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应用于农超对接物流配送系统的经济效应

2018-03-03 09:20李莉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超对接物流配送

李莉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RFID技术在农超对接物流配送系统中应用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对农超对接物流中生鲜农产品的损失提出新的措施,从而提高农超对接中各方的经济效益,实现优化农超对接物流配送系统结构的目标。

关键词:农超对接 RFID 物流配送

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农超对接的主要模式是农民以较低的价格卖给超市,同时在超市零售环节中以较高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但是在中间环节消耗的成本并没有使中间商或零售商获得更多的利润。主要的物流成本是在配送环节中出现了较多的农产品损耗。基于此,针对农产品和超市对接的模式,在配送中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中间环节损耗,构建可追溯系统,实现农民与超市的双赢局面。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基于模型构建,提出将RFID技术应用于农超对接物流环节中,降低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进而提升农超对接物流配送系统中的经济效益。

模型建立

在针对RFID技术的顾客评价体系中,需要对文献的配送质量和商品的使用效率来确定配送的成本,在降低配送成本的过程中,本文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根据具体建立的超市和农户的对接模型来分析经济效益和物流配送系统的技术责任和其他因素。在评价此模型时根据其具体特点以及配送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需要,做出相应的针对性假设。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前提是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超市可以经过第三方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来进行采购,因此提出以下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关于成本的分配问题。根据固定成本和零售价的关系计算农产品的销售利润。用字母来假设,单位价格用p来表示,采购成本用a来表示,运输成本用b来表示,随后销售量为q,所以利润表达式为:

L=(p-a-b-c)*q-d (1)

第二个假设是在传统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假设基础之上形成的评价效用函数,根据此函数的简化过程,效用函数的选择比例具体到参数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参数值来配合配送质量和配送的技术参数标准进行配送技术的选择。此模型是建立在所假设的RFID技术中来决定是否配载。效用函数公式:

(2)

第三个假设是关于在模型建立之后的评价体系的有关问题。在农户和超市对接的过程中,超市在此之中获得了天然的优势,本文通过各项处理之后得到了价格和超市采购农产品之间的具体关系,根据彼此之间的效用值关系,可以得到超市所获得的配载价格和市场上的优势,而普通农户市场上的信息对他们来说,不能对他们的农业生产产生作用,针对具体的价格和效用关系可以参考公式:

p`=u`×p (3)

在第四個假设中,本文加入了关系到模型的载运密度的概念公式,在核算模型各个环节的物流成本的同时,针对载运密度公式可以得到在质量和商品数量的对比公式。在假设模型的一般成本的同时,可以得到每增加一单位的采购成本就会增加固定单位的核定成本,根据载运密度的概念可以得到具体的载运公式概念,在传统的固定成本的基础之上,可以得到具体公式:

cp=c`+ρ×q×20 (4)

第五个假设建立在运输成本及运载水平上,由于运输成本的增加比例同农产品总成本的比例和份额不成正比,所以要在其比重下降时,降低他们的运输成本比例;在提高维修费用和基本的物流成本费用之后考虑到具体的载运密度,再把载运密度加以考虑到具体的成本函数。在物流成本函数与模型中增加一个可变量,就是使得载运成本同比例下降的同时,降低维修成本。具体的成本公式可以表示为:

c`t=(1-ρ)×ct+2t×cn (5)

第六个相关假设是在顾客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在假定销售量既定的基础之上,模型的变量只存在和商品销售量绩效相关的效用增加值和绩效关系。具体公式表示为:

q`=u`×q (6)

在关于RFID技术应用过程中,关于销售量、成本、固定成本关系,在农户和超市对接前后会呈现不一样的变化,所以在超市采购成本已知的情况下,可以对载运成本以及物流环节的总成本加以固定:

cn=c`t+ρ×q+cf (7)

基于以上假设,可以得到运营成本在农户和超市之间具体所占的比例,以及运营成本和员工培训教育之间的关系,单位员工的运营成本可以用具体的公式来表示。在单价、数量以及其他因素的干预之下才能得到具体的载运密度下的运营成本,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在运营成本基础上得到公式:

(8)

在以上所有公式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农超对接基于RFID技术中的总利润:

L=(cq-p`-c`0)×qf-(1-ρ)×c+2ρc`m (9)

基于以上分析,完成对农户和超市所有运营成本涉及的各方面予以管理和添加。在确定好该模型带来的效益和成本比例的等级基础上确定是否运营该技术,最后根据等级评价体系来确定在各个等级下,企业对商品情况的临时处理能力,以及在农超对接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通过表1的分析可以获得:零售企业产品的具体情况在此技术模型下的各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在库存量、运输成本、产品的利用率以及物流的环节成本中所消耗的周期是不同的。在针对表1的数据变化,本文采用平均估计值的办法来针对某案例的具体的情况加以处理。根据各个参数定义的模型参照以及对于载运密度的利用情况比照,可以近似将密度设为0。

案例分析

本文采用某地区的蔬菜销售价格以及和在大城市超市中具体销售价格所产生的差价来进行比对。通过市场价格信息比对可知:接近五分之一的总成本费用都被消耗在农产品的中间运输环节,在模型的参数设置中可以假定该产品的运输成本以及和物流总的运营成本关系,根据每一次的运营成本,得出每一次所承载的蔬菜浪费在中间环节的费用。针对具体的维修成本,得到降低了的销售价格和实际销售数量,将数据带入公式:endprint

从运算的结果可得相应的净利润增长和利润率在RFID模型下与载运密度的关系。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成熟,农产品品质不断增强,其在农产品和超市对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不断显现出来。零售企业若想在农产品销售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则需根据其成本利润进行核算确定。

从某蔬菜市场的信息网站可以看到各类蔬菜的每日价格波动情况,以2015年5月9日中白菜的价格为例,当时白菜的价格为0.26元/千克,但是在某大型超市可以看到,该白菜的价格大约是0.6元/千克,可以看到蔬菜市场与大型超市之间白菜的价格差异。针对这个情况,本文对该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的每车大白菜的装载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发现,该区域的大白菜的装载量大约为35吨/车,其中每一个袋子大概都能装载200斤的蔬菜,每个袋子都带有一个RFID标签。但并不是所有白菜都能够顺利地被销售掉,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每车中还是会存在约20%的白菜腐烂掉,这种情况是利用模型中的运输成本参数进行描述的。在射频标签使用的过程中,射频标签的成本单价约为20元人民币,这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运输的成本,但是通过加装射频标签使得蔬菜腐烂率由原来的20%降低到了现在的10%,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的效益。在这过程中成本会略微增加,其中使用射频标签所造成的费用是分担在多次的蔬菜运输过程中的,平均每次所产生的费用大约是100元/次,由于射频识别标签也会不可避免造成损坏,会产生一定的维修成本,每个标签维修的成本大约在0.5元左右。按照常规来看,蔬菜的价格一定会出现上涨,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使用RFID后,大白菜发生腐烂的情况逐渐减少,RFID的优越性就充分得到了体现。虽然成本由原來的2000元上升到了4000元,但是大白菜每单位重量的利润却大幅度增长了,增长幅度大约在15.5%。因此可以看出虽然射频识别标签的安装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投入相当一部分资金,并且这些资金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很难收回,但是随着射频电子标签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材料成本的不断下降,装备电子标签所需要的成本也会不断降低。并且根据人们一般认识的规律可以看出,随着人们对于射频电子标签技术接触的日益增多,对于电子标签的使用也是越来越熟悉,其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更加的明显。

除此之外,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当食品发生安全问题时,对于食品各个环节的追溯就变得十分重要,而射频电子标签系统就能够完全解决产品追溯的问题,并且电子标签的使用也使得农产品配送速度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提升。因此可以看出,射频电子标签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服务的品质,为企业增强自身的品牌意识和影响力发挥巨大的作用。

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射频电子标签技术应用之后的经济效益的分析过程中,模型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没有实际的物理含义,也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所以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关系以及模型的各个变量的物理含义进行具体化,对于模型各个环节以及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的优化。比如目前电子标签的费用降低就会使得电子标签装备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的降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RFID技术使用之后的经济效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最后效益的比例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人们对于RFID接受的程度会影响电子标签使用的成本,这种情况下都会形成对模型的效益的影响。

针对RFID技术在农超对接过程中的应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的建议:

继续加强对于RFID在农超对接物流配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将电子标签应用于农超对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射频电子识别标签在农超对接系统中的应用水平。使得电子标签所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断的增加。

在电子标签使用的过程中,注意做好电子标签的防护,以及新的替代产品采购。由于目前农超对接过程中电子标签使用的成本占很大一部分,因而如果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子标签使用的经济效益,则控制电子标签的成本是非常必要的,或者在平常的使用过程中小心维护电子标签,并且要经常对其进行维护降低损坏率以降低维修的成本,随着电子标签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越来越多替代产品的产生,在采购的过程中也应更加注重产品的性能以及价格。

做好农超对接过程中物流配送信息平台的建设,如果要让射频电子标签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将射频电子标签使用过程中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好。目前射频电子标签的使用是采集各个环节信息的一种手段,通过对电子标签进行扫描的方式记录运送商品的信息以及各个环节责任人相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射频电子标签所采集到的信息综合起来,并且以某种形式推送到人们的视野当中,那么最为方便的就是人们能够及时地在各种终端上接受这些信息,开发一款物流信息平台及时将电子标签所采集到的信息综合记录到该平台上,任何对该平台拥有权限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对平台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查询和查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于各个信息环节的查询需求。信息平台可以方便地查询蔬菜运输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追溯和查询,使得RFID技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并且以提高农产品配送的速度和效率以及质量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浦徐进,金德龙.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比较:单一“农超对接”vs.双渠道[J].中国管理科学,2017(1)

2.李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营销物流问题及对策分析[J].价格月刊,2016(11)

3.郭俐.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16(10)

4.杨怀珍,李灿灿,刘瑞环.基于“农超对接”的S集团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3)

5.陈宝丹.广东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8)

6.廖明江.农产品物流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超对接物流配送
山西将打造高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基于Flexsim的饮品物流配送中心仿真优化研究
无人机物流配送路径及布局优化设计
直企物流配送四步走
“农超对接”中违约问题研究
基于博弈模型的农超对接契约设计与选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