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法的宁波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2018-03-05 20:25伍银儿
大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宁波市宁波办学

伍银儿

[摘 要]近几年宁波地方高校发展迅速,但是与数量上的迅速增长相比,宁波高校的办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借鉴企业常用的SWOT分析法,可以对宁波地方高校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同时还可以分析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这些因素相互匹配形成优势—机遇战略、劣势—机遇战略、优势—挑战战略和劣势—挑战战略。综合运用这些战略,可以对宁波地方高校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适合宁波地方高校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SWOT分析法;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1-0188-04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国家的政策引导和地方政府的强力投入之下,我国地方高校发展迅速,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自1999年正式提出“科教兴市”,实施“一号工程”以来,宁波市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宁波地方高校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更好地生存和更快地发展,就要面临生源、师资和资金等方面的竞争。这些竞争促使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借鉴SWOT分析法,对宁波地方高校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

一、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优势因素(Strengths)、弱点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将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SO战略;将内部劣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WO战略;将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ST战略;将内部劣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WT战略。

在发达国家,许多学校经常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地方高校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克服劣势,发挥优势,在竞争中取胜。本文借鉴SWOT分析法,通过对宁波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存在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调查,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宁波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提出建议。

二、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优势(S)

所谓优势,是指组织自身具备的一些因素,使其能较对手做得更好。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具有地域优势

宁波地方高校一般是根据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为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宁波地方高校对社会人才需求及相关政策的把握会更加准确,在就业方面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宁波市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中就业,高校的人才供给对社会经济的推动力总体更为充分。

2.适应社会的需求

宁波地方高校一般都是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起来的,专业设置比较适应地方的需求。其根据社会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的特点,培养相应的人才,培养的人才比较有针对性,学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近几年宁波地方高校畢业生就业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届、2011届和2012届三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6.0%、95.6%、94.7%,均显著高于同届全国高校平均水平(分别为89.6%、90.2%、90.9%)。其中本科(96.7%、95.5%、94.6%)、高职(96.0%、95.8%、95.2%)毕业生的就业率(本科为非失业率)均高于全国本科(91.9%、91.8%、91.5%)、高职(88.1%、89.6%、90.4%)的平均水平。

3.办学机制灵活

地方高校由地方进行行政和管理,所以在办学机制上较为灵活。目前宁波市地方高校也形成了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如依托名校办学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国内开创了三个第一:第一所为地方政府投资建设、重点大学负责办学和管理的高校;第一所在全民事业高校采用市场经济机制办学的大学;第一所由浙江大学在异地创办的独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是在一所具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省属普通高校基础上进行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民办高校,被教育专家称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范例性实践”。

(二)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劣势(W)

所谓劣势,指的是与竞争对手相比,组织本身存在着对生存和发展不利的因素。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劣势有:

1.办学资金不足

教育部直属高校实现中央与地方共建、双重投资,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与地方高校差距极为明显,曾有研究者统计调查显示,地方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中央部署高等学校的49%。宁波地方高校也面临着办学资金不足的情况,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大部分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的,教学设施都比较落后,政府投入的教学经费远远无法满足学校的发展要求。2015年,全市共有高校15所,其中全日制本科高校7所,高职高专院校6所,成人高校2所。

2.整体办学水平低

宁波地方高校大部分都是新建院校,办学时间短,生源质量差,师资水平总体质量不高,与一流大学有着较大的差距。宁波地方本科院校中只有2所重点大学,其他几所高校都是原先的二本、三本院校,有3所高校是专升本院校,所有高校中只有2所高校有硕士点,整体的办学水平较低。虽然近年来宁波市大力引进人才,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但是高水平的教师少,总体质量不高。2015年全市高校共有专任教师8417人,其中具有正高级、副高级职称的3470人,博士2063人,高级职称教师只占41%。

3.缺乏名牌效应endprint

高校的名气如同产品的品牌一样,是巨大的无形资产。而宁波地方高校办学时间短,离国内名牌重点大学还有一定的距离,正是由于缺乏名牌效应,往往申请不到大的科研项目,吸引不了高层次的人才,出不了标志性的成果。这种由于缺乏名牌而形成的“马太效应”,抑制了宁波地方高校的发展。

三、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一)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机会(O)

所谓机会,是指外在环境因素的变动出现的对组织生存发展有利的时机。地方高校在办学中的机会有:

1.社会对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支持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承担着为地方政府输送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宁波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要维持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人才是关键。宁波市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人才培养,还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加快推进人才强市建设,以人才大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这对于宁波地方高校而言是难得的机会。宁波市政府在政策上对地方高校给予支持和倾斜。宁波社会各界也更加重视地方高校的发展,进一步改善地方高校的软、硬件环境。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企业为高校提供人力和经费的支持,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保障。

2. 宁波地方高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而宁波市的高素质人才比例偏低。全市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占主导,这与宁波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不符。而目前宁波高校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这就给宁波地方高校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3.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上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6年宁波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41元,比上年增长7.9%。按城乡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6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72元。这使得普通家庭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子女的教育。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获得高水平教育的重要性,这就滋生了人们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给地方高校的规模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威胁(T)

所谓威胁,指的是环境因素的变动对组织造成不利的影响。地方高校在办学中面临的威胁有:

1.高校竞争越来越激烈

高校之间的竞争既包括地方高校与部署高校之间的竞争和地方高校之间的内部竞争。相对于地方高校,教育部直属的高校更容易吸引办学资金和高层次人才,有了充足的经费和雄厚的师资力量,高校就更容易搞出影响力大的科研项目。而宁波的地方高校不仅高校数量不多,而且质量不高,所以宁波高校与部署高校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

宁波地方高校还同时面临着高校内部之间的竞争。宁波地方高校办学性质都较为相似,专业设置重复现象较多,如宁波7所本科院校中有4所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生源质量、办学实力、服务面向等方面都非常接近,其在办学定位上也较为相似。这就使地方高校之间在招生、就业方面形成了内部竞争。而且地方政府资源有限,为了获得有限的资源,地方高校之间竞争激烈。

2.高校面临生源危机

目前,全国生源总量逐年减少,10年间每年新生婴儿下降近一千万,小学生源连续递减13年,1996年最高峰约1.36亿人,之后逐年减少,到2009年已下降为约1亿人。更为严峻的是,根据人口出生率分析,参加高考的18岁适龄人口的最低点尚未到来,下跌趋势还将持续到2018年-2020年前后,高校生源不足问题还在持续发酵。如今部分高校已经面临“生源荒”,计划招不满的情况已由高职高专、独立民办学院向二本院校蔓延,二本院校均出现两轮征集志愿的情况。生源数量的减少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办学质量不高的高校势必在生源大战中败下阵来,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3.社会期望减弱

近几年宁波市提倡教育服务经济,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高校和企业之间缺少实质性的、有效的合作,高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较少。宁波市政府重点推出的十大应用型人才基地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标志性成果较少,对产业的服务能力不强。这就使得政府、企业对高校的期望减弱,影响了其对高校的支持力度。

四、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发展战略

综合宁波地方高校的办学情况,我们用SWOT矩阵来表示如下:

基于SWOT分析法的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发展战略选择有:

(一)优势—机遇(SO)战略

充分借助宁波市对高等教育的政策,进一步提高地方高校的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使宁波地方高校的整体实力在同类城市中位于前列,争取有几所高校在同一层次大学中成为一流;抓住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对人才需求强劲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特别要扩大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增设更多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针对宁波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和指导,统筹各种类型、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发展。

(二)劣势—机遇(WO)战略

充分借助宁波市对高等教育的政策,解决办学资金不足的问题,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对企业主动出击,与企业建立灵活的多渠道的合作关系;利用地域优势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人力和经费的支持;针对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化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重点建设有潜力、有实力、适应发展需要的教育层次、高校和学科,才有可能在某些领域抢占高地,跻身国内同类高校、同类学科前列; 抓住社會经济对人才需求强劲的机遇,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紧紧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宁波市需要什么的人才,高校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积极开发社会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虽然短时间内宁波地方高校不可能建设成为名牌重点大学,但可以在特色上下功夫,以特色取胜。尤其是要针对宁波市特有行业的特殊需要,确定某些方向重点突破,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和专业。endprint

(三)优势—挑战(ST)战略

面对高校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地方高校要正确定位,不能采取与名牌重点大学相同的发展策略,必须立足地方,发挥地域优势,加强与同类高校的合作,取长补短,增强实力;面对生源危机,首先要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要优化专业类型、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形成面向区域的专业设置体系。逐渐减少或暂停部分办学优势不明显、区域社会发展需求量小的专业招生。还可以通过调整招生政策来争取优质生源,如实行大类招生;为了提高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要利用地方高校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积极做好教育为经济服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产学研合作实效。

(四)劣势—挑战(WT)战略

面对办学资金不足的问题,宁波地方高校除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投入外,还应拓宽融资渠道,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吸引企业的资金支持;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五)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发展战略

单一的战略是不足以承担起促进宁波市地方高校发展的重任的,因此,其必须综合运用这四种战略要素。宁波地方高校办学的发展战略选择如下:

第一,充分借助宁波市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和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扩大研究生培养的规模,提高地方高校的办学实力,使宁波地方高校的整体实力在同类城市中位于前列。

第二,宁波地方高校发展要实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重点建设有潜力、有实力、适应发展需要的教育层次、高校和学科,在某些领域抢占高地,形成特色,跻身国内同类高校、同类学科前列。

第三,科学制订规划,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和指导,统筹各种类型、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发展。

第四,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要紧紧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宁波市需要什么的人才,高校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积极开发社会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第五,地方高校要利用地域优势,办出特色。整合自身资源优势、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尤其是要针对宁波市特有行业的特殊需要,确定某些方向重点突破,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和专业。

第六,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与企业建立灵活的多渠道的合作关系,提高产学研合作实效。

五、结语

针对现今宁波地方高校发展的特点,本文采用SWOT法分析了其发展战略,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战略,以期为宁波地方高校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爱邦.SWOT分析法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71-473.

[2] 周斌,杨明华.“SWOT”模式对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启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41-144.

[3] 王新民.地方高校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1-94.

[4] 毛克平.我国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关系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26):28-30.

[5] 孔晓虹.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3):20-22.

[6] 宁波市中长期人才發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宁波日报,2011-1-4.

[7] 201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宁波市统计局,2017.

[责任编辑:刘凤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宁波市宁波办学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图读懂宁波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拖起明天的希望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