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着力点

2018-02-28 23:53王志禄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民族认同文化自信关键

【摘 要】 文章论述了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着力点:深化中华文化全民认同是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前提基础;推进文化科学发展是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根本要求;坚持文化成果人民共享是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促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外在体现。

【关键词】 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植根;关键;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我们应该承接传统、把握时代、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从更高的认识视野和角度找准着力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人民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深化中华文化全民认同是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前提基础

深化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源、认识其流,把握其潮头所向,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全民族认同,是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一項基础性工作。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握并传承这三种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想、价值、活力、前景持有坚定信心,应当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脉及其独特标识,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并形成的进取向上、振奋人心的革命文化,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独立解放,既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宝贵成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动力,也为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引领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在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中华民族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渡过重重难关提供精神引领,我们创造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已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已经发挥出明显成效,事实已佐证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是一种能代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要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努力克服各种崇洋媚外的心理,及时化解文化认同方面出现的危机,强化全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意识;既不能数典忘祖,否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传承,也不能妄自菲薄,只看文化发展的不足与差距,否认或忽视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应构建起健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体系和教育体系,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基本准则和路径推动中华文化转型升级,展现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二、推进文化科学发展是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根本要求

文化自信作为观念和精神层面的表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状况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反映。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于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路径及实际效果,在于文化建设实践中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时代底气及现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和丰硕成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到战略高度,思想文化建设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进展,党的理论创新持续推进深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日渐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花样繁多、扎实有力,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扩大效益增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奠定了强大底气。

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发展的路径和基本态度,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原则;应拓展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承接传统,对中华文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对世界,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国外文化,能够学习和借鉴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面向未来,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和中国实际,着眼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以世界前瞻视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文化成果人民共享是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

文化自信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内在感受和体验过程。提升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是激发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内生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服务于人民的文化,其性质要求必须确立起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提供给人民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文化发展成果,使人民内心由衷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

当今中国,人民的文化需求极其旺盛,日益多样化及多元化,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文化消费市场之一,但中国文化建设的成果却远远不能满足人民需求,文化产品的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状况日渐明显,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也非常突出。解决这些短板和问题,真正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是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只有文化成果丰硕,群众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精神振奋、心情愉悦、情操高尚,文化自信才能得以形成。

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建设中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应实施细化文化惠民工程,既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强化公平性、便利性及其使用效率和维护保养,保障全体人民享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和成果,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品种,尽力满足人民多样性文化需求。

四、促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外在体现

促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面,是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效果体现。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的传承,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既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又具有比较广泛的世界价值,有诸多方面可供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借鉴,是我们促使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内在信心基础,我们完全可以信心满满地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为人类共享,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生存发展问题。

当今世界,中华文化日益受到国外民众的喜爱和欢迎,中国许多文化元素和素材被西方的传媒公司、影视公司借鉴使用,制作成各种文化产品,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匹配;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中占居的份额很低,在海外叫得响的中国文化产品,大多是功夫、杂技、民俗表演、民族歌舞等,缺乏现代中国元素,更缺乏知名中国文化品牌。

促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统筹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的系统工程,应在深化政府间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交流渠道、创新交流方式、提高交流效果;应有意识地对外塑造我们的文化魅力,突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同时,重视当代中华文化传播,应注重营造文化亲和力、培育文化感染力,讲好中国故事,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智慧,让世界更好了解开放和发展中的中国;应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运作规律的生产、营销方式,按照国外民众的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打造更多具有中国独特风格气派的文化精品,将中华优秀文化放置于全球文化需求的背景下、放置于人类文明的大熔炉中锤炼,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作者简介】

王志禄(1964.12—),山东海阳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民族认同文化自信关键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民族问题的特点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法治变革中的法律移植
伊斯兰教消费观与回族穆斯林消费行为研究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鹏鹏猪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