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趋势谈盛大举行

2018-02-28 02:31
网印工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印刷业印刷企业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印刷业经过40年的发展,走过“光与电”,迎来了“数与网”,如今已跃然成为排名世界第二的印刷大国。前路虽艰,已然迈步;未来寻梦,仍需努力。

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来临之际,2017年12月18日下午,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趋势谈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盛大召开。在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晓东、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袁宇霞、中国印工协副秘书长李君组成的老、中、青三位主持人铿锵激昂的开场之后,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趋势谈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趋势谈活动,邀请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23位重量级嘉宾,并将其分为六组,分别围绕“印刷装备如何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如何进行生产方式绿色升级”、“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共赢”、“如何看待印刷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如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速人才培养”、“如何实现印刷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群体突破”六个话题展开讨论,嘉宾们各抒己见,以期对印刷行业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下面是23位嘉宾谈论内容的摘要。

话题一:印刷装备如何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左起依次为:中国印工协副秘书长李君、高宝中国单张纸胶印机销售总经理王联彪、深圳市精密达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斌、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栗延秋、北人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邦设

陈邦设北人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前,我国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作为中国印刷装备的制造企业,北人目前聚焦两大市场:包装和出版市场,这两个市场,装备领域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鉴于此,我们紧抓趋势,致力于为印刷企业提供绿色环保、智能的系统化服务。我有两个观点:一是,中国印刷企业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提高装备的效能。我认为,未来,智能化工厂是必然趋势;二是,装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在我国已经不是问题,我国的装备已经可以实现稳定性、可靠性生产。

栗延秋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0年以前,我国的装备相对比较落后,尤其在印后环节,虽然目前有进步,但还是有一些差距。对中国印刷业的未来,盛通是充满信心的。盛通目前有五个工厂,八条产品线,首先,一个优秀的企业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责任,这也是盛通一直在追逐的。其次,盛通在为出版企业提供综合的服务;最后,盛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创造效益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郑斌深圳市精密达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从发展角度来说,深圳精密达应该说仍然在路上。新华印刷厂以前80%-90%都在使用进口设备,如今,80%-90%的新华印刷厂在使用精密达的设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精密达的设备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但其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械运行的可靠性,国产设备目前虽然基本可以实现可靠性运行,但要长久实现可靠性仍需继续努力。

王联彪高宝中国单张纸胶印机销售总经理

10年前,国内的印刷企业采购设备目标很简单,即质量达标、价格合适。如今,客户选择已不会如此简单,他们会考虑综合服务能力、智能化程度等。我认为,单一的工厂要有信息化管理,要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做到流程的智能化,以及对整个装备的网络化服务,满足了这四点才可以完成智能化管理。

话题二:如何进行生产方式绿色升级

左起依次为: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晓东、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杭州科雷机电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项建龙、网屏精密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廣沢慧、中标防伪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祥

张涛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对中国制造业而言,整个技术平台和生产方式都与国际存在较大差距。而实现绿色生产升级,对整个中国制造业而言意义重大。在绿色印刷的推进方面,乐凯华光的确也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发展柔印材料,推出免处理版材,在前期研发数字标签的基础上推出主要针对RFID印制的数字印刷机等等。

项建龙杭州科雷机电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从2016年开始,印刷企业多感环保压力很大,个人认为,在绿色印刷的升级改造过程中,第一是心态问题,是被动还是主动地接受改造。第二,是需要关键的创新技术或产品。在我看来,印刷企业的绿色升级改造并不是简单地减少VOCs排放,减少废气废水,其实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仅从目前我国有些印刷企业的生产环境来看,根本谈不上绿色。

廣沢慧网屏精密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数字印刷是相对绿色环保的一种印刷方式,2016年,全球数码化的比例达到30%,而在中国,这个数字仅为3%,这说明就数字印刷而言,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认为,随着中产阶级的加速提升,中国市场对个性化和按需印刷的需求会更大,而中国的数码化将在未来的3~4年有个跳跃性的发展。

刘祥中标防伪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为什么要做绿色升级,这是因为前30年,我们在拼经济,牺牲了很大的环境代价,目前我们在做的事情正是还以前欠的债。怎么做绿色升级,实则在不同阶段,企业开展绿色升级的内容也不同,我认为,绿色采购是前提,绿色设计和工艺是基础,此外,还要针对企业生产环境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体系化管理。

话题三: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共赢

左起依次是: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袁宇霞、澳门印刷业商会会长周绍湘、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原副总经理黎雪、北京印刷学院校长罗学科

周绍湘澳门印刷业商会会长

2017年7月,为进一步增强粤港澳三地在印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发挥区域联动效应,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印刷业的发展,在徐建国理事长的提议下,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香港印刷业商会和澳门印刷业商会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动大湾区印刷业发展”合作协议,这一协议可以说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落实。“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跟中国七、八十年代的水平接近,通过“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动大湾区印刷业发展”合作协议可以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刷业的发展,澳门有葡萄牙语系基础,对中国印刷业走进葡萄牙语系国家有一定的帮助。

黎雪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原副总经理

印刷的发展有两个轮子,一是国际化,二是数字化。江苏凤凰在海外(北美、南美、欧洲等)成立了一些基地,包括贸易、培训、印刷等内容。我主要说的是江苏凤凰在非洲的基地。非洲很大,是中国面积的3倍,并不能用贫穷落后一概而论,在非洲有市场经济的国家、有计划经济的国家,企业应针对不同的市场进行不同的分析。江苏凤凰在纳米比亚设立了基地,未来还将继续往东非发展,建立更多的基地。南非市场虽然很大,但是目前仍是欧洲的市场,我国企业要想进入比较困难。

罗学科北京印刷学院校长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改为倡议),可以说刚开始很多行业认为和本行业并不相关,而到2017年,不得不说,“一带一路”倡议在各行各业都在推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眼光一直在盯着欧美国家,现在我们从边缘走到了中心,就需要思考怎样树立大国的决心,怎样做国际贸易等一系列问题。“一带一路”走出去最早的是建筑、矿业等行业,如今,印刷行业企业也在逐步走出去。所以北京印刷学院,目前正在做两方面事情,一方面是招收留学生,另一方面是培养国内的学生学好外语,为行业企业走出去做储备。近年来,通过对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走访,我发现其印刷质量比较落后,这对国内印刷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机遇。

话题四:如何看待印刷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左起依次为:中国印工协副秘书长李君、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院长曹春昱、北京印刷协会首席顾问任玉成、北京阳光印易科技有限公司COO杨斌、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智

任玉成北京印刷协会首席顾问

印刷是一个服务行业,是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某种程度讲,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印刷业会发展得比较好。实则,北京印刷业本身也存在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表现在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我认为,要想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可以进行产业转移,但重要一点是,当地要有产业链的配套,解决印刷业的需求。

杨斌北京阳光印易科技有限公司COO

印刷产业是服务业,其布局是跟着需求走的,哪里需求旺盛,哪里印刷产能就会多。归根到底,印刷产业布局的不平衡,核心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均衡。我认为,对于印刷业而言,解决区域不平衡的根本是解决效率低的问题,而主要途径是平台化和专业化。对于印刷企业而言,要发现自己在哪个方面做得更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而且我个人认为,做减法或许比加法更有效。

刘学智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地域广阔,本身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造成了印刷业发展的不平衡。过去,造成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但如今政治因素正在对印刷业进行前所未有的大洗牌。最近我到北京、天津、新疆等地区走访了不少企业,发现中小企业生存越发困难。我想,企业要想生存,未来要做到两点,一是环保达标,二是遵纪守法。

曹春昱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院长

造纸和印刷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行业,造纸行业85%以上的用户来自印刷和包装企业。虽然两个行业是亲兄弟,但是明算账,而今年纸价上涨,更让这个账算得有点伤感情。在我看来,未来一段时间,至少2018年,纸张价格还将处于高位震荡的状态。因为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废纸进口仍受严控;二是造纸企业的环保成本越来越高;三是中小企业话语权越来越弱,市场会被寡头企业控制。

话题五:如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速人才培养

左起依次是: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袁宇霞、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主任万晓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王强、北大计算机科技技术研究所所长郭宗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斌

陈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2017年11月,中国印工协在上海出版高等专科学校举办了校企合作论坛,论坛结束后,徐建国理事长对我说了一句话:“高校老师说的话题都不是企业CEO思考的问题。”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这其实也正是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上海出版高等专科学校未来的发展,将结合上海的发展现状,继续坚持校企合作,打造融合平台。融合平台,并不是简单的校企合作平台,而是要将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些先进的表达方式融合到这个平台上,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是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万晓霞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主任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印刷工程这一专业是否应该改名,因为这样的名字并不吸引“现代”人。2017年,国家力推新工科的改革,新工科的改革,正是为了适应新经济的改革。在新工科的改革中提到,教育改革,需要问企业的需求。因为只有找到行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找到技术发展的变化,寻找到资源才能对新工科做正确的改革。近年来,武汉大学也尝试着邀请企业家参与到教学当中,这一过程可以说有收获却也有困难。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应用性人才增多了,但是寻找合适的企业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期望未来在新工科的改革中得到更多企业的支持。

王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目前,可以说纸媒体的需求空间接近天花板,屏上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印刷专业改名为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是基于两方面原因的:一是由印刷买家和设计所带动的;二是由市场对屏的需求所产生的。未来,印刷行业将会面临个性化定制、交互娱乐、先导体验等问题,所以,有些需求是需要创造的,而创造不能人云亦云,要有一些差异化,要创造有价值的产品。行业要发展,不能单打独斗,而应建立一个联盟,一个企业、校园、协会合作的联盟,通过创造,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郭宗明北大计算机科技技术研究所所长

30年来,北大计算机科技技术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出版印刷的研究,以及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化成果。不做应用性研究,在我们研究所是不被提倡的,我们提倡的是面向应用的研究文化。数年前,自动化很了不起,如今已经进入对智能化的研究,我们研究所研究的是面向出版印刷的人工智能。以前我们长期并且唯一和方正合作,难免会使眼光受局限,目前,我们已经扩大了合作范围。我认为,企业生存困难问题,并非现在才有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具有的问题;学校与企业合作要适度,如果方向仅仅来自企业,有可能会使发展滞后。

话题六:如何实现印刷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群体突破

左起依次为: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晓东、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卢卫东、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毛清、凌云光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姚毅、浙江炜冈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炳松

徐毛清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海新星这个民族橡皮布生产企业一诞生,就面临着与国际企业的竞争。起初,我们是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在探索中实践、追赶。2008年,随着书刊印刷量下降,我们便与其他国际企业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研发包装橡皮布;而近几年,绿色环保力度越来越大,大家便都开始研发环保型印刷橡皮布。对于上海新星推出的绿色橡皮布,我们有两个要求:一是生产过程零排放,二是橡皮布本身VOCs是零含量。至于我国橡皮布与国际的差距,我觉得主要在观念、销售方法和资金投入。

姚毅凌云光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就质量检测领域而言,我们与国际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集中在核心类零部件上,如照相机和镜头。针对此,我们与相关研究机构和学院展开产学研合作,主要是针对宽幅印刷机,在300米/分运行的速度下,检查出50微米的生产误差,而且我们希望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实现国产化。

卢卫东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

从方正电子从事喷墨印刷的历程来看,我对于如何实现印刷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群体突破有三个理解:1.视野、洞察力,以及对于未来的预测很重要,当然,行动和坚守的作用也不能低估。2.由于现在市场对于集成化、智能化的要求,所以我们发现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是不够的,除了做产品应用开发和研究,我们还希望给企业提供整合的方案。3.我们还承载着推动行业上下游企业联合发展的责任。就方正电子来看,目前我们与国际企业的核心技术的差距并不大,弱在协同制造的基础。

周炳松浙江炜冈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从事标签印刷设备制造已经很多年,目前公司产品在国内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并已输出国外,尤其是欧洲地区。就目前情况来看,于我们而言,高端数字印刷机要突破,目前这个市场被欧洲控制。我相信,若干年后数字印刷机的价格会下降,那么其在标签行业中的应用将会增加,为此我们公司在这方面正做着积极的准备。提及跨界,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做,对于跨界,我是这样认为的,你可以做,但不是你熟悉的领域,还是不要做。

徐建国理事长作总结

我以三句话作总结:一是,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前几年行业发展相对比较困难,相信今后几年,应该不会比之前更困难。二是,下一个春天和上一个春天一定是不一样的。前四十年,市场空白点很多,我们基本上是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发展;未来的竞争将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每天有企业新生,有企业死亡,这是经济发展的新陈代谢,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甚至是残酷的,但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三是,抓紧冬练,下一个春天一定会更健康、更美丽。冬天来了千万不能猫冬,冬练一个冬天,下一个春天一定会更健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贵在行动。

猜你喜欢
印刷业印刷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印刷业未来趋势预测及展望
出版物印刷将是喷墨印刷应用新的爆发领域
绿色印刷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包装印刷业发展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