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生态污染及其治理策略研究

2018-03-01 00:25周春应张丹程玲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治理策略互联网金融

周春应 张丹 程玲丽

摘 要: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行机制的紊乱,消费者行为不当,国家法律监管的缺失,导致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阻碍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中介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推动互联网金融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需要从根本上寻求治理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污染的措施,即推动互联网金融平台完善风险控制能力,增强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互联网金融合规检查等,为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生态污染;治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36-0121-02

引言

随着大数据、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的兴起,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在给人们带来理财融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污染。互联网金融生态污染最突出的主要有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污染、消费者行为不当的污染和国家法律监管缺失的污染,这一系列的污染都对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想改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环境,就要从根本上寻求治理互联网金融生态污染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系统全面地对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良。

一、互联网金融生态污染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平台污染

互联网金融平台把各种群体联系到一起,它是一个使所有参与者都能实现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将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群体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但是,平台在运作过程中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出现严重污染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P2P网贷平台的污染。网贷平台的污染突出表现为平台停业、提现困难、转型、跑路、经侦介入等问题。2018年6月以来,P2P网贷平台的暴雷事情频出,6月和7月出现了63家和165家问题平台,23家和53家停业及转型平台,7月份问题平台数达到历史最高峰。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全国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4 740家,其中问题平台有2 305家。P2P网贷平台暴雷原因来自于多方面,部分因为金融去杠杆引致债务违约率上升,借款人恶意逃废债,存在一些P2P平台为了自己从中获得高额利益,散播不全面、不真实的信息,甚至采取欺诈的方式有意误导投资人,侵犯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P2P平台的这种行为严重污染了整个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环境,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关键纽带的断裂,造成这个系统内各个主体利益的严重受损。

2.众筹平台的污染。众筹平台污染主要表现为不断出现跑路、搞资金池和隐性担保的行为,还有些平台未经备案就擅自进行招假标、搞自融,触碰了法律的底线。网贷之家数据显示,自2016年年底以来,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的数量一直在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预计在未来还会继续减少。众筹平台运行机制出现的问题都属于互联网金融不健康发展产生的污染,需要从根本上治理这种污染。

3.校园贷平台问题。校园贷本来是一种面向在校大学生的贷款活动,旨在帮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扶助有理想的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对校园贷平台监管力度不足,一些打着“校园贷”的名义,对大学生进行非法借贷活动现象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散播虚假信息,采用各种非法手段迷惑大学生贷款,设下了重重的陷阱。常见的陷阱主要有:以各种名义收取手续费,导致贷款的实际金额少于贷款金额,中间的差额作为支付给校园贷平台的中介费;利用分期付款来掩盖高利息的事实,实际利息远远超过银行的贷款利息,本质就是高利贷;逾期还款的条件更加苛刻,会出现利滚利的恶性循环,导致借款者最后的还款金额数倍于借款金额;收款手段极为粗暴、野蛮,导致“欠款跳楼”“裸条借贷”“暴力催收”等事件频繁发生。这些行为既给这些大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沉痛打击,也导致个人在践行社会价值观出现偏差,造成社会风气的紊乱。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防范风险意识的淡薄和不法分子的暗箱操作。

4.互联网保险平台风险。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规模速度增长很快。在2016年保险保费规模首次突破1 000亿元大关,预计在之后的几年内,保费还将以每年1 000亿元的规模增长,这些数据显示出互联网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良好态势。但是,互联网保险在给消费者带来一份保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风险隐患。主要存在两种风险:一是保险产品宣传不到位。现在的互联网保险险种各式各样,主要涉及电商退运险、航延险、车险、婚姻险、信用保证险、手机碎屏险、健康险等。有些保险公司为了得到更多的保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存在保险宣传内容不规范、网页条款内容有差异或显示不全、没有对免责条款进行说明、保险责任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投保人误解,进而在履行保险合同时,产生意见纠纷。二是不法分子散布的虚假信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散播虚假的保险产品,假借卖保险之名,用高额的回报夺取投保人的眼球,骗取投保人出资购买保险产品,一些投保人往往为了保单承诺的高额回报率冒风险投资。此外,还存在违法使用保险资金、记录客户信息不真实、对投保人隐瞒重大责任等相关问题。互联网保险业务平台的这些风险是由保险公司责任意识的缺失和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直接导致的。

(二)消费者行为不当污染

消费者是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動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也出现了消费者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绝大部分消费者都严格遵守着生态系统发展中的准则,但一些消费者在贷款时出现故意隐瞒自己真实信息、盗用虚假信息贷款后直接跑路的行为。另外,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还存在不注意选择合规的平台,而一味地追求高收益金融产品的行为。这些不当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的信誉,不利于以后自身的发展,还给金融机构资金的运作和周转带来了麻烦,大大地降低了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机制的运行效率,严重时甚至导致瘫痪。消费者行为不当的污染归根结底是自身素质不高和缺乏风险意识的表现,需要引起生态系统中其他主体的注意。

(三)法律监管缺失污染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快速归因于行业存在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由于法律监管的缺失,P2P网贷平台、众筹平台、校园贷、互联网保险等平台也暴露出运作的一系列问题,造成运行机制的紊乱,一些不法分子也乘机利用平台钻空子,散布虚假信息,抛出高收益的诱饵,用一些非法手段骗取投资人的积蓄。这不仅对投资者本身的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失,也破坏了整个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国家法律监管缺失就像是生态系统中出现的一个缺口,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措施,缺口只会越开越大,严重时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塌。正如自然界的生态污染需要法律的监管一样,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也需要法律的监管。只有维持好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才能让系统中的每个群体都能按照既定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生态污染的治理措施

第一,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要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自身能力,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技术手段识别优质普惠金融客户、降低信息费用、降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关注长尾客户视角的风险控制,将互联网金融服务下沉到长尾客户中去。首先,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该积极主动配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的合规检查,响应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展开网络借贷机构自律检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并妥善化解风险,合规开展各项业务,维护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其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创新能够及时精准量化互联网金融交易中的风险,克服中低收入群体等长尾客户风险识别难、征信缺失等问题,能够全方位把握长尾客户信息,解决长尾客户风控难题,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风控能力的提升能有效改善平台运营,比如信而富、拍拍贷、和信贷等平台已经扭亏为赢并且在美国成功上市。最后,利用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优化客户服务体验。未来,互联网金融平台需牢牢把握金融科技发展大趋势,结合场景应用设计金融产品,才能更加贴近客户需求。

第二,增强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发生一系列P2P平台跑路事件之后,很多消费者都抱怨说自己投资的钱一去不复返,这就提醒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时,要加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消费者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一是比较意识。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与相应风险性需综合权衡比较,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部分投机性消费者会被那些高收益、高回报产品蒙蔽了双眼,收益是能够看见的,但风险却无法丈量,需要消费者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层次的比较。二是底线意识。一些没有在互联网金融协会备案,明显不合规的平台就不要投,尽量要选择正规的平台投资,虽然也有些正规或者备案的平台的操作存在问题,但选择正规的平台往往会多一份保障。三是转变意识。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在,随着各个平台日渐合规和国家相关部门有效的监管,消费者的投资策略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由原来的追求高收益转向稳健收益,这是一个风险防范意识逐渐转变的过程。消费者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在未来再次接触这些平台时,才能比之前更加拥有明辨好坏的能力,也更加具备自我选择合适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能力。总之,消费者是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参与者,防范风险意识的提高,能够在源头上有效避免一些生态污染问题,从而促进整个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

第三,完善法律制度与加大监管力度。中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地位已经远超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但在法律监管方面仍然存在监管空白与监管套利,如何确保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持续推进生态污染整治并积极采取治理措施,相关部门积极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力度。首先,要加快和完善互联网金融安全方面的立法、执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积极推动P2P网贷平台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明确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法律强制性要求互联网金融平台必须依法合规经营,并督促平台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自查并进行相应的清理整顿。比如:2018年8月21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虚构借款项目、恶意骗贷等P2P网络借贷风险的通知》,引导借款人树立诚信理念、出借人树立风险理念,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技术创新的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手段甄别核实借款人身份信息;全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进行全国范围内的P2P网贷合规检查。其次,构建完备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监管体系是维持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后盾,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流向、备付金、公开财务信息的审慎监管。比如,2018年8月中旬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协同推进对P2P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的检查、整治工作,精准打击各类恶意逃废债行为,坚决取缔非法互联网金融活动,引导互联网金融平台向合规经营的健康方向发展,加强金融消费者安全教育和合法权益的保护等。总而言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完备的监管体系是维持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强大保障。只有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并加大监管力度,才能保障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正常运行,生態系统环境才会有所改善,各个主体的利益才能有所保障。

结语

互联网金融平台是生态系统联系不同主体和实现生态系统连续高效运转的沟通媒介,应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平台向着合规的方向发展,不断完善风控能力和迭代能力,在坚持金融科技创新中推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健康发展,保持生态环境的清洁。消费者是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主体,只有持续不断地加强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在源头上减少污染发生的可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相关监管部门要完善法律制度并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填补监管空白,推动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治理策略互联网金融
浅析公路路基边坡病害的防护与治理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常规治理策略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网络失范言论的治理策略分析
基于农村低电压现象探究综合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