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2018-03-05 19:18唐宋元
大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唐宋元

[摘 要]在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变化及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等新形势下,国际商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势在必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应坚持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夯实专业基础能力、强化特色、突出创新等原则;在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计上,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专业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突出专业特色。

[关键词]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1-0034-04

一、国际商务专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将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紀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一带一路”战略描绘了美好蓝图;自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以来,我国已分三批共批准建设包括沿海省市和内陆省份在内的11个自贸区,并在自贸区实行更加自由、更加开放和富于创新的政策。“一带一路”及自贸区战略的逐步实施将使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层次和高度。在此背景下,我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商务活动将更趋频繁。在继续引进外来资金与技术的同时,我国将有更多企业“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与国际竞争。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离不开高素质的国际商务人才的支撑。由于中外文化、政策、制度、法律、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我国“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更为复杂,面对的国际竞争也更为激烈,稍有不慎就有失败之虞。国际商务活动的频繁性和复杂性对我国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创新创业教育”刻不容缓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提出“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落实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是建设好国际商务专业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

(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新变化

从2014年起,国务院为了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已先后分七批取消了43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比例高达70%以上。在已取消的职业资格证书中有与国际商务专业相关的几种证书,比如商务策划师、报关员、外销员、国际商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其信号显示功能(拥有某种证书代表拥有某项能力),方便用人单位选人用人,但取消职业资格证书不等于用人单位不重视就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应用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仍须加强职业素质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应用型本科建设方兴未艾

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其目的在于使一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鼓励高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集中力量办好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

广东既是经济大省、外贸大省(GDP雄居全国省区第一,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1/4),也是港航大省(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有三个在珠三角地区),近年来,随着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以及港航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其对高素质国际航运商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我校作为华南唯一独立建制的海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及专业布局上力求适应外贸大省与港航大省的现实需要,与国家大力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意图不谋而合。

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原则

专业课程体系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般相对稳定,但面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原有的课程体系必须及时调整和优化。如前所述,国际商务专业面临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变化及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等新形势,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结合我校特点,我们认为,优化课程体系应该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坚持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原则

我校作为升格不久的普通本科院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虽然同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属于同类型院校,但起步晚、底子薄,我们必须走应用型本科之路,建设好应用型本科,更好地满足广东省或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其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港航业人才。为此,学校的专业建设必须顺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我校国际商务专业正是立足于广东作为外贸大省和航运大省的现实而设置的。在专业定位上,我们主要面向外经贸企业、国际航运企业、跨国公司等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规格上,我们着重培养适应国际商务领域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国际商务人才。因此,国际商务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贯彻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

(二)夯实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能力原则

国际商务人才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掌握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及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与专业技能,但是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作支撑,上述专业技能也无法运用自如。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能力是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必备条件和最低标准。为此,在课程体系中必须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国际营销业务能力等专业基础能力的课程。endprint

(三)强化特色原则

专业特色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目前国内设置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高校有几十所,如果专业定位一致、课程体系雷同,缺乏自身特色,就必然出现“千校一面”的现象,也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多样化和差异化要求。专业特色定位不是盲目的,既要考虑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也要结合学校的特色与优势,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和能力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共赢。国内部分高校在国际商务专业特色创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比如中南政法大学依托法学优势,重点培养懂国际商务的法律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则基于语言教育优势,着重培养懂国际商务的外语人才。[1]

专业定位特色最终要靠课程体系的实施来体现,因此在调整课程体系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特色课程来体现专业特色。为提升特色课程的教学效果,高校应组织教师编写能反映最新教学内容、体现学校办学优势、专业急需的特色教材。

(四)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高职专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主要教会学生“在一定情景下怎么做”,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同高职专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会造出学生“为什么这么做”,当情景发生改变时,学生也能创新的思路、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主要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目前,我校正处在“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专业建设上,应彻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学校层面应思考如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而在专业建设层面,则要思考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则要思考开设哪些创新课程;或者在原有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国际商务本科专业除了应在学校层面开设一些创新创业课程之外,还应在院系层面设置一到二门能够体现管理类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

三、我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与对策

考虑到我校的办学特色、优势与条件,我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旨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及国际商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熟练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和国际商务沟通技能,以及从事外贸和航运经纪业务的基本能力,能在政府涉外部门、外经贸企业、国际航运企业、跨国公司等从事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及国际航运经纪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我们认为,这一专业目标定位是准确的,既体现了专业办学特色,也契合了地方经济发展对国际商务人才的迫切需求。但鉴于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及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我们认为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仍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

(一)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总体思路

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原则是,既要体现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也要及时反映就业市场对人才的新要求;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重视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的培養。[2]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计上,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坚持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以专业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突出航运特色。考虑到课程总学时数的限制,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必须有保有压,理论性强的课程应适当压缩课时,或者将关联度大的课程实行合并,并适当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及特色课程。

(二)以专业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

应用型本科教学应以专业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3]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能力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商务谈判能力、通用管理能力和国际营销业务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国际商务专业应用能力,是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的能力,是毕业生适应就业岗位的必备技能,具体包括了国际贸易业务能力、国际金融业务能力及国际投资业务能力,体现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复合性特点。[4]培养上述能力的相关课程见表一。

(三)着重培养以外贸业务能力为基础的国际航运商务人才

广东省港口大而不强,其根本原因是港口粗放式发展、航运服务业居全球航运市场的低端,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设施较强,但是软实力较弱,其根本原因也是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而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促进港航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没有高素质航运人才的支撑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作为海事院校,我校有责任、有条件、有信心为港航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特色及优势,以及地方港航业转型升级对航运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认为,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应该突出航运特色,着重培养国际航运商务人才。

在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上,我们着重培养外贸业务能力,原因有二:一方面外贸与航运紧密相关,另一方面多年来我们储备了比较雄厚的能够从事国际贸易教学与研究的师资力量,课程实施有保障;在课程体系上体现航运特色,就是适当增加与航运相关的特色课程。比如开设国际航运经济概论、集装箱运输业务与管理、航运英语等课程,这些课程一直是我校的特色课程,均有较强的师资及自主开发的教材。其中国际航运经济概论课程为同类院校首创,并已出版适合课程教学需要的自编精品教材,该教材全面反映了国际航运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部分反映了我校教师近年来航运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学校统一安排部署下,国际商务专业将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通过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补充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比如在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或者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其次建议开设国际商务前沿专题讲座或企业家与创新创业精神等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最后,积极探索与校外专家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或者专业特色课程教材,比如《船舶融资实务》、《船舶贸易与管理》等。endprint

(五)适当增加实践课程

尽管我国取消了国际商务师资格证书考试,但取消考试不等于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就不重要。如同报关员资格考试取消,但报关员岗位仍然存在一样,国际商务师资格考试取消,并不意味着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员就可有可无。相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国际商务师资格证书考试取消后,可以将该证书考试大纲中的合理内容,尤其是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内容融入国际商务专业的本科课程体系当中,比如考试大纲中有关培养外贸英语口语能力、外贸业务能力、管理业务能力及投资业务能力的内容可以吸收到相关课程中,以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不管是践行应用型本科理念,还是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都是必要的。[5]为此,学校应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我们认为,国际商务专业应该开设以下实践课程:创业与企业经营模拟、市场营销模拟实训、进出口贸易模拟实验和国际结算模拟实验等。这些实践课程,加上部分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共同组成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专业应用能力。

四、结语

在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资格證书制度变化及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等新形势下,国际商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改革势在必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应坚持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夯实专业基础能力、强化特色、突出创新等原则;在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计上,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专业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突出专业特色,以培养出符合当前形势需求的国际商务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杨丽华.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99-202.

[2] 朱克朋,汪五一.国际商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6-88.

[3] 阮爱君.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商务类人才核心能力培养[J].台州学院学报,2016(1):40-43.

[4] 查贵勇.国际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5):118-126.

[5] 孟庆涛.普通工科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5(9):139-141.

[责任编辑:刘凤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