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网站的移动端课程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

2018-03-01 10:26袁芳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平台

袁芳

摘 要:在移动设备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带动下,移动端学习平台的建设成为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的一个新视点。文章以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微网站建设为切入点,对移动端“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微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学习平台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并深刻影响了教与学的众多环节,在这种大形势下,教育工作者突破固化思维、主动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教学互动、移动学习等功能的建设,将我们的教育教学向移动互联领域推广和辐射,是当前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移动学习,正是依托于无线通信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借助PAD、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整合课程资源,通过移动终端有效呈现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提供给师生一种课堂外的在线的非正式学习模式,实现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利于线上线下教学无缝对接,适合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

1 移动端学习平台现状

移动端学习平台也即是构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平台或系统,其需要满足随时随地开展移动学习的需求,一般来说,主要有课程学习、在线作业/测试、在线答疑等功能,能够提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结合实际情况而言,移动端学习平台的构建手段有两大主流方向,一是APP开发,二是基于微信生态系统的公众平台开发。

APP(application的缩写),指运行于智能终端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传统的APP开发较为复杂,针对不同的手机操作系统而不同。以Android为例,需要有应用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开发环境如MOTODEV Studio for Android,J2ME开发插件等,采用合适的开发语言如Java,进行编程开发。此外,考虑到APP需要适应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者还需要在后期做兼容性测试。

除了原生APP开发以外,现在也有很多在线生成Web APP的平台,例如应用公园、APICLOUD、筑云美信、力谱云等。使用这些平台开发Web APP时,不需要复杂的开发环境和编程技术,多数只需要使用前端技术(如HTML或HTML5,CSS3,JavaScript)做出UI界面布局,使其在网站页面上实现传统的C/S架构软件功能即可,可谓是平台化、共享模式、一站式服务。

公众平台,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典型代表,包括百度百家、QQ公众平台、今日头条公众平台、易信公众平台等众多平台,是一种一对多的媒体平台,广泛应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对特定群体实现沟通,互动形式丰富,支持图文混排、视频、音频、短视频、HTML5页面等。

正是基于融沟通、服务、互动为一体的特点,使得微信公众平台成为一个强关系黏度的生态系统,某种程度上也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入口”。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者模式下,可以通过配置Url,Token,EncodingAESKey,接入完全开发模式,也即是将所有消息回调服务器,对接数据库,使用程序语言进行开发。此时,微信公众平台不再局限于资讯传达、消息推送的功能,开发者模式下的公众平台不仅兼容HTML5页面,支持多平台内容来源,可实现在线移动支付,还支持开发者通过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接入第三方内容,OAuth2.0网页授权接口更是保证了其作为一个账号随时随地登录更广泛的系统。同时基于信息发布的意义,公众平台可以实现在微信生态系统中的网站的作用。

同样地,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也有很多易用的第三方编辑、开发平台。我们可以借助微管家、微盟、微企通、微讯云端等第三方开发平台,跳过复杂的程序开发过程,方便快捷地建立微网站,实现内容的管理。APP开发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对比如表1所示。

总结而言,APP是由团队开发的,在功能性、安全性、用户体验方面都有保证,且独立存在,自由度高,不受第三方软件限制;同时APP开发的劣势是应用较重,开发成本高。而微信公众平台轻巧灵活,接口逐步开放,功能多,依托于腾讯,其维护成本、维护流程都简单得多,且有天然营销入口,容易推广。

从微信庞大的用户数量、高度的用户黏度方面来说,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微信具有网站兼容特性,内置功能持续完善,各种小程序便捷易用,丰富的API接口逐步开放,第三方开发平台不断涌现,这些都为基于公众平台的移动端课程建设及移动端学习平台搭建提供了切实的可行性,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领域有着极大的可能性和便利性,目前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移动端这一阵地,充分引导学生开展线下的有效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

2 移动端学习平台的需求分析

基于微信公眾平台开发的学习平台,以便捷高效的二维码技术为链接钥匙,结合微型网站为载体,整合微课资源、课件资源等,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一种按需、轻量、即时的学习体验,起到有效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学习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功能:

(1)在线学习课程。在手机端将课程以网站形式系统呈现,栏目设置清晰,方便学生随时自主进入按需学习。基于移动端,课程内容一般是微课形式。

(2)推送学习内容。将课堂知识、难点解析、操作视频、课后作业等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按时推送,让学生及时巩固和回顾,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

(3)自动回复消息。通过设置详细的关键字,对应至不同的精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便捷、精准地获取所需课程内容。

(4)阶段在线测试。有针对性地不定期开展在线测试,以检验阶段性学习效果,同时发现学生学习结果的不足之处以及教学薄弱环节。

(5)教学资料分享。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料,按栏目划分好,方便学生随时查看下载。同时微信提供的“一键分享”功能可以方便地将某一特定内容分享给他人、微信群或朋友圈,有利于教学资源传播与共享。

(6)在线答疑。通过实时消息、在线留言、微信群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有效答疑渠道,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

3 基于微网站的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

微网站基于移动互联而生,简单来说,微网站即为植入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型网站,其具备网站的一般功能和结构,能够兼容多种系统,能方便地与各应用实现链接跳转,具有移动端特有的灵活性及富交互性。

3.1 准备微网站开发环境

建立微网站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使用第三方开发平台来搭建,此方法简单便捷,但是功能有限;另外一种是搭建服务器与开发环境,与开发传统网站的思路一致。本文以新浪云服务器、PHP语言为例,构建微网站的开发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在新浪云平台注册账号,实名认证(微信接入开发者模式要求所用服务器地址必须实名认证),创建应用,指定二级域名。

(2)开启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者模式,下载接口文件并修改。

(3)在新浪云平台中将编辑好的微信接口文件打包上传。

(4)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配置中,填写URL,Token,进行服务器配置,此处,URL为新浪云应用的域名地址,而Token为接口文件上传至服务器后的完整文件地址。

(5)上述全部正确提交后会有配置成功的提示,至此新浪云服务器与微信的接口已成功创建。

(6)安装WAMP(即Windows,Apache,MySQL,PHP),建立本地开发环境,便于随时开发和测试,将通过本地测试的网站文件同步上传至新浪云服务器即可。

3.2 建立微网站

接下来按照网站建设的思路,逐一设计制作各个页面。图1为课程“Photoshop图像处理”的微网站效果图。

网站首页采用“吕”形布局结构,上部分是banner幻灯轮播图片,以滑动的形式展示出来,可链接至指定的图文内容。下部分是导航区,各个栏目依次以精美小图标的形式呈现,通过点击即可进入相应的栏目页面。首页整体效果简洁,层次分明,突出主题,便于学生找到所需栏目。

栏目的划分是依据课程内容而进行的,主要有:课程介绍、在线学习、阶段测试、在线答疑、专题微课、作品赏析等。栏目起到目录的作用,每个栏目页内以列表形式集中展示所有详细内容,同时每个内容页都带有超链接,便于学生查找、点击访问详细内容。

内容页面的设计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课程学习类的详细页面,以微课视频为主辅以图文展示,以便生动直观地呈现课程教学内容;另一种是新闻类的详细页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在线测试和在线答疑栏目,均可以使用腾讯问卷、赛事星等第三方工具制作,以链接的形式灵活呈现。

3.3 使用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实现微网站所有内容的实时动态发布,则一般需要用到框架,如ThinkPHP。框架主要用于文章的保存及管理,同时还需要一个编辑器,如百度UEditor,用于编辑文章。

3.4 制作课程微课

移动端课程的在线学习,对视频类学习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与微课提出的初衷不谋而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尽量制作短、小的视频微课,或者采用新技术制作HTML5微课。

视频类微课的制作技术非常成熟,如CamtasiaStudio、PPT录屏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而基于HTML5的移动端互动微课是一个新的探索领域,目前正在起步,我们可以借助炫页,iH5,Articulate Storyline,Lectora 等工具,制作形式丰富的交互式HTML5微课。

3.5 添加链接和外链

微網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并不是完全隔离。微网站的主要栏目和页面都开发出来以后,需要与微信公众平台做进一步的链接和功能整合。在微信公众平台中设置关键字回复,可以链接至微网站首页或某个栏目;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菜单可以添加链接,跳转至微网站或微网站的某个栏目;微信公众平台原本发布的图文消息,也可以被微网站调用。丰富多样具有交互性的调用形式使这种模式构建的学习平台更加灵活、便捷、高效。

4 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进步,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进一步开放,小程序、API数据接口不断丰富,各种第三方开发平台应运而生。在这不断的技术变革中积极探索,转变教学思维,以大众常用的微信公众平台为切入点,打造轻量、易用的移动端学习平台,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更适应了社会与技术发展的趋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平台
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综合素质社团建设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