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在音乐中塑造美好心灵

2018-03-03 10:57新疆福海县齐干吉迭乡牧业寄宿制学校巴合提古丽乌斯盘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1期
关键词:爱心心灵美的

新疆福海县齐干吉迭乡牧业寄宿制学校 巴合提古丽·乌斯盘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和成长环境,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那么,如何用音乐敲击学生的心灵。

一、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开放的音乐教学是多元性的,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交流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精心安排好情境,在把握好音乐环境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音乐中来,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的参与到互动的音乐教育中来,达到以音激情,以乐感人,激发孩子本身喜爱音乐的天性。对于每一个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无论表演对错,水平高低。教师都应热烈欢迎,积极鼓励及时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肯定自我,增强自信,为今后的学习找到自信的支撑点。

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音乐艺术不象文学那样直接叙述事件,也不象美术作品那样直接描绘生活,它以其特有的声音语言叙说着情感,注重的是内心的情感体验。如果只单凭口头传授而没有亲身体验和参与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三、用爱心打动学生

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若要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光靠传授知识、讲述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以爱心去感染他们,欣赏他们,呵护他们。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老师的爱和鼓励,是学生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主动学习的钥匙。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用爱心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以爱心为基础,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引起受教者情感上的共鸣。

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审美情操和健全身心与人格。这也是我们音乐教师要长久要做的工作。

猜你喜欢
爱心心灵美的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爱心树(下)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唤醒心灵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