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生活基本(节选)

2018-03-01 02:06松浦弥太郎
读者·原创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器皿餐具冰箱

文|松浦弥太郎 译|冷 婷

温柔且柔软

也许温柔是一切之基本,我们可以用柔软将其轻轻包围。如果把温柔当作相互交换的礼物,无须交流,也能达到美妙的效果。与人接触打交道,刚正不阿固然可贵,但温柔和善更让人心悦诚服。

先人一步洞察发现

为了比别人先有所作为,我们就要先人一步洞察发现。无论是能给人带来喜悦的事、令人期盼的事,还是想先拿到手的东西,你想得到这些,需要的都不是超能力,而是细致观察及温暖体贴。比如开家庭派对,谁都会想到准备食物、饮料和音乐,这时你需要准备的是,一旦大家倦了、累了,可以用来倚靠休息的靠垫。

被人喜欢,也会被人讨厌

“被喜欢”和“被讨厌”是一对组合。如果能被所有的人喜欢,自然是令人高兴的事,但这绝对不可能发生。要是能意识到这个现实,就不会被社交软件上的评论及无情的谣言左右。

不粉饰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完美地展现自己,虽然不至于到为此撒谎的地步,但稍微想要粉饰一下的心情倒是多少都会有的。然而,在这信息开放的时代,即便想要粉饰也很难成功。此外,粉饰意味着掩盖一些东西,与其如此,倒不如勇敢面对。

加深亲切感

对我们而言,亲切地对待家人、朋友和工作伙伴就如同呼吸一般稀松平常。可话说回来,这些亲切是不是早已模式化?所谓亲切,需发自内心,若挖得不够深,就无法企及。

用轻轻相连的虚线,联结与人的羁绊

“与大家一起”的好处是轻松、快乐、心安,不过团体活动也有其限制性,那就是不能随心所欲地走自己的路。虽然友情很重要,但如果总得迎合别人,一旦出现分歧就被责备,这样的人际关系未免太过沉重。相信我们更想要的模式是,即便偶尔独自打发时间、独自外出、做出不同的选择,大家也能其乐融融。这种关系就像是轻轻相连的虚线,不紧密但也不会离散。

有种智慧叫放下

沉迷于未到手的东西,紧紧抓住已到手的东西,这样下去,将渐渐陷入苦闷,透不过气。建议大家购买衣服等物件时,采取“买一件扔一件”的原则。而物件以外的事情,相信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

不意气用事,凡事保持理智

无论是与亲友打交道,还是从事团体活动,生活中总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原本打算保持冷静的你,会不会因意气用事而固执己见?坚持“我就是想这样做”的行为,就像小孩撒娇一样蛮横无理。与其这样,何不理智地向对方说明“为什么这样做更好”,并努力得到理解。如果无法说清楚,那证明连你自己都还没想明白。

靠近对方的心

所谓与人靠得更近,不是双方紧贴在一起,而是牵挂对方,渐渐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让自己的心慢慢靠近对方的心。

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你想为重要的人做些什么?或许你想到的是说一些温馨的话,表现出亲切的态度、体贴的行为,或赠送礼物。然而,当对方感到悲伤时,再温馨的言语也有无法安抚的时候;当对方受到伤害时,亲切的态度说不定反倒成为一种负担。这时什么都不用做,只需默默站在不远处陪伴对方。对,只是陪伴,永远陪伴。就算有阵子没见面了,双方的心也依然靠得很近,这才是最美好的礼物。

跟人见面,不忘带上礼物

和人会面时,除营造良好的相处氛围外,还要给对方准备一份礼物。不过,这里说的礼物并不是指巧克力、名贵坚果之类的东西,而是诸如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能启发对方的建议,或能让对方打起精神的笑颜。那些让人觉得“每次和他(她)会面都有意外的收获,能见面真的很幸运”的人,与人会面时总会带来令人开心的礼物。

答谢时要附上感想

向对方说“谢谢”时,请再加上一些感想。答谢是回赠对方一份“礼物”,但不一定是物件,也可以是一句感想,哪怕不是郑重的言辞也无所谓。答谢和被答谢都是值得高兴的事,让我们借由礼物,创造更多欢乐吧!

多替对方担忧

我们之所以在收到他人的求助后闻声而逃,是因为我们不是当事人、懒于想象、缺乏同情心、待人不够亲切。虽然世上什么样的人都有,但还是希望大家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能多替对方担忧。担忧是要把对方放在心上,这不是什么坏事。

不强求

替人分忧的精神很珍贵,但请千万别强求对方。不管出于多大的善意,强求都是剥夺对方自由的行为。是否接受你的意见,是对方的自由,请不要用“我是为你好”这种咒语束缚他人。

学会谦让、忍耐

“自己”是不是每个人最关心的话题?比如无论如何都想说关于自己的话题,时不时想成为最出风头的那个人。总而言之,任何人都有自我展示的欲望。可即便如此,还是希望大家能稍微克制些,做到谦让,优先考虑对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过分谦让,说不定会被误以为是不负责的旁观者。

不要一味否定

也许你的预言像上帝的一样精准,但即便如此,也不要否定别人说的话,不要一开始就说“不”,不要关上心门,把话说死。打心底里否定的行为,就像是咔嚓一声剪断了绳索。另外,否定还会埋下争吵的种子。所以,请试着坦率地倾听。

察觉被背叛时,请选择原谅

即便双方相互信赖,彼此尊重,但突然遭受对方背叛的情况也还是有的。这时,受伤的你应该会感到悲痛和愤怒吧?会想要谴责对方吧?但事实是,人就是一种偶尔会做出背叛行为的生物。既然无法解决,那就放弃追究吧。说到底,人是脆弱的。与此同时,也别忘记“或许有一天自己也会背叛别人”。

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打交道

这其实是件很费劲儿的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和他们在一起时,我们必须逼迫自己加速成长。一旦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仅要接受这一现实落差,还要努力缩短与优秀的人之间的距离。虽说过程艰辛,但这是提升自我的最佳课程,它能让我们体会到平时在舒适的朋友圈中感受不到的紧张感,并努力提升自己。

打磨很重要

新事物本身是极具魔力的,比如就算很便宜,但只要是新衣服,我们就会穿得很开心;就算要去很辛苦地劳作,但只要有新工具,我们就能打起精神。但如果一味依赖新事物的力量,那么即便是再有创新性的想法与事物,也会有腐旧的一天。因此,要在新与旧之间找到平衡点。对待现有的事物,请多斟酌它们是否存在不足,是否需要多打磨一下。无论是物品、能力还是打交道的人,“新”都不代表所有。

即便饭菜朴素也要吃得丰盛

用正确的方法淘米,注意水量及火候,才能煮出闪闪发光的白米饭。比起浓度,味噌汤更重要的是透过汤汁、味噌酱、配料,还原每一种食材原本的味道。即便不是招待客人,也要把每顿饭做得美味。诸如“只要能填饱肚子,吃什么都一样”的想法,你不觉得太过乏味了吗?

培养慢食的习惯

吃饭是一件快乐的事,并非填饱肚子就好。因此,让我们慢慢品味吧!如果你有狼吞虎咽的习惯,请记得改正。

下功夫是一件奢侈的事

觉得“做饭很麻烦”,所以叫外卖;觉得“没有能做的事,很无聊”,所以发泄不满。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这样做的都大有人在。但我认为这样很可惜,因为只要下功夫做事,就不会觉得无聊。拿做果酱来说,从清洗、预备到炖煮,这个过程是一段奢侈且欢乐的时光。

正统的西式套餐是品味日常

从购买食材、烹饪,到选择器皿盛放,再到端上餐桌,这一整套才叫料理。当然,也包括餐后收拾碗盘。无论是哪个步骤,都该诚心诚意地做好。或许这些你都明白,但偶尔还是可以再多叮嘱自己一下。从娱乐消遣到前菜、主菜的西式套餐实属豪华,然而正统的西式套餐重在品味日常。买菜、料理、选择盛放的器皿,然后和亲爱的家人一起享用,这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呀!

了解自己现在想吃什么

“现在想吃什么呢?”请试着如此询问自己的身体,因为这很重要。想吃甜的东西?想吃口味重的东西?想吃蔬菜?想吃肉?我们可以透过这些想吃的食物,了解自己此时的身体状况。身体不健康时,人会更想吃对身体不利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具有麻痹效果的食物,这或许是身体崩溃的前兆。

餐具必须是温的

听说在远古时期,人是通过手掌传递食物的,而餐具其实就相当于手掌。既然手是有温度的,那么餐具也一定要是温热的才行。加热餐具后,把热乎乎的料理盛放在其中,这时即便是很日常的意大利面或咖喱饭,也会成为丰盛的超级美食。至于加热餐具的方法,可以用热水冲洗,之后别忘记迅速擦干。杯子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加热。

器皿决定料理

鲁山人有这样一句名言:“器皿是料理的外衣。”换言之,美味的食物会因与人不般配的器皿而被糟蹋。鉴于此,在做料理时,请好好思考用哪个器皿盛放。

不是收藏,而是选择

所谓收藏,就是乐于收集很多东西;而选择,就是乐于努力选择出一件东西。物件自然不在话下,所有的东西都要选择。比方说,比起“喝什么随便”及“只喝咖啡”这两种行为,根据自己当日的身体状况及心情,慎重选择饮品,会让饮品更美味。总之,平时请多注意斟酌选择,重视选择这件事。

每天确认冰箱里的东西

请每天都确认一下冰箱里的东西吧!越是塞满东西的大冰箱,越要细致地确认。请在清楚冰箱里还有什么东西的基础上制作食物。虽然购物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但不可能天天花工夫在上面。想要尽快决定今天的菜式,比起研究新食谱,确认冰箱里已有的东西会来得更容易些。

味道淡些,分量少些

通常吃第一口是无法尝出食物的味道的,借由第二口、第三口,才开始慢慢探索出食物的滋味。如果能把味道调淡些,方可将食材本身的美味留到最后。外卖及家常菜的口味一般都会偏浓郁,虽然吃一口就能满足舌尖,但缺乏余味。正因如此,我才认为家庭料理做得清淡些好。像那种吃一口马上能尝出番茄酱味的菜,我觉得吃起来很乏味。此外,如每一餐饭菜的分量能偏少些,不仅盛在器皿里视觉效果好,还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大的负担。

新100个基本:自我更新指南[日]松浦弥太郎 著冷婷 译文治图书 九州出版社2018年1月

猜你喜欢
器皿餐具冰箱
餐具叮咚
肩上冰箱
冰箱里的细菌会被冻死吗
冰箱除异味
有趣的西式餐具
满盈者,不损何为
瓶瓶罐罐
不用自带餐具
被选中的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