他以白油画色加速干油做底,树干画得比较厚重,体现出粗糙感,雪地厚重而蓬松,女孩的脸与皮肤的处理比较细腻且平面化,在雪天黑白对比的美感中回忆家乡初雪的美感,一种凉风吹到脸上,脚步踏上雪地的回忆。endprint

(四)风格化

“风格化”指的是画家比较重视个人风格的表现,绘画中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以刘孔喜、忻东旺、徐芒耀等为代表。

刘孔喜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表现“文革”时期知青生活的《青春记事》系列,他选择了欧洲古典绘画传统中的坦培拉体系,在材料和技法上向正统坦培拉绘画溯源。“文革”与“知青”曾是“伤痕美术”的热门题材,因其时代的特殊性,常常被赋予政治意义,多带有批判色彩,如程丛林的《1968年某月某日·雪》,画面中呈现出一种阴冷的感觉。刘孔喜将“知青”题材纯粹化,弱化了它的政治符号化含义,描绘知青时代的青春岁月。作品中军大衣、雷锋帽、领袖徽章、原始的农具等元素,真实地再现了北大荒知青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伤感与迷茫,更有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刘孔喜“非伤痕化”的知青题材作品,来源于他本人真实的北大荒知青体验,更具客观与真实性。

忻东旺多关注城市底层与边缘人物,以农民工为主体,题材上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是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社会现象的反思与记录,代表作品有《早点》《装修》等。画面中人物造型略宽,给人一种坚实矮笃的感觉,姿势通常为倚坐或站立,没有大幅度的动作姿态,显得沉重且静穆,身上穿的廉价工装透露出他们的身份。人物面部是刻画最集中的地方,他们注视着画外,眼神或迷茫或困惑,偶尔有劳动过程中朴实的微笑,脸部用青灰色阴影,额头用红色或橙色的高光,显得色彩斑斓又统一,有一种经岁月磨蚀的沧桑感。与古典油画的平滑镜面感不同,忻东旺的油画表面如表现内容一样粗糙,明显有刮刀与厚重的笔触感,从形式到风格上统一,是一种独特地表现底层民众的写实油画方法。《早点》曾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这幅作品反映了画家所思虑的社会矛盾与人们精神中的困惑问题。在天津胡同的一个早点摊子,一群工人聚在路边的小餐桌上,开始了清晨最满足的时刻。食物是人的生活基本保障,而画面中地面上散落的垃圾,让人对早点摊的卫生环境充满了担忧。底层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瞥,让忻东旺有了强烈的表现欲望,生活的艰辛与得到食物的欣慰在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徐芒耀是中国写实画派中少见的将现代主义观念融合在写实绘画中的画家, 他的作品在形象上写实细腻,却在观念与内容上给人以荒诞的梦境般的感觉。早期作品《我的梦》系列中,人的身体穿过薄纸般的墙壁,一半在墙壁内,一半露在外面,用真实的场景还原梦境,震撼人的眼球。在此之后,他又尝试了视焦距的变形,画面中常常出现双影的人或物,背景与主体虚虚实实,十分奇幻。徐芒耀用古典油画技法诠释他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将写实油画的范围又拓宽了一步。

五、结语

中国油画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秩序整理,已逐渐摆脱了浮躁的状态,写实油画虽历经坎坷,但已经有了独特的地域色彩,在中国艺术格局中占据了不可缺少的一极。在写实语言的框架内,“中国写实画派”的作品几乎囊括了中国当代写实油画体系的所有语言样式与主题倾向,具有重要的艺术意义和历史意义。

新时期的油画题材虽多样化,但仍离不开国家、社会、人民的基本表现内容;油画的写实语言方面,则体现了西方、苏联与中国的艺术特征相融合的倾向。油画的精神内涵与技艺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将东方文化精髓溶于油画的载体之中,保留民族精神,才是开放包容的写实油画之路。

“总而言之,写实主义足以治疗空洞泛乏之病”,在弘扬主旋律的21世纪,“中国写实画派”在理性主义与人文精神上与民族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希望画家们在时代的更迭变化中,仍能坚持写实油画的创作,传递人间真情,而不是成为空有绘画技艺的“画匠”,把坚毅的精神传承给后人,展示中国油画的风采。

参考文献:

[1]艾轩.中国写实画派[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2]陈逸飞,等.中国写实画派油画精选集[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6.

[3]范文南.中国写实画派2006[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4]王焕青.画室里的秘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5]邵大箴.雾里看花[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6]李放,马莉.唯美至上—著名油画家系列[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5.

[7]李放,马莉.唯美至上—现实主义油画名家系列[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6.

[8]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9]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10]吕澎.中国当代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11]吕澎,易丹.197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12](英) 迈克尔·苏立文.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M].陈卫和,钱岗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13]徐悲鸿.新艺术运动回顾与前瞻[J].美术家,1948(2).

[14]陈池瑜.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新传统及其影响[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8(2).

[15]陳池瑜.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命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6).

[16]陈池瑜.新中国建设与绘画[J].美术,2009(7).

[17]水天中.90年代的中国油画[J].文艺研究,2000(1).

[18]王焕青.现实主义中的郑艺[J].艺术市场,2005(4)

[19]龙力游.草原牧歌——我谈创作[J].美术,2013(1)。

[20]曾仲鲁.画面写实、画骨写虚——为王宏剑的《天下黄河》作跋[J].美术,2008(2)。

[21]苏刚.回归经典[D].首都师范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实主义
俄罗斯油画艺术对中国油画的影响研究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
观人物肖像对写实主义的理解
浅析当代写实主义艺术家安娜·高拉
徐悲鸿及其现代性再研究
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现实观
用美学思想辩证地看待写实主义
中国第一位话剧导演张彭春对于欧美“写实主义”的中国探索
刍议安德鲁?怀斯作品从隐喻、转变到延续
当代中国式男女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