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2018-03-03 19:30李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建议一带一路

李薇

[提要] 首先,概述“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现状与作用;其次,剖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最后,提出防范风险、完善法律、加强对外合作和引进人才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影响;政策建议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710378112)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2月29日

一、“一带一路”概述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提出的,于2015年正式开始施行。其中,“一带”是指从中国途经中亚和西亚到波斯湾和地中海、经俄罗斯到欧洲和至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指通过港口至印度洋和太平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目前,国内主要以新疆和福建为核心,以陕西、甘肃和黑龙江等省市为重点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商业金融贸易、物流往来、农产品进出口和旅游文化等产业。

根据2017年7月份的数据,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情况主要是2017年1~6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的47个沿线国家进行达66.1亿美元的非金融类投资,占同期总额的13.7%,主要流向新加坡、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与61个沿线国家签订了2,431份高达714.2亿美元的新合同,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的57.7%,并且完成营业额330.7亿美元,同比增长7.6%。在境外贸易合作方面,我国企业建立了77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涉及产业包括钢铁、建材、家电等。

“一带一路”的建设,一是有利于世界资源的互相供给交换。例如,我国目前有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一带一路”可以为其出口提供运输渠道和寻找市场,促进世界资源经济发展;二是通过铁路港口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我国中西部省市地区的产业升级,以实现我国东西部均衡发展;三是“一带一路”可以促进各国经济和文化的互相交流合作,加快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可以在境外流通、跨越国界,成为国际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的过程。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开始到2017年已经过了8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2014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上海建立,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硬件支持,使得人民币发展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布局逐步发展。2015年,IMF宣布将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是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标志,央行与33个国家的货币当局签署了达3.3万亿元的互换货币,这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人民币国际储备功能的认可。

截止到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不断增加。从2012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为0.55到2016年的2.26,说明近五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2016年由于受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市场存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同比下降了29.8%;第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不断增加。2012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为2.94亿元,2016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为5.23亿元,五年增长近两倍多;第三,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估计,2016年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近2.3万亿元,说明全球越来越多地区将会有离岸人民币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有利于促进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降低汇率风险。我国企业在对外进出口时,可以利用人民币进行结算,降低汇率成本。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也会有不利的地方,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会变得不稳定,违约风险与市场经营风险较大,进而加剧了政府的管理风险。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仍面临很多挑战。

三、“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环境。首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得各个国家之间文化相互交流,旅游业发达,为人民币营造了良好的流转环境;其次,亚投行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基于稳定的资金支持,有利于战略实施中的基建顺利完整的完成,而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有利于利用战略优势使得人民币成为交易媒介,为人民币国际化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最后,“一带一路”包括了具有丰富资源的国家和地区,优秀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人民币国际化投资融资环境。

2、“一带一路”增加人民币使用需求,提高人民幣认可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步实施,跨境资本的需求额会不断上升,有利于人民币“走出去”充当交易支付货币,增加需求;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核心是“五通”,分别为政策、道路、贸易、货币和民心的互通,这五通的践行都需要金融货币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认可度。

3、“一带一路”有利于增加人民币境外流通量,扩大资金融通。目前,我国的钢铁建材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却正需要这些。“一带一路”实施后,我国通过建立铁路、陆路、港口和航空等运输基础建设可以建立一个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贸易圈,有利于人民币的互通,扩大人民币的资金融通。

(二)消极影响

1、“一带一路”使得人民币国际化各种风险并存。首先,政治风险“一带一路”需要各国政府签订各种合约,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政治制度的不统一,会导致意见不一致,进而造成政治风险,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其次,安全风险。“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有很多基建工程需要完成,基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的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安全风险;最后,金融汇率风险。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实施中,可能会变成一些沿线国家的储备货币,容易拉大国际收支逆差,导致汇率风险。endprint

2、“一带一路”实施不利于我国政府调节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影响。当“一带一路”深入实施之后,人民币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国内,还会有国际需求。这时,央行在调控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时,需要考量较多因素,直接导致增大货币调控难度。政策的调控难度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

四、政策建议

首先,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完善法律制度。“一带一路”实施后,由上文所述,人民币国际化各种风险并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政府应当发挥领军作用,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完善合作机制和相应的法律制度。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双边合作协议,同意政治意见,降低政治风险。明确规定基建过程中合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降低建设安全风险。与各合作国家与地区商定人民币的储备功能的实现,充分发挥人民币的国际化职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搭建一个安全的环境。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发现机会。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与国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政府应当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会,将人民币推出去,积极与世界银行和亚投行合作以增加人民币的职能,提高人民币的认可度。增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互换额度,消除汇率风险,稳定人民币汇率。另外,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交流有利于人民币在其他国家的使用。我国居民外出旅游,外国居民来中国游玩,有利于文化的融合,间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

再次,注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一带一路”实施以后,人民币的国际需求量增加,中央银行对货币调控的难度不断增加,因此为结合“一带一路”央行可以专门设置“一带一路”政策研究部门。实地调研,深入考察,获取具有准确价值的需求数据以便央行提供适量的供给,实现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与独立性。

最后,善用华侨资源,积极培育和引进高素质人才。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经济金融和海外推广的人才,因此政府可以加大宣传,积极鼓励当代青年学生不断学习,勇于创新。通过教育与国际融合,减少文化之间的认知障碍。另外,“一带一路”沿線国家和地区具有丰富的华侨资源,政府可以利用华侨的人脉和资金资源,帮助我国优秀人才走出去。

主要参考文献:

[1]林乐芬,王少楠.“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1.

[2]盛伟,赵素君,张祥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师,2017.9.

[3]吴弘,祁琳.“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法律控制[J].新金融,2017.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建议一带一路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