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建筑业劳务用工问题研究

2018-02-28 21:59兰艳阳
商业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建筑业

兰艳阳

[摘 要]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劳务用工一直是劳动用工领域的热点问题。基于建筑业发展的新时代背景,分析了我国建筑业劳务用工领域存在着劳务从业者数量减少、单个成本增加、劳务人员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我国建筑业应从提高劳务人员待遇水平与技能水平,推进建筑业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务用工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建筑业;劳务用工;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2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2-0112-02

一、我国建筑业的新时代背景

我国建筑业从上世纪末开始进入了快速增长期,特别是本世纪初更是出现了飞速发展的局面。为了促进我国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关于建筑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正在逐步落地的政策,必将为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层次的规划,也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2014年7月1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它从顶层设计角度开启了被称为建筑业的“第三次改革浪潮”的行业系统性改革的新阶段。这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持续发展的总目标要求”在建筑行业的推进,是建筑主管部门近10年来就建筑业改革发展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2015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从国家层面为城市建设搭建了顶层设计,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市建设工作描绘了规划蓝图。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全面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为进一步简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2016年4月1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浙江、安徽、陕西3省开展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安徽省自2016年6月1日起,取消了建筑劳务企业资质;浙江省逐步取消建筑劳务企业资质,积极发展建筑业专业作业企业;陕西省弱化劳务企业资质,发展小微建筑专业技能企业。

2017年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7]19号文件发布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从深化建筑业简政放权改革、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优化建筑业市场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和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7个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并为建筑业树立了打造“中国建造”品牌的目标,拉开了国家“主刀”建筑业改革的序幕,实质上是对建筑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业更好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十九大报告强调,更好发挥政策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为生态小镇、绿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方向。“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尤其是陆地沿线的各个国家大多数是欠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严重阻碍其发展,我国可通过援助和贷款支持的形式促进各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这为“中国建造”输出提供了一次难得机会。

二、我国建筑业劳务用工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建筑业劳务用工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自己保有的劳务人员。这些人员技能水平比较高,但由于效益偏低、动力不足等原因,数量逐年下降,目前总的保有量已经不多。二是以劳务分包为主要业务的劳务公司的劳务人员。这些人员具有一定的技能水平,但因长期保有成本较高,数量也不是很多。三是社会班组,即包工队模式(农民工),这是目前我国建筑业劳务用工的主体。这些人技能参差不齐,技能水平高的人不多,大部分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务作业,虽然该用工形式与现行政策有一定的冲突,但数量巨大。这三种形式同时存在,不可截然分开。无论哪种形式的用工,整体上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一)建筑劳务从业者数量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抽样调查结果,2011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5、1.5、0.5和0.6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例由2014年的22.3%下降到2015年21.1%,下降了1.2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占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占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

建筑劳务从业者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青壮年劳动者因建筑业生活条件艰苦、环境恶劣而不愿意从事建筑业;二是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加,外出从业者不断减少;三是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有了更高的受教育水平而不再从事建筑劳务工作。

(二)单个用工成本增加

近几年来,建筑业单个用工成本不断增加。一是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促使用工成本增加。2008年来,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法律的出台及各地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企业的人工成本不断增加。二是经济发展促使人工成本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都不断提高,为了维持较高的生活、消费水平,建筑劳务人员也开始要求更高的待遇水平。三是建筑劳务人员相对短缺。伴随务工人员数量的减少,建筑劳务人员供给出现了相对短缺,建筑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要主动提高劳务人员待遇水平,从而增加用工成本。

(三)勞务人员技能水平不高

传统的国有建筑企业一般都有成体系的培训制度,劳务人员的技能水平都有较高的保证。但随着建筑企业管理层与劳务层的分离,只有少部分国有建筑企业还组织自有劳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只追求经济效益的一些国有建筑企业、劳务公司与社会班组对劳务人员的技能不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提升,这些劳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只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逐步的提高,但因缺乏系统的培训,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且差距较大,多数劳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不高。特别是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因工作地点不断变化,服务的单位也不断变动,个人缺乏提升技能水平的主动性,单位更没有培训技能的积极性,造成建筑劳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整体不高。endprint

三、建筑业劳务用工的政策建议

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目前我国建筑业劳务用工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一)提高劳务人员的待遇水平

根据经济学的供求理论,一般商品的价格越高,其供给量越多。目前建筑劳务从业者数量少就可以通过提高其价格,即待遇水平来增加。较高的待遇水平不仅仅表现为较高的工资收入,也可以是较高的社会保险水平(如缴纳社会保险、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较好的福利水平(如增加劳动保护投入、体检等)。还可以是劳务人员身份的转变,将短期用工改成长期用工,临时用工转为正式职工等。

另一方面,随着单个用工成本的提高,国家可以通过调整定额标准的方式提高施工合同中人工费用预算标准,从而保证施工企业有足够的人工费用预算。此外,加强工程款的及时结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劳务人员费用,从而保证劳务人员待遇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劳务人员的技能水平

劳务人员技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形式进行。借鉴义务教育的经验,国家可以对建筑劳务人员进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他们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并通过发放技能水平的鉴定补贴,吸引劳务人员主動进行技能鉴定。通过组织多层次的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并对获得较好成绩的人员和所在企业进行一定的表彰和奖励,从而调动劳务人员提高自身技能的主动性和企业加强自有人员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此外,国家也可以通过强制施工企业使用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劳务人员的方法提高施工企业对劳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的主动性。

(三)推进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

建筑业的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是我国建筑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是建筑业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它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劳务人员技能水平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减少劳务用工数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素蕾,毕晓清.山东省建筑业劳务用工现状研究与对策[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4(7):44-46.

[2]阎西康,常璐平,兰天,董成.建筑业劳务用工产业工人化途径调查研究[J].建筑经济.2015(12):9-12.

[3]郭大虎.浅谈我国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改革[J].中国市场.2014(5):81-83.

[4]王田青.建筑业劳务用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J].建筑安全.2015(2):73-75.

[5]高亚春,付韶军.我国建筑行业劳务分包用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0):171-173.

[责任编辑:史朴]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建筑业
俄建筑业工作对女性开放
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2018年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3.8万亿元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3600万建筑业农民工纳入工伤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