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与深圳全面对标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

2018-02-28 20:09潘强于平阳
商业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青岛市深圳市措施

潘强+于平阳

[摘 要] “十二五”以来,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已然成为山东省乃至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龙头强市,但是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深圳市的发展还存有很大差距。从发展层级、动能转换、结构调整、环境支撑、要素集聚等诸多方面对两城市做全方位对比分析,通过剖析深圳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及其成功经验,找准青岛市发展存在的优劣势,结合青岛实际为青岛发展提出聚焦“三中心一基地”集中突破,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以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实现发展动能有序有效转换,以及增强政府扶持企业精准性和有效性等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青岛市;深圳市;对标分析;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2-0029-05

青岛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山东省最大的工业城市。“十二五”以来,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是山东省率先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但与国内先进城市深圳相比,无论经济规模还是发展质量都存在很大差距。近期,青岛市政府有关部门赴深圳市进行考察学习,开展全方位对标分析,并结合青岛市实际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一、青岛与深圳全方位对比分析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GDP年均增长9.7%,低于深圳0.4个百分点,GDP與深圳差额从3347亿元扩大到8203亿元,人均GDP仅为深圳的64%,单位面积GDP仅为深圳的1/10;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深圳的36.9%,外贸进出口总额还不到深圳的1/6;青岛市累计投资比深圳高出1万亿元,但单位投资产出的GDP尚不足深圳的1/3,产出的财政收入仅为深圳的1/4;青岛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0.8%,也比深圳低4.8个百分点。2016年深圳蝉联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榜首,而青岛市位居全国第17位(数据来源:自青岛市发改委统计数据)。

(一)与深圳全方位对比分析

1.从发展层级看,深圳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城镇化成熟期和国际化中高阶段,而青岛市仍处于工业化后期、城镇化加速期和国际化初级阶段。世界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城镇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国际化则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深圳通过持续实施特区一体化计划、出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决定和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推动有质量的深度城市化和国际化。2016年,深圳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三次产业比例达到0.1:39.5:60.5,一产就业人员占比仅为0.01%,城镇化率已经100%,根据国际通行的“钱纳里六阶段发展理论”(钱纳里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的。六个阶段分别是不发达经济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社会、现代化社会。其中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后工业化时期主要依据四大指标:人均GDP超过11170美元,“三次产业比例”中一产所占比重低于10%,一产就业人员所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低于10%,城市化率超过75%。)和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的城镇化进程理论(城镇化进程分为低速增长阶段(30%以下)、加速发展阶段(30%-70%)和成熟阶段(70%以上)三个阶段。),深圳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期和城镇化成熟阶段。相比之下,青岛市2016年人均GDP为1.6万美元,三次产业比例达到3.7:41.6:54.7,两项指标已经达到后工业化水平,但一产就业人员占比和城镇化率分别为18.1%和71.53%,差距较大,还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过渡阶段和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同时,根据GaWC世界城市最新排名,深圳处于“β”级国际城市第12位,而青岛市仅处于“γ+”级国际城市第13位。

2.从动能转换看,深圳已经步入创新驱动的新境界,而青岛市仍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攻坚期和过渡期。近年来,深圳在政策优势逐步弱化的情况下,认准方向、保持定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相较而言,青岛市尚处于动力转换衔接期,对投资拉动经济依赖度高,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支撑还不强。综合创新能力方面,2015年,深圳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城市创新力最强城市排行榜”榜首,青岛市仅为第15名;深圳列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2016中国十大创新城市排行榜”第一名,青岛市不在前十名。创新投入方面,2016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4.1%,青岛市为2.84%。高新技术产业方面,2016年底,深圳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037多家,而青岛市为1348家,数量不足深圳的1/5。创新设施方面,深圳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493家,青岛市虽拥有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但在总量与领域分布与深圳差距明显。前期青岛市加快建设千万平孵化器工程,在孵化载体硬件方面与深圳的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软件配套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孵化能力还与深圳差距较大。

3.从结构调整看,深圳高端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已成重要支撑,而青岛市仍处于新旧产业青黄不接的转型阵痛期。“十二五”以来深圳市坚持产业升级与转移合作相结合、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相结合、淘汰低端与引入高端相结合,产业转型成效显著。2016年,深圳三产占比为60.5%,高于青岛市5.8个百分点;四大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物流、金融和文化等增加值占GDP比重合计达到64%,产业集群集聚优势明显,且税收贡献突出;深圳金融业增加值为2876.89亿元,是青岛市的4.3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560.02亿元;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合计实现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虽然存在统计口径的问题(深圳统计口径较大,包括生物、新能源、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青岛市主要统计国家发布的七大产业,远小于深圳七大产业的口径),但青岛市依然差距明显。相对而言,青岛市海洋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规模较小,经济增长仍主要靠家电、机械、物流、商贸等传统产业拉动,转型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endprint

4.从环境支撑看,深圳法治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较高,而青岛市软硬环境建设水平仍亟待提高。深圳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先行者,创新设立了前海法院、国际仲裁院,涉外商事调解、法律查明机制都走在前列,2016年深圳在《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中位居第二。深圳是市场化改革的排头兵,行政审批事项缩减68%,由改革前的1091项减少为347项。网上办理项目备案和核准时限分别为5天和8天。深圳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拥有商事主体265万户,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30家,均远远超过青岛市。2016年,深圳入围世界500强的6家企业,都是民企;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深圳25家企业入围;主营收入超百亿企业60余家。相比之下,青岛市民营主体2016年虽已达到97.49万户,但仅有新希望六和、新华锦2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500强。深圳还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典范,目前轨道交通線路长度285公里,机场旅客吞吐量4197.5万人次,分别是青岛市的11.5倍和2倍;深圳空气质量优良率96.7%,高于青岛市15个百分点,而2015年PM2.5浓度只有27,比青岛市低18。

5.从要素集聚看,深圳是国际人才高地、全国性金融中心和国内最年轻城市,而青岛市仍局限于区域性金融中心和人才聚集地,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也相对较重。深圳长期坚持“优化结构,人才为先”。“十二五”以来,国家“千人计划”相关人才累计引进162人、“孔雀计划”引进1539人、高技能人才引进69万人;相比之下,人才总量方面青岛为深圳的61%,每万人中拥有人才数量青岛为深圳的77%,而外籍专家数量青岛仅为深圳的13%,差距显而易见。2016年,深圳在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市人才研修院、“孔雀计划”产业园、“千人计划”创业园等相继成立。举办首届中国深圳海外创新人才大赛,有全职院士6人、海内外高层次专业人才1229人、海归人才1.05万人、高层次团队23个、高技能人才12.6万人等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新落户深圳。此外,深圳立足于建设全国性金融中心,拥有深圳证券交易所、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南方基金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平台,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2876.9亿元,占全市GDP的14.75%,金融业实现国地税合计税收979.1亿元(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790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0.2%,居各行业第二。相比之下,青岛市金融业增加值和税收仅为深圳的23%和13%,占全市GDP的比重较深圳低8个百分点,上市公司的数量也远少于深圳233家,尽管财富管理特色彰显,但仍局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在人口结构方面,深圳也优势突出。腾讯《2016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显示,深圳以高达89的年轻指数位列榜首,高达22.5%的年轻人口净增率,使其成为全国“最年轻”城市。2003-2016年深圳在校中小学生从64.9万人增至131万人,人口流入的态势较为明显,而青岛市从105.4万人降至99.2万人。截至2016年底,深圳户籍60岁以上人口老龄化率仅为6.6%,而青岛市高达20.6%,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作者2017年5月随青岛市政府考察团去深圳实地调研相关数据)。

(二)深圳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空间资源带来刚性约束。早在十多年前,水、环境、土地、资源等“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就开始制约深圳的发展,现今问题更加严峻。2010年7月,深圳特区扩展至全市范围,面积扩张近5倍。这片最多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中,生态保护用地占49.9%,道路占12%,剩余能用的土地。深圳目前已逼近50%的土地开发强度,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这一比例已经高于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比香港也高。水质监测近十年的数据分析来看,主要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深圳河等5条界河的治污均未达标。2017年深圳预计基本实现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2019年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95%左右。

2.房价高企带来挤出效应。2015年以来,深圳房价日渐攀高,一下跃居全国楼市的“排头兵”。2016年9月,深圳一手住宅成交价达到61600元/平方米,高居全国城市首位,较上海、北京还高37%和52.3%。美国Longview Economics经济咨询公司最新研究资料显示,深圳房价仅次于加州圣何塞,已成为全球房价第二贵的城市。高房价带来高房租、高物价、高消费以及高薪预期对城市竞争力不利,同时楼市猛涨也让不少制造企业考虑外迁,受完备供应链的吸引,高端制造业大多更愿意留在深圳,但一些配套服务商受房价等因素的影响在转移,长此以往,或许会波及到大企业。

3.快速扩张带来治理挑战,治理面临新挑战。深圳光明新区2015年12月20日发生特大滑坡事故,造成69人遇难。作为一个发展快速的城市,其管理漏洞显而易见。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存有历史问题,违章建筑占深圳建筑总量的43%,其中全市违建面积4.28亿平方米,违法建筑37.3万栋。深圳非户籍人口高达782.9万人,占比68.8%,在释放人口红利的同时,也极大的挑战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尤其是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方面配套还不够,其千人拥有医生数、养老床位数和人均体育设施面积分别为2.6人、23张和2.2平方米,约为青岛市的87%、62%和88%。

相对深圳,青岛市总体存在较大差距,但也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城市发展空间、蓝色经济、生态宜居等方面相对突出,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扬长避短,将特色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深圳模式”成功的原因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调整,深圳成功走出优势不再的困境,异军突起成功转型,且再度领先,成为我国科学发展示范窗口、排头兵的领军城市。这其中有深层次的原因值得剖析和借鉴,主要有四个方面[1]:

(一)主动超前的转型发展理念

深圳从速度到质量的转型,从深圳标准到“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从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历届党委政府都紧密结合形势,审时度势,不断追求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将经济发展主动权牢牢把握。2000年以前,深圳就制定了超前的产业规划,全面调整优化经济布局,拟在微电子及新型元器件、计算机、机电一体化、通信、生物工程、激光、新材料、微电子及新型元器件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重点培育。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圳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甚至下滑,从年均25%跌到不足10%。在加工贸易急剧下跌的状况下,深圳市先后制定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致力打造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和生命健康等四大未来产业。近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等重要文件又纷纷出台,大力建设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以实现对内的可循环可持续,对外的强大集聚效应。endprint

(二)尊重市场的务实创新精神

深圳铺天盖地的创新活力得益于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政不扰企、企不媚政”,政府尊重企业、企业追随市场,经济助力企业。这种规范有序、良性互动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环境,是深圳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深圳发展最大的优势在于特区立法权。自经济特区立法权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从1992年被赋予以来,深圳在经济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共推出126部法律。市场主导的运作模式,是深圳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深圳,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和职务发明专利等各项中90%以上比例均产生于企业。此外,在放管服方面也注重与国际接轨,“一照一码、多证合一”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压缩90%的社会投资审批事项,不到20个人就有一家企业,创业密度和商事主体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居首位。

(三)良性循环的投入产出机制

长期以来,深圳在转型升级方面投入巨大,通过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益,实现财政增收再反哺转型升级,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促进机制。从2009年起,为鼓励新能源、生物、互联网等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深圳每年投入35亿元。2014年起,为发展航空航天、机器人、生命健康等五大未来产业,深圳每年又拨付15亿元。2016年,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圳出台了三大“若干措施”,从促进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方面做足了功课。科学实验室由著名科学家命名并牵头组建的,最高给予1亿元扶持;深圳企业首次入选世界500强的,则奖励3000万元;中小微企业发展,可申请100亿元市级基金;每年还有不少于10亿元的资金用于“孔雀计划”的开展实施,等等。直接有效的资金投入助推了产业发展、创新裂变和人才集聚,极大提高了深圳的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四)开放包容的特区文化基因

深圳和美国硅谷一样,也是一座移民之城,95%以上的人口都是新移民,本地原住民不到30万。对于每一个漂泊到新城市的移民来说,要适应新城市、新环境,就必须要转变观念,告别传统,摒弃原有的某些文化习惯。这种移民城市特质使深圳拥有了“追求成功、宽容失败、敢于冒险、崇尚创新”为内核的创新文化和开放氛围。不同的文化和个性的相互包容,则是移民文化的另外一个特征。移民们既保持个性又彼此包容借鉴的多元化文化,形成了深圳文化独特的开放兼容品质,这种品质又成为满足创新文化的必要条件。移民网络就像“章鱼”模式,其发达的触角能够高效快捷地捕获国内外资源,迅速收纳整合各种最新信息,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大大提高[2]。

三、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战略主线,聚焦“三中心一基地”集中突破

1.产业方向再聚焦。以“三中心一基地”战略为总抓手,聚焦主业、突出特色,围绕海洋中心建设推动海工装备等主导产业提水平、上规模,围绕服务中心建设推动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高端化发展,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推动轨道交通、汽车、家电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形成七大支柱产业;同时,围绕创新中心建设,着眼长远,努力培育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新增长点,塑造差异化优势,争取形成类似深圳支柱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序接递的发展格局。

2.发展载体再聚集。进一步明确“蓝色创新谷、战略母港城、生态创智岛”的战略定位,打造鳌山湾蓝谷核心区、红岛经济区、西海岸海洋高新区、金家岭财富金融聚集区、滨海大道科技创新孵化带“一心三区一带”创新布局,构建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示范区、董家口港区、邮轮母港区、胶东临空经济区、胶州多式联运区、国际自贸试验区“一区五港”融合开放大格局,重点建设动车小镇、汽车新城、东方影都、中德生态园、生态健康城等特色功能区。

3.要素资源再聚合。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专责工作小组,引进培育跨国企业和大型龙头企业,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要增加一批,对首次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500强、世界500强的企业给予奖励(深圳最高给予1000-3000万元奖励)。对国内外电子商务领军企业以及区域总部、数据中心、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高端项目要大力引进,鼓励他们将企业注册地和纳税地改迁为青岛市并在青岛市产生结算交易。加快打造银行、证券、基金公司集聚楼宇,吸引和固化金融牌照资源。加大高端人才和机构引进培育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细化完善紧缺专业、技术目录,创新高层次人才认定、机动编制管理和安居政策,加快海洋院士生态圈建设,推进人才市场化评价认定,适度放宽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管理。

(二)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提升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

1.以法治化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建设一流法治城市。[3]划定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权责边界,加强知识产权和信用体系等基础机制建设,尽可能全面列出政商交往“正面清单”或“负面清单”,建立“亲而不媚、清而不远”新型政商关系。制定的政策法规要符合国际规则,商事制度要与国际接轨,纠纷解决机制尽量多元化。建立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作联动机制,实施“互联网+”政务行动计划。

2.以市场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方向,全方位激发市场活力。完善民营经济发展领导体系和管理方式,全面建设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从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实施创新战略、减低企业负担等方面全面对标深圳,争取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试点。建立公开透明的中介服务市场,探索建立“多评合一”机制。运用资本注入、奖励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民营业户担保能力进步一增强。发挥民营龙头企业的牵头作用,提升标准创造能力和知识产权能力,组建标准联盟。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开放性重组,完善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

3.以國际化作为深化对外开放升级的新标杆,实现城市发展升级。持续推进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纲要及年度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国际城市规划建设、服务提升等标准体系。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重点在金融、商贸、科技文化等领域取消或放宽准入,探索建立更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研究面向日韩的跨境金融创新政策。大力发展保税展示交易、平行进口等新业态,创新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示范区。加强和完善外事工作管理,建立健全外籍人士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外籍人士的居留、通关、出入境等外事服务工作。加大国际学校建设力度,争取试点普通中小学特别是外国语学校、民办学校开设专门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国际部。争取加入世界城市与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endprint

(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发展动能有序有效转换

1.加快创新驱动。以深圳为标杆,争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政府企业间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积极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结合。将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列入探索项目,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快建立科研项目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的机制,社会资本更多运用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投入。推进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等重大设施建设投用。改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准入管理,服务采购政策体系和创新产品更多符合国际规则。

2.鼓励民间投资。学习先进城市,探索建立市级的投资促进局和行政审批局,集中投资合力、提高投资效率。对可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公用和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各级政府不再全额投资,把空间让给民间资本。国家服务业综合试点争取扩大开放,鼓励内外资在科技、信息、文教、金融、健康等领域扩大开放。研究制定新版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进一步减少、下放核准事项和范围。研究民营企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基础设施、产业转型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将公益性项目和营利性项目打包组合,推出投资工程包,吸引民资介入。创新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投贷联动等业务。

3.保持房地产理性健康发展。深刻领会国家房地产调控最新精神,加强形势研判和政策储备,提前开展精准调控和相机调控,合理控制房价涨幅,避免成交量大起大落,有序有度地推动城市发展降低房地产依赖。增加住房有效供应特别是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供应,加强土地供应调控。持续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整顿,严打违法违规行为,加大信用联合惩戒力度,加强对个人住房贷款的监管,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

(四)提升服务企業水平,增强政策扶持精准性和有效性

1.产业政策更加精准。制定重大工业项目引进计划,推进轨道交通、汽车、海工、机器人等产业关键环节招商。按照国家资助的一定比例,给予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配套支持(深圳给予50%的配套)。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保费支出予以支持。支持企业与军工单位开展研发合作,引导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军工科研项目根据合同金额给予适当的资助(深圳按照35%的比例,最高500万元)。与社会资本合作,探索设立市级“丝路”基金,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对国家对外投资合作专项支持青岛部分给予配套。

2.金融政策更加给力。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对向无贷款、无担保、无抵押的中小微企业发放首笔贷款、信用贷款而产生坏账损失的银行,给予相应补偿(深圳给予50%的风险补偿)。对向中小微企业开展存货抵押质押融资业务和应收账款的银行要给予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金融租赁公司和开展产融结合试点。开展监管创新试点的金融监管机构,应积极探索混业监管模式向跨市场协作、跨部门方向发展。

3.创新政策更加优惠。大力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探索组建。通过发放科技创新券等方式,支持创客向各类机构购买科技服务。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落户,积极协助办理手续和办公场地等工作。鼓励支持境外机构在青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转移机构并给予研发补助(深圳给予最高1000万元研发资助)。重点吸引和支持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学术组织)、专业论坛在青举办或永久性落地(深圳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通过定向采购等方式给予业务经费补助(深圳每年给予最高500万元)。

[参考文献]

[1]王卓民.推进青岛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青岛与深圳对比分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7(2):62-66.

[2]李罗力.深圳:再成经济转型窗口排头兵[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4):5-10.

[3]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青岛日报,2016-04-15(1).

[责任编辑:史朴]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岛市深圳市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深圳市民办中小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
难考的驾照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深圳市模型运动协会第十九期遥控航空模型飞行员执照公示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