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无声 档案有痕
——我观《百面杭钢》摄影作品展

2018-03-05 01:13丁越飞浙江省档案馆
浙江档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光荣作品展档案馆

丁越飞/浙江省档案馆

12月7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百面杭钢》摄影作品展”在省档案馆成功开展,同日纪录片《百面杭钢》正式首映。这是摄影师潘杰先生的团队历时半年,在杭钢半山基地关停后对112位不同工种的员工进行面对面采访、记录,最终凝结成的档案记忆。

笔者有幸成为《百面杭钢》摄影展的首批观众之一。注目一幅幅底色厚重的场景和人物,凝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镜头,伴随着纪录片中传出的激情澎湃的乐曲,笔者与专门赶来观展杭钢人一起心潮涌动。

杭钢曾经是浙江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2015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当年年底关停半山钢铁基地的重要决定。杭钢集团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用150天的时间顺利、平稳、安全地关停了半山钢铁基地,同时开启了新杭钢的新征程。老杭钢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老杭钢精神永存,这种精神就是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就是主动投身改革创新大潮的决心与勇气。

当时光远去,历史成为模糊的碎片,这时档案仿佛成为一扇窗,能够通往历史的记忆。《百面杭钢》摄影作品展在省档案馆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既是档案部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实际举措,亦是推进新时代档案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

《百面杭钢》摄影作品展现场

黑白之美的呈现

100张精美的照片、30分钟的珍贵视频,艺术地构建了杭钢人的集体记忆,展示了最美杭钢和最美杭钢人的英姿风采。每一张照片和每一个镜头既生动又浑厚,不但赏心悦目,而且拨动心弦。艺术家总是用自己最拿手的艺术手法反映美和表现美,塑造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景。这些照片和视频都是黑白世界。都说世界上只有两种色彩永远不会过时,那就是黑与白。潘杰先生善于运用黑与白、光与影的元素呈现美,这一艺术风格运用在杭钢的摄影上尤为恰当,尤其富于表现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因为黑与白、光与影的元素,最能体现杭钢和杭钢人的特质。

一种精神的礼赞

杭钢不一般,杭钢人不一般,主要是杭钢和杭钢人的精神不一般。老杭钢是浙江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在人们心目中的杭钢是何等的辉煌和卓越!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环境下,老杭钢完成了自己历史的光荣使命,但老杭钢的精神和意义却像依旧挺立着的杭钢高炉一样,永远耸立在浙江人民心中。观众观看《百面杭钢》摄影作品展,好比在一页页地翻动杭钢人书写的历史记录,眼前呈现的是老杭钢一幕幕气势恢宏的场面,一个个坚忍不拔的建设者的英姿。这既像是出席一场美的欣赏盛宴,也像是在接受一次灵魂净化的洗礼。观众不仅仅是在观赏,更是在向辉煌卓越的杭钢致敬,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杭钢人的不朽精神致敬!

潘杰向老杭钢人签赠《百面杭钢》

一场光荣与梦想的意义追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通过观看照片和视频,看到杭钢人光荣与梦想,就会有心理互动,就会想起自己曾经的和即将的光荣与梦想,从中接受正能量,进而引发对崇高的向往和对存在意义的追寻。这是文化传播的功能所在,也是省档案馆举办此次展览并且今后还要继续不断推出新的展览的缘由。杭钢之美,美在精神。老杭钢精神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宝贵的工业财富,现在把她展示出来、保存起来、传承下去,能够激励观众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强化担当、奋发有为。

潘杰先生把这批珍贵艺术档案资料捐赠给档案馆,使之载入史册,成为永恒。这批珍贵的摄影和口述史料典藏省档案馆,是它们最好的归宿选择。展览放在省档案馆举办,可以说是最合适的场所。因为档案馆是官方保存历史记忆的场所,是传承文明和传播优秀文化的基地和窗口。热切期望今后有更多的艺术家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带到省档案馆展览,希望有更多珍贵档案资料典藏到省档案馆,欢迎更多的公众走进省档案馆,在省档案馆感受历史、体会当下、憧憬未来。

猜你喜欢
光荣作品展档案馆
光荣升旗手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作品展
小主编作品展
永远的光荣
小主编入选作品展
when与while档案馆
光荣少年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