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研究

2018-03-03 06:21李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信息披露

李艳

[提要] 环境信息披露作为公司财务报表披露一个难点内容,其推行的难点在于如何运用一套指标体系去系统和科学地评价公司的环境业绩。随着我国外部环保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如何提高环境报表编制的科学性,如何评价环境信息等问题开始变得突出起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财务披露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进一步加强披露效果,提高财务报表有效性的客观选择。

关键词:环境信息;企业治理;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2月27日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今天,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提高及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极大物质文明的同时开始反思企业乃至自身行为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后工业文明时期越来越意识到先污染、后治理的惨重代价。近年来,全球气温显著上升所带来的温室效应、海平面急剧上升的这一事实在不断地提醒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由于环境具有空气、国防等这类物质的公共性和非排他性,对于使用者而言他们缺乏一种管制和约束的意识。而企业作为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主要使用者、在各种企业目标及各种利益的权衡下企业极易忽视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使用的这一隐形成本。尤其是当前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共识的情况下,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本文通过将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纳入企业的治理层面能使企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进而为企业后续发展创造一个友善的外部环境。有效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在为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指导的同时更能为自身树立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

二、文献综述

今天的西方国家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代,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公众都对环境的关注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议程上来。尤其是日本在环境信息披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二战后的日本也是牺牲环境利益而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典型代表,但在经历水俣病事件等一系列重大污染事件后的日本,随着公民健康理念的升华,监管当局也着手将环境问题上升到法律高度,迫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随即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法律法规,像《环境基本法》、《环境会计指南》都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产生了强烈的导向和束缚作用。

欧洲地区,尤其是丹麦、挪威、瑞典等这类北欧国家一直都是环境信息披露的践行者。根据毕马威国际事务所的调查表明,德国和瑞典是环境信息披露程度最高的国家,并且大都是企业进行自主性披露。尽管总体的披露比例和水平很高,但是仍然没进行专门的环境报表披露。大多数企业都是进行一些相关环境资源使用情况的大体说明和披露。

我国由于工业起步较晚,而我国一直都是走粗放型经济发展的道路,随着国外先污染、后治理的惨重代价的教训,以及在国外环保理念的熏陶下我国也逐渐的开始关注环境这一重要的物质基础。目前,国内学术界也掀起了很多有关环境会计、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尤其是在构建两型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及当前十八大下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框架下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已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体现了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披露上所做的努力并被外界譽为“中国信息改革制度上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由中国人民人民银行、国家环保局、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7月12日联合推出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更是体现我国多个当局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我国各项制度的不完善性及环境信息的特殊性使得我国企业在对环境信息披露上都是抱着非常消极的态度,而我国在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上也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所以对环境信息的披露过度的关注其披露的真实上,而对其影响因素都关注的较少。

三、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状况

(一)信息披露的自觉程度低。大多数企业都是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存在主动披露也可能是出于规避政府法律制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这类考虑或者是出于获得政府财政补贴或者税收优惠等自身利益最大化等考虑。华润三九在2012年也是出于被迫才进行的相关环境问题的整改及公告,旗下的子公司顺峰药业的环保问题发生于2011年,2011年12月31号环保总局于就对公司的废水超标等问题进行了专门报道,环保部并责成省环境保护厅对该公司进行治理。之所以存在这钟被动局面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重经济GDP增长而轻环保的理念有关。

(二)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简单、且缺乏规范。大多数进行相关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大都是进行定性的描述性披露或仅仅通过一些简单的会计科目像“排污费用”来核算环境成本。像同仁堂、华润三九、浙江医药等都是在年末时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来公布相关环境信息,并且这种信息又都是有关企业一年内的环境政策的执行情况或者是公司在节能减排、污水处理、生态保护上的成果。算得上是典型的报喜不报忧,很少会进行公司的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的详细披露。

四、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环境信息自身的难计量性。环境信息的自身的难以界定性。由于我们的传统的财务会计里四大前提假设里就有货币计量假设,而环境信息具有难以进行货币计量的属性,所以很多企业对这一非货币信息通过定性的描述来披露,而对这种带有主观性的定性的披露通常是带有非常主观的色彩并且存在过度的操纵隐瞒之嫌。此时的环境信息披露是需要高昂的搜集成本和披露成本来支撑和维持的。管理层通常会进行信息的过滤和筛选。以期完美地向公司股东报告自己的履职情况并且获得相应的绩效激励。

2、公司内部制度的不完善。公司治理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为了特定的企业价值、企业目标通过一套正式或者非正式内部或外部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很多公司都是聘请职业经理人来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经理层们拥有公司最齐全最机密的信息,他们选择何种披露方式,披露多少他们都具有最终决定权。但是经理层们通常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为了获得相应的激励报酬和绩效奖励,他们会从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控制制度入手,首先就体现为对环境信息披露的不重视,自觉程度低;然后就是公司内部控制度的不完善性所造成的。endprint

(二)外部原因。不成熟的相关外部环境主要体现为会计法规的不完善性和证券、金融等法律的不完善性。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是制约当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直接原因,深究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发现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的专门界定与说明几乎不存在,很多企业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往往是通过“排污费用”、“绿化费”、“财政拨款”、“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相关科目进行简单的披露,因此公司的管理层在信息的披露上抱着消极的态度,在制度的框架下往往尽可能是能省则省。

五、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建设

1、重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企业在环境信息的披露上应着重从自身上下工夫,因为自身才是内因,才是关键。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预防披露体系才能在事故发生时充分发挥预防体系的作用,将损失与不确定性降到最低,及时的发布信息降低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的不确定性,稳定公司的股价,树立公司能够及时并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2、设立公司内部的环保控制部门。公司内部应设立独立的环保部抽调综合素质较全面、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该部门的负责人,同时还要招聘更多环境学、审计学、会计学等相关专业的人员加入该部门来制定公司日常的环境披露准则及指导环境信息的披露,同时公司还应加强环境披露、防御体系的建立。只有良好有序的公司秩序,在突发的环境事故面前才能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实现公司收益最大化。

(二)完善外部宏观环境。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在环境信息的披露上起到高屋建瓴的驾驭作用。笔者认为政府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來努力:

1、活跃银行的绿色信贷制度。督促银行等金融机构履行自己的行业职责。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是公司、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与来源,银行对于贷款条款也应摒弃以前只关注単一的财务报表行为,转移到关注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等相关的社会则责任的角度上来。在今天的学术界,很多学者都在鼓吹“绿色信贷”也就是这个原因。也许由于专业领域及业务的限制,很多银行对于环境信息的涉及也很少,因此在这点上银行在考虑自身专业情况下应加强与环保部门、证监会的合作与交流,以此方能督促企业更好地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

2、加强环境审计。将环境审计这一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引入公司治理在环境信息披露上来,并加强独立第三方审计的权威性、公正性、真实性。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审计法应当与国际接轨,借鉴欧盟、美国等审计制度较完善的国家,尽可能地提高我国相关审计法的实践性,同时还要加强我国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和交流。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公众的代言人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职责,维护社会声誉。在今天环境资源日益枯竭的困境下,注册会计师应不仅仅只关注传统的财务报表的范围,更应关注社会环境这一隐形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建明,阎本宗,陈红喜.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社会环境信息披露博弈分析[J].绿色经济,2010.9.

[2]刘家松.中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发展的比较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10.

[3]蔡静海,许慧.市场化进程、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信贷[J].财经论丛,20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披露
新三板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研究
我国环境税的会计核算与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