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集成式变电站的推广与应用

2018-03-04 17:41陈胜利
机电信息 2018年27期
关键词:集成式工作量变电站

陈胜利

(四川南充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南充637000)

0 引言

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经过十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数字信息化、通信网络化、高级应用互动化、信息标准化;实现了信息采集与传输、测量与计量、监测与监视、控制与保护等自动功能;实现了实时监测、自动运行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与站外系统协同互动等功能,其与先期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但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环保要求的不断严苛、建设工期的不断压缩、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出新、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的践行,现有传统智能化变电站在规划、选址、征地、设计、施工、周期、安防、环保、运行维护等诸方面又显现出许多缺陷与不足。为此,针对传统智能变电站存在的问题,人们提出了集成式变电站的建设模式。本文就传统智能化变电站建设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作了剖析,对集成式变电站的主要优点进行了研究,并就其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集成式变电站的推广作些许贡献。

1 传统智能化变电站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经过多年总结,传统智能化变电站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

(1)占地面积较大,浪费土地资源。

(2)因占地较大,规划及站址选择较为困难,在城市繁华地带矛盾尤为突出。

(3)难以深入负荷中心,供配电半径长,能耗大、电能质量差。

(4)安全与防护功能不足;设备及元器件工作环境较差;检修维护工作量大;耐候性弱,适应面窄,不适用于污秽、地震频发、高海拔等地区。

(5)集成度低,现场检验、试验、安装工作量大而繁杂,建设周期长。

(6)设计工作量大,设计衔接任务多。

(7)存在大量裸露导电体及裸露电气设备,有意外触电风险。

(8)噪声、电磁辐射等环保问题较为突出。

(9)变电站外体与周边环境难以融为一体,在城市核心区或美丽乡村显得尤为突兀。

(10)工程投资较大。

2 集成变电站推广与应用的必要性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集约节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成为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变电站土地征用难度日益加大,站址选择及线路走廊落实日益困难,电网工程与城乡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冲突日渐突出,用地成本不断攀升,建设工期持续延误。这种用地面积大、用地征用困难、用地成本昂贵、建设工期长的传统建设模式必然被新的集约节约用地理念所替代。

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苛,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方式、设备、工艺、过程将被严厉查办。传统变电站安防功能不足、耐候性弱、适应面窄,传统的有污染的建设方式必将被无污染、少排放、可循环利用、安防功能强、耐候性强的新方式所替代。

传统变电站设计工作量大、厂家之间协调面广而繁杂、设备集成度低、施工现场作业多、安装误操作概率大、施工现场病险诊断困难、后期维护工作量大,因此,其必然被设计工作量小、设备集成度高、施工现场作业少、安装简便、后期维护容易的模式所替代。

电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电力建设必须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相适应,“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建设理念必然淘汰现有变电站的建设模式而向资源及时间耗费低(占地少、建设周期短)、技术水平高(设备集成化、运行可靠、维护简便)、环境污染小(设备及其运行无污染、无毒害)、设计精细化且衔接工作量小(精细设计、工厂内集成)、现场建安简便(工厂内集成、出厂前检验试验)的标准集成化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模式转变。

集成变电站是将传统站的一次设备(主变、配电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站用电系统、绝缘母线)、二次及通信设备(监控、继保、通信、远动、计量、直流等系统)按集成化、系统化、网络化、标准化、安全化、智能化、易维护的原则集成安装在一个隔热、防火、防盗、防潮、防小动物,五面通风、全封闭、可移动的钢结构箱体内。集成站以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全站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过程层包含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完成电能分配、变换、传输及其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状态监测等相关功能。间隔层包含继保装置、测控装置等二次设备,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且作用于该间隔一次设备的功能,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智能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站控层包含自动化、站域控制、通信、对时等子系统,实现面向全站的测量和控制的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集成变电站实现了“由建一座变电站的传统模式向买一座集成变电站的跨越”,被誉为“21世纪变电站建设的目标模式”,完全有必要大量推广应用。

3 集成变电站的主要优点

(1)占地较小,节约土地资源。

集成变电站占地面积较小,以110 kV变电站为例,传统变电站若采用AIS设备全站占地约5~7亩,若采用GIS设备占地约4~6亩,但若采用集成式智能变电站全站占地仅需1亩左右。再以35 kV变电站为例,传统变电站若采用AIS设备全站占地约2~4亩,但若使用集成变电站标准设计占地仅为228 m2。与传统变电站相比,集成站可节省60%~80%占地面积,大大节约了土地成本和土地资源,完全符合国家集约节约用地原则。

(2)占地较小,规划及站址选择较为容易。

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以来,变电站土地征用难度加大,站址选择及线路走廊落实越发困难,电网与城乡其他基础设施规划的冲突日渐突出。占地较小的集成变电站在城乡规划中具有显著的优点,特别是在人口集聚的城市中心集成变电站极具优势。

(3)可深入负荷中心,供配电半径短,能耗小。

由于传统站占地大,选址困难,故往往难以布置在负荷中心。而集成站往往能深入负荷中心,减小供电半径,从而减少能耗。

(4)设备及元器件工作环境优良;安全与防护功能强大;检修维护工作量小;耐候性强,适应面宽。

集成变电站采用全封闭钢架结构,外壳采用热镀锌钢板,框架采用标准H型钢材料,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且抗震性能好。钢架底部悬空,便于通风散热,利于防汛抗洪。外壳涂航空涂料,能保温隔热,保证设备运行环境温度(可在-55~+70℃的外部环境中正常运行)。

舱内布置能充分保证设备及人员巡检的安全,站四周设钢制防盗门及防盗遥视报警系统,除门以外的所有对外部分均以金属网封堵,能防止飞鸟及小动物进入。保温层采用防火棉填充,梁柱表面覆盖LG防火隔热涂料,各配电室内均设有相应的防火设置,并配有遥视感应探头,可对烟雾和火灾情况及时报警。

舱内所有电气设备及元器件都受外层防护而永处封闭运行状态,不会受灰尘、风沙、雨水、紫外线、霜雪、冰雹、凝露、酸雨、盐雾等影响,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站设备易损难题。集成站可实行状态检修,维护工作量小,运维成本大大降低。

正是因为集成站具有强大的安防功能、优良的运行环境,故其具有超强的耐候性能、超广的适应地域,可无禁忌地应用于电网、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等各行业,适应高原、峡谷、海岸、地震带、污染区、高寒区、炎热区等各类地域条件。

(5)集成度高,现场检验、试验、安装工作量少而简便,建设周期短。

集成变电站采用整体化的建设方案,集成度高,整体性强。各类方案都经过设计、施工及运行多次考验。建设方案可按现成的套用,局部调整量极少。各功能模块(进出线模块、变压器模块、保护模块)都在工厂内生产,生产与现场前期准备可同时进行,最后到现场安装调试即可。而大量的检验、试验、装配工作在厂内完成,现场工作量少而简便,现场仅需完成箱体定位、出线电缆连接、保护定值校验、传动试验及其他需调试工作,全站从订货到投运只需90天时间,极大地缩短了建设工期。

(6)设计工作量大大减少,设计衔接简易。

传统站设计工作量大而繁杂,且需衔接主变、开关、自动化、监控、通信、电容补偿、直流、电缆、光缆、消防、视频监控等众多厂商,需召开多次设计联络会解决有关技术问题。而集成站推行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组合,可实现一、二次设备就地融合。设计选型或订货时,只需根据工程需求,提出一次接线图和设备技术参数,就可以选择厂商集成变电站的规格和型号。所有设备在制造基地预制,众多厂商衔接协调在厂内完成,真正实现了变电站建设工厂化,极大地减少了设计及衔接工作量。

(7)不存在裸露导电体及裸露电气设备,无意外触电风险。

传统站内存在大量裸露导电体及裸露电气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集成站为全封闭、全绝缘结构,安全性高。

(8)几乎无噪声、电磁辐射等环保问题。

传统站电气设备往往露天布置,施工及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扬尘、噪声、电磁辐射等环境污染。而集成站主要采用预制装配结构,土建施工量非常少,施工过程可开展施工工艺创新,推行机械化施工,减少人工湿法作业,减轻环境污染。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及电磁辐射都屏蔽在金属层内,故集成站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

集成站外壳是金属构件,使用寿命比砖混及水泥结构的长得多,且所有部件都可以回收再利用。而传统站常用的水泥结构件只能成为永久性的建筑垃圾,影响生态环境,浪费矿产资源。集成站采用减量化、再利用理念,符合国家政策要求。

(9)集成变电站外体与周边环境易融为一体。

集成变电站外壳色彩可任意选择,外形美观,易与环境协调。

(10)工程投资较小。

据不完全统计,集成站投资较传统站节省5%~20%,再综合建设周期、后期运维、材料再利用等因素,集成站全寿命周期建设成本比常规站大幅降低。

4 集成变电站推广应用前景

2009年,国网提出了智能变电站发展“三大阶段”的战略:第一阶段为规划试点阶段(2009—2011年);第二阶段为全面建设阶段(2012—2015年);第三阶段为引领提升阶段(2016—2020年),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要实现新建重要变电站智能化率100%,对原有重要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率达到30%~50%,同时对原有5 000座左右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

目前国网变电站智能化建设正处于引领提升阶段,根据《中国智能变电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未来我国智能变电站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而集成式变电站符合国网对智能变电站提出的“四化”要求:集成一体化(一次设备状态监测集成,二次设备功能集成,一、二次设备有机集成)、信息标准化、协同互动化、生成调试工业化,因此集成变电站在我国具有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前景。

5 结语

集成式变电站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紧凑型布置、装配式建设,显著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约了土地资源;可深入负荷中心,配网能耗小;安防功能强大;设备及元器件工作环境优良;检修维护工作量小;耐候性强,适应面宽;现场检验、试验、安装工作量少而简便,建设周期短;设计工作量少,设计衔接简易;不存在裸露导电体及裸露电气设备,无意外触电风险;全过程绿色环保;降低了全寿命周期成本。从技术经济性出发全面分析,集成式变电站是一个技术可靠、经济安全的方案;从国网规划及市场分析,集成式变电站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但集成式变电站毕竟是一个才试运行数年的新型产品,目前仍存在一些待改良、改善、改变的环节,应尽快优化以推动其有序发展,如:关于集成站有关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的规程规范的制定工作滞后;二次屏柜与航空插头和光电连接器的接口未能标准化;一、二次设备之间网络光缆接口的标准化工作滞后。

猜你喜欢
集成式工作量变电站
基于老年驾驶人的多模态集成式交互设计研究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集成式天然气输送压缩机直驱永磁电机研究
瑞萨电子的集成式驾驶舱技术是汽车智能驾驶舱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220kV户外变电站接地网的实用设计
智能集成式小水电设备的特点及国内外应用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