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实践

2018-03-02 07:42陆志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陆志伟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将经济领域的“互联网+”引入教育领域,并进行深度融合,是做好高校教育工作的创新之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和便利,结合人本性、交互性、开放性、法治理念等互联网思维来开展工作,通过内容创新、方式创新、载体整合、依法治网,达到教育实效。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2-0044-0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地球村”已经从概念和梦想变成了现实。当前,每一个国家、组织、个人都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具有技术复杂、应用广泛、信息容量无限、传播速度即时、覆盖全球、传播无缝等特点,故而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将人类推向了新时代。 2015年全国“两会”将“互联网+”概念正式纳入国家战略。2015年7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一门技术、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是一种眼光,是一种机遇、是一种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也必须要与互联网融合创新。

一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 深度人本化

“互联网”的特征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当互联网+教育行业时,这一特征也必然呈現出来。当代大学生与互联网相伴相随,共同成长,互联网平等、自由、快速、便捷、虚拟、去中心化等特点深深地影响他们,改变他们,“制造”他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特点,与互联网高度融合,既要坚持立德树人,又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个体差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引导学生爱学、肯学、会学,实现开放教育、平等教育、个性化教育,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氛围。

2 线上线下融合化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打破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这种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不仅适用于物质商品的交换,同样也适用于精神交流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人类总是生活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互联网不可能取代一切实践活动,却是可以通过融合达到最佳状态。“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融合化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常态。

3 开放生态

当今的商业社会生态系统,是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成功的商业社会生态系统,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重要启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主动抢占新的教育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统一教育目标,空间上无缝衔接,优势互补,实现对大学生全过程、全方位覆盖,使教育影响保持一致性和整体性。

4 法治思维

互联网时代倡导以人为本和创新,以人为本的立法工作也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革命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网络谣言、网络黄赌毒等。网络秩序问题,是互联网向前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国家已经意识并重视这个问题,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也打击和惩治了一大批网络违法犯罪,并呼吁全社会、全世界共同努力,维护网络健康秩序。2015年12月,在我国义乌召开了互联网大会,会议强调“绿色元素”,倡导全世界共建更加健康、和谐的绿色网络。2016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以“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治理为主题,将互联网立法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堪称为中国互联网法治领域“达沃斯”。

二 “互联网+”时代如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 充分利用“互联网+”为高校创造思想政治教育新产品

价值观通常蕴含在文化产品中,通过文化产品传递。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文化为载体,以网络为平台,抓好内容创作,生产更多价值取向正确、艺术水平高、现代化气息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内化于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了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高校教育要把握这个重要方向,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网络教育、教学技能,走在时代前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宣传、网络建设、网络创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贴近学生,融入新内容。

高校德育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以“中国大学生在线”为代表的一批红色网站始终坚持红色引领,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在网络上开展支部风采展示、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廉政知识问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吸引了大批高校学子。许多高校也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更有一批优秀辅导员充分发挥微媒体优势,以网传教,成为了网络红人,深受学生喜爱。举例来说,有上海交通大学梁钦的微信公众号“辅导员娘亲”,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范蕊的“陌上花开”,北京交通大学张琪的“琪人琪语”,北京科技大学刘冰的“大冰辅导员”,中南大学罗方禄的“罗理巴说工作室”,华中农业大学祝鑫的“华农鑫巴”,石河子大学姜汪维的“经典新知生活”,陕西科技大学李萌的“萌哥有话说”,十九大党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的“南航徐川”,他们都是辅导员基于微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代表。endprint

2 协调教育方式,形成教育合力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存在方式迥然不同,但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学生网上行为与网下行为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要协调好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坚持现实性和虚拟性相结合,促进网上网下的良性互动,形成“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很多学生只热衷于网上活动,对网下活动无动于衷,就是因为不愿面对现实和责任。所以,高校要穿针引线,巧妙的设计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投学生所好,避其所厌,既要“面对面”,又要“键对键”,既要“线连线”,又要“心贴心”,实现网上网下优势互补、融为一体。如笔者所在高校推行的易班,努力实现“网上家园”、现实班级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即实现班级对接,每位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易班注册邀请函,做到未人校先入班,缩短大学生适应期,培育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实现学校对接,坚持把易班与数字化校园紧密对接,学生身处易班就是身处校园;实现社会对接,实行线上发起组织、线下参与体验的实践教育。

3 整合载体,生态包容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应该包括社会各阶层、各年龄阶段,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谈及思想政治教育,人们总认为这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事。由于我们对社会其他年龄、阶层的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重视和投入,造成了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资源配置和组织上的脱节,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社会各部门要紧紧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农村、基层单位等网络设施薄弱部门尤其要加强,要充分发挥网络覆盖全域性特点,实现无线网络应有尽有。各部门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互联网+高校”为典型,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象牙塔,遍地开花,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时有、处处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4 约束网络行为,提高网络素养

依法治国,也要依法治网,政府有责任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净化网络环境。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网信法律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了《网络安全法》等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同时也积极推行网络普法进校园,如2017年10月在清华大学启动了全国“网信普法进校园”活动。高校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也应该要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应该在网络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规章制度,加大校园网络的监控力度和管理能力。针对网络的虚拟性、不可控性、迅速性等提点,要建立专题教育网站和各类网络平台的备案制度、信息发布审核制度、网络舆情监管制度、信息通報制度、网络突发舆情应急处置制度等,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大高校校园网络信息技术防范和行政监管力度,做好校内网站监管、校内上网场所监管、校内网络信息监管等环节工作。其次,加大对学生的网法意识宣传和网络素养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和网络文明素养,提高对不良信息的抵抗防疫能力,知行合一,能自觉合法利用网络资源,自觉捍卫网络空间主权,维护网络秩序,践行网络文明。

参考文献

[1]卢胡,任念文.“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索[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7).

[2]李金.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J]. 学术论坛,2016(2).

[3]孙志方.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7).

[4]王卫国.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

[5]曹文泽.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和创新——对高校“易班”网络思政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 社会科学家,2016(12).

[6]习近平.十九大报告[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7-10-18/doc-ifymyyxw3516456.shtml,2017-10-28..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