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乡土题材值得用一生去创作

2018-03-01 22:57谷训
小康 2018年5期
关键词:罗中立美术学院油画

谷训

几十年来,罗中立坚持将深入乡村、体验生活与自己的艺术创作结合起来,从中挖掘到大量的创意和素材,创作出一大批乡土题材绘画作品。“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乡土题材值得我用一生去创作”,罗中立说。

今年70岁的罗中立从小受父亲熏陶喜欢上画画,上中学时就萌生了当一名画家的梦想。1977年,他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从大学时代开始,罗中立就将自己的创作题材聚焦于“乡土”,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油画作品《父亲》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罗中立是77级高考的亲历者。回望40年前,罗中立说,高考是他艺术人生的缘起,那个特殊年代宝贵的大学经历则是他艺术教育理念的根源。

赶上高考报名的“末班车”

1977年10月的一天傍晚,罗中立带着几张自己的画作,从他工作的达县钢铁厂出发,向6公里外的县城走去。那天他是去县城报名参加高考,而那一考,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一年,罗中立快30岁了,已在达县钢铁厂动力车间做了10年检修工。尽管绘画特长让他在县城小有名气,但他并不想参加高考。因为端着每月23元工资的“铁饭碗”,还给一些大出版社画连环画,挣些外快,收入不错。而且当时准备结婚,正忙着置办家具。

但他的未婚妻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她的一通电话改变了罗中立的想法。“高考报名截止的那天下午,我夫人,当时还是女朋友,打电话到厂里,说她和她父母商量后,还是希望我能够把握机会,去考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回忆说。

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每个月20多元,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却是52元起步。“即便是在高考中断的那个年代,大学生的价值也是得到体现的。”再加上作为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届考生,可以享受带薪读大学的特殊优待,罗中立坚定了参加高考的想法。

然而,当他辗转赶到招生办工作人员所住的县委招待所,天色已晚,报名工作结束了。

正当罗中立灰心丧气时,招生办里一个负责考察专业的老师认出了他曾是四川美院附中的学生,而且成绩很好。有了这位老师帮忙,罗中立才赶上了高考报名的“末班车”。功夫不负有心人,考试还算顺利。录取通知书发到厂里,罗中立成为那年录取的27.3万大学生之一。

《父亲》成后来“乡土绘画”潮流始源

1978年春天,四川美术学院的大门向罗中立敞开,年少时的艺术梦想在向他招手。

但罗中立没有迫不及待地赶去报到,而是给学校请了个假。因为开学那段时间,恰逢西方油画原作第一次来到新中国,在北京展出。被油画系录取的罗中立想在正式学习油画之前,看看西方油画原作是什么样。

在京期间,他又慕名前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听了一场吴冠中教授的讲座。老先生激情洋溢地阐述他关于“形式美”的艺术观念,挑战当时美术界主流的“革命现实主义”标准。像吴冠中公开挑战主流的讲座一样,四川美术学院的空气里也弥漫着自由新生的气息。罗中立和他的同学们在艺术创作中大胆突破,中国当代美术史也在这些美院学生的手中翻开新的篇章。

1981年,读大三的罗中立顶着巨大压力,把一油画作品送到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两米多高的领袖肖像尺寸,画的却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农,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得精细入微。从内容到形式,这幅画都挑战着当时的社会心理和艺术观念。

尽管备受争议,但那届美展的评委吴冠中先生却十分认可这幅画,还把作品名称由《我的父亲》改成了《父亲》,提升了作品的格局。最终,罗中立所刻画的农民形象感动了处在社会變革中的人们,《父亲》获得金奖,并成为后来“乡土绘画”潮流的始源。

一切的“好玩”都围绕着艺术教育

1982年,大学毕业的罗中立没有回到达县钢铁厂,而是经学校与工厂协商,留校任教。自此,罗中立完全告别了工人生涯,走上职业艺术家之路。只是除潜心创作之外,他的肩上还多了一副艺术教育的担子。

1998年,罗中立被推举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执掌母校后,罗中立心中树起一个宏大而有趣的目标:“从那个激情年代走来,我要办一座艺术学子最向往的、最好玩的大学!”

怎样的美院会被向往?怎样的大学能叫“好玩”?罗中立说,今天的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可以回答。

200多亩农田、菜地、荷塘和果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吊脚楼、古石桥、小青瓦风雨廊桥,为田园风情画卷点睛。山形水势依然保留着这片巴渝乡土被征地前的原貌,而新建的学校建筑设施则掩映在沟谷森林之中。

不出校门就能为四季田园写生,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校长论坛在大片油菜花丛中举办,秋季“挖藕比赛”热火朝天……好玩的事除了这些,罗中立还特别推荐了一处叫“双桥”的景观。两座石拱桥错落有致地横跨于小溪之上,周围遍植分了两个枝桠的树木。“这些都是寓意‘成双成对,我要给学生们创造浪漫又幽静的环境谈恋爱!”

这一切的“好玩”都围绕着艺术教育。罗中立心中的艺术教育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才,创作精品。无论是针对“全才”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还是面向“偏才”“怪才”的个性化工作室,都是为了出人才。无论是全国最大的艺术工作室空间“虎溪公社”,还是面向所有中国籍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都是为了出作品。

“打造学校就像打造酒窖一样,窖好才有好酒。”罗中立说,做院长17年,他所做的事就是根据77、78级川美学子成长成才的经验体会,营造一个像当年那样激情澎湃、自由开放、共

同成长的“酒窖”。

编辑/张玉荣endprint

猜你喜欢
罗中立美术学院油画
一张油画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油画《塬下》
油画
罗中立
景观照明设计——罗中立美术馆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法国巴黎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