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适应”对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活动的影响

2018-03-05 20:05张茜雯
大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化适应教学活动

张茜雯

[摘 要]近年来,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海外的文化适应情况备受关注,但是目前多数学者主要关注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很少有人关注文化适应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与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访谈,从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因素角度分析他们的教学行为,从而发现文化适应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以期帮助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顺利完成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任务。

[关键词]文化适应;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1-0116-03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力日益强盛,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加深。同时,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影响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发频繁。孔子学院作为汉语推广及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每一年有大批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被派往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他们身上不仅肩负着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教学任务,也承担着中国文化传播的重任,他们是“中国名片”。文化传播必然离不开人与人间的交流,也必然会引起多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因此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海外的文化适应情况成了当前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文化适应情况不仅影响着他们在赴任国的工作和生活,更重要的是也会影响其教学行为,从而影响他们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克服内心的焦虑、不安,调适心情,对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及其自身发展意义重大。

一、理论依据

早在1986年,Furnham与Bochner便提出了文化学习理论,主要从行为的角度看待文化适应问题。他们提出因为缺乏特定文化知識和社会技能导致了跨文化适应问题,强调了学习目的文化知识和语言以及跨文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要。[1]除此之外,Berry于1997年针对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提出了焦虑处理理论,从情感角度看待跨文化适应问题,突出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的相互作用,强调了处理因“文化休克”而产生的心理焦虑策略的重要性。[2]

通过这两种理论可以总结出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因素主要包括掌握目的语文化知识和语言、文化距离、与目的语文化人群交往程度、文化适应模式、个体性格、社会支持、心理预期值、处理文化适应问题的策略等。本文主要从心理预期、个人知识、与当地教师学生沟通交流程度、社会支持这四个方面分析文化适应情况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行为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文化适应”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Red Field,Ralf Linton和Melville Herskovits等人提出。自2006年国家汉办开始实施汉语教师志愿者计划起,每一年都会招募大量志愿者派往海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国文化传播工作。仅以泰国为例,到2016年为止,在泰国的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累计超过1万人。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海外赴任期间必然会遇到跨文化冲突的问题,因此大多数学者以研究某一赴任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适应情况为主,而关于文化适应对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行为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安然,魏先鹏在《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心理濡化研究》中基于心理预期、心理压力、皮格马利翁效应、社会认可度等影响因素分析了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心理濡化现象(2012)。[3]吕俞辉,汝淑媛在《对外汉语教师海外工作跨文化适应研究》中较为全面地从生活适应、工作适应、沟通交往等方面分析了海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适应情况(2012)。[5]吴建义在《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泰跨文化交际》一文中,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为导向,从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五个维度分析了中泰文化差异,从而得出了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泰期间跨文化交际启示。[6](2014)陈梓楠在《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中的文化休克问题探析》通过对某位在菲律宾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案例分析,得出了教学中出现文化休克的原因及克服途径(2015)。[4]

通过中国知网以“文化适应”“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休克”等关键词进行搜索,以2006-2017定位时间跨度,搜索出96篇论文,其中涉及教学适应的有3篇,由此可见,针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文化适应对教学行为的影响研究较少。

三、主要发现

本文以文化适应理论和焦虑处理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的形式对20名在泰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采访,通过了解他们的自我认知情况和经历总结出他们文化适应特点并分析出他们的教学行为是否受到影响,哪些环节受到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这2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遍布泰国各地,专业背景除了对外汉语方向及汉语国际教育,也包括英语、泰语、新闻学、管理学等,任教的经历为1-3年不等。另外,此次访谈大纲是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进行设计的,访谈时间为50分钟,主要涉及与教学行为有关的三个环节,即课前准备阶段、实施调控阶段、课后总结反思阶段。本文主要从心理预期、个人知识、与当地教师学生沟通交流程度、社会支持这四个方面分析文化适应情况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行为的影响。

(一)心理预期值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心理预期值一般是指旅居者在进入其他文化之前,对社会生活、文化适应等方面的想象。通过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访谈,笔者发现心理预期值高于实际情况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课前准备阶段会将教学过程预想得较理想化,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参与教学活动时出现的突发情况的处理,准备得不够充分,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从而干扰教学计划实施,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节奏,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心理预期值接近实际情况或略低于实际情况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课前准备阶段不会将课堂情况理想化,会提前考虑到一些突发情况并想好应对办法或者向其他教师请教,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把控较好,不会产生焦虑或失落的情绪。

因此,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心理预期值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主要在课前的准备阶段以及课中的实施调控阶段,心理预期值高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初次赴任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身上,心理预期值与实际情况的相差程度会影响他们的备课和教学实施,对于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师,这种影响较小。endprint

(二)个人知识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个人知识不是指研究汉语教师志愿者所掌握的全部知识体系,而仅从两个方面研究,即汉语教师志愿者掌握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及具备的语言技能,因为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影响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适应情况的重要因素,是否掌握及运用相关的知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教学活动。熟悉跨文化交际方面及目的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会帮助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个人的言语和行为,以免因为不当的语句和行为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影响师生关系及学习效果。访谈过程中,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志愿者在教学过程中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例如不随便碰触学生的头部,传递作业时不会越过学生头部,讲课时不涉及宗教禁忌等。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知识会影响志愿者在课堂实施调控阶段的教学活动,同时也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

语言技能主要是指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第二语言熟練程度,主要是英语和泰语。在接受采访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中仅有20%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能够熟练使用泰语,其他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主要以英语为主,偶尔能在课堂上讲几句泰语。针对零基础的学生,汉语教师志愿者表示课堂中至少要使用一门媒介语——英语或泰语,有些教师为了方便教学也会学习一些简单的泰语词汇,但是如果教师过度使用泰语,学生会产生依赖思想,也会影响汉语学习。

(三)社会支持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社会支持度是指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旅居者接受到的来自本国和目的国的社会关系的支持。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主要是当地学校的支持,这既影响汉语教师志愿者自身的文化适应,也影响其教学活动的开展。据调查,获得支持较高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适应情况较好,反之则会产生失落感、焦虑感、边缘感,引起“文化休克”。虽然国家汉办在选拔志愿者之后,会对即将赴任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帮助他们做一些准备工作,但是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包括班级构成、学习程度、课程设置、教师结构等,因此汉语教师志愿者赴任初期需要充分了解学校情况,以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据调查,有75.3%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获得当地学校的支持较多,教学活动前能充分了解学校安排及学生情况,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另外24.7%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获得学校的支持较少,课前不太了解学生情况,教学活动开展不太顺利,这些汉语教师志愿者心理上出现失落感,被边缘化,对教学信心不足。

(四)与当地教师学生沟通交流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根据Berry提出的跨文化适应模式,通常人们采用的跨文化交际策略有同化、分离、融合和边缘化。[2]之后有学者研究证实了Berry结论,即融合模式是最成功和最具适应性的策略。采用融合策略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积极地与当地学校的学生和老师沟通交流。主动与老师、学生沟通交流不仅能够帮助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课前准备阶段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还能够在课后及时的收到学生的反馈,以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赴任期间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会影响其文化适应情况,其中的沟通交流策略则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通过访谈,笔者发现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师生沟通交流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课堂组织管理、教学设计方面进展顺利,而沟通较少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教学活动遇到了阻碍,因而产生了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因此,文化适应中沟通交流情况也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四、文化适应及教学方面的建议

本文基于文化适应理论和焦虑处理理论,对赴泰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了深入了解,总结分析了他们在赴任期间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并根据这些影响提出一些有益于跨文化适应期间的教学活动的建议。

(一)贴合实际,降低预期

联系实际情况,降低心理预期值。通常情况下,汉语教师志愿者赴任前国家汉办及孔子学院总部会对其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调查发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心理预期值会影响他们在海外的文化适应情况,因此在培训阶段,介绍赴任国时不能只采用赞美、褒扬的词语夸大事实,而应该尽可能将赴任国的实际情况,包括当地的文化特点,工作生活条件,特别是对学校的情况以及学生普遍的学习习惯,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降低他们的心理预期值,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以尽快适应当地的教学工作。

(二)掌握跨文化相关知识

由于部分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大学期间没有学习过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对于跨文化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不了解,因此在培训阶段应该重视跨文化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赴任国风俗习惯,文化特点,主要是了解当地学校文化及课堂文化,通过分析教学案例,回国志愿者现身说法等形式,让即将赴任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了解课堂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学生普遍的学习习惯等,以培养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能力,强化应对问题的决心。

(三)学习课堂用语

由于多数汉语教师志愿者表示在课堂中适当使用泰语能够帮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但是据了解,培训阶段汉语教师志愿者普遍不重视赴任国语言学习。另外,培训期间,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语言学习重视日常交流,忽视课堂用语,汉语教师志愿者应该学习一些赴任国语言的课堂用语,以便在遇到零基础学生时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那些熟练掌握赴任国语言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表示,过度使用母语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新知识多数依靠翻译,忽视了汉语本身结构特点,因此对于那些熟练掌握目的国语言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应强调其在教学中使用母语的“度”,不要过多依靠母语翻译汉语,避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影响汉语学习效果。

(四)学习课堂组织与管理方法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多数汉语教师志愿者因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在读研究生,之前没有从事过实际教学工作,缺乏教学经验,特别是课堂的组织与管理经验,因此培训阶段应加强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培养他们能够结合当地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强调制订课堂管理规则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尽快转换角色,以保证整个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五)取得校方支持,积极沟通交流。

通过调查,尽管赴任前期孔子学院已经和对方院校进行了交流,但是仍有部分学校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及他们的工作性质不了解,所以对于他们的支持度较低,采取放任自流的管理办法。遇到此类情况,汉语教师志愿者应该积极寻求支持,请学校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同时也应主动与当地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联系,向他们介绍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基本情况和职责,并向他们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班级构成,学生汉语程度,学生学习习惯等,加强相互间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调整教学活动,采取有效教学策略,适应学生发展。

赴任期间,汉语教师志愿者应该多与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沟通,不仅要了解学校的情况,也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课后应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了解他们在学习汉语时遇到的困难等,与他们分享汉语学习的方法,以期达到师生双赢的局面。

[ 参 考 文 献 ]

[1] Ward,C & Bochner,S.& Furnham, A.The Psychology of Culture Shock[M].New York: Routledge, 2001.

[2] Berry,J.W.Immigration,Acculturation and Adaption[J].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1997(46):5-34.

[3] 安然,魏先鹏.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心理濡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0):47.

[4] 陈梓楠.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中的文化休克问题探析[C].第八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下),2015(5).

[5] 吕俞辉,汝淑媛.对外汉语教师海外工作跨文化适应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0):57.

[6] 吴建义.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泰跨文化交际探析[J].海外华文教育,2014(2):217.

[责任编辑:钟 岚]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适应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走出边缘:阳江苗族代耕农的文化适应与社群重构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老挝留学生文化适应度调查研究
从文化不连续性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
低龄留学要做好“文化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